浅析中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6-30 13:44杨莹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杨莹莹

摘 要:中型企业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为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实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问题。但是,中型企业因为企业的规模、管理的水平和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缺陷,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中型企业可以克服以上的不足通过优秀的企业管理,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 中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大部分中型企业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限制了中下层人员的积极性,没有从学术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新的认识,最终致使中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的人爱出风头,有的人一言不发默默无闻,延长了信息沟通的渠道,同一个人随着工作的需要被不停地分配到不同的部门。

依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被大多数企业所采取,实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核算系统,到现在有关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所以它的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限制了传递速度,中型企业通常都是依据传递过来的信息判断该如何筹资,进行怎样的融资,把资金投放在哪方面可靠,结果它们并不能可靠的利用这些信息,在资源优化方面是极为不利的。

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型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财务和管理这方面的知识。于是,自身没有较高综合素质,也就为接下来的工作埋下隐患,常见的是伪造、变造会计账簿,在书写中字迹潦草乱涂乱改,无法判断是否是真实的信息。再加上,很多财务人员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单纯记账,却不会熟练做财务报表甚至财务分析,从而及时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免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1.2 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

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型企业在缓慢地发展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表现出两个特殊的方面:

第一,在所有的资产中固定资产可有可无并不像其他资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像它们生产用的场地和设备都是通过向其他企业租借来的,一边融资一边充当资金流,如果被债权人催的紧,还要拿出一部分还债;

第二,开办企业用的多数资金是个人积蓄和家庭投入,创业一般不会通过银行信贷和财政方面来获得,自我融资有着很明显的特征。

但是很多中型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因为中型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没有主导的地位,不可能直接打开融资的大门,就连进行简单的股票和债券交易都不被允许,于是,中型企业在没有想到任何好的融资方式前只好继续采用银行间接融资,导致融资渠道单一。

所以造成中型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的关键就是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不顺畅。

1.3 中型企业融资门槛髙、过程繁琐

银行并不会轻易地让中型企业获得间接融资。所以要拿出一些已有的资产进行公证并签订相关的合同,中型企业才能获得银行的间接融资,要么就是在金融市场中有完美的信誉。但一般情况下,以上两点就犹如天方夜谭,让中型企业措手不及,无能为力。

一方面有很少或者没有不动产用作贷款抵押担保;

另一方面中型企业没有很高的信用等级。

这样一来,中型企业连最低的授信要求都达不到,也就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

此外,在获得银行间接融资时因为提供的待遇不高而遭到了其他企业的看不起。国有制银行选择贷款企业时都会有严格的要求,因为被行政干预就会转向于国有制企业,便会使中型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更加困难。

1.4 中型企业银行融资成本过高

在进行融资时必须符合要求,完成指定的事宜是中型企业从银行获取间接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阻碍因素就是中型企业在银行间接融资中面臨的交易数目高得让人望而却步。签协议前大量搜索的能够用得到的资料,签协议时明确指出的内容,和签协议后被强有力执行的成本一起构成了中型企业获取间接融资的交易成本。令人遗憾的是,好多中型企业正在重蹈覆辙,上演历史的悲剧。

所以,银行要大量的投入金钱和精力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从而致使银行对中型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受到了银行融资成本过高的阻碍。

银行会要求申请贷款的中型企业提供抵押物的要求,当其面临较高的信息搜集成本时其操作过程将会很复杂。因为银行一直都是只有在找到合适的担保才会准许贷款,抵押物的要求也很高,往往可以作为企业获取间接融资的抵押品只包括那些诸如房屋土地等不动产。而中型企业自身有很少的积累,所以有少之又少的财产可以用作抵押物,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复杂的必不可少的贷款路径,因此银行对中型企业提供间接融资的意愿受到了制约。

1.5 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差

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也不会按照财经法规的政策来要求员工,因此企业中流动的所有现金都是没有经过合理规划的,长此下去会造成现金流的断裂甚至都不知道多余的现金该如何配置,此时就会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创造机会,闲置的资金就有可能被存入个人账户或私设小金库,导致企业的资金无缘无故的消失账实不符。

最重要的要数一半以上的中型企业没有合理的现金收支计划,更不可能特意来编制,大部分人认为资金越多越好,把钱看得比一切重要,多余的现金宁愿闲置也不会投资于生产来创造更大的收益;甚至有些企业把现金都用在购买固定资产上,导致投入的现金不能快速周转起来。

1.6 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缺乏力度

从企业的内部监督来看也好,还是从企业的外部监督来说也罢,他们都是名字和实际不相符。因为企业聘任的作为本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负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但企业管理者掌握着人事与工薪等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权利,致使实现内部会计监督控制程序。

内部监督要按照意愿决策来监督,并不是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来监督。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管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业务, 他们尽管都是在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中胜出的佼佼者,但是就现状而言,他们本身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道德观以及职业精神和制度要求他们的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2 中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建立“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

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展开财务工作中不断地变换模式最终选择了“核算型”。财务会计工作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但最主要的还是事后算账,企业一旦发生了经济业务财会人员就要做详细的记录、周密的核算、准确无误的报告,而且还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会计的基本职能。开启了经过逐步探索出的新模式以后,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也渐渐的转变了它的工作重心,慢慢地忽略掉了那些一直不见效果的管理模式。

2.2 提高中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中型企业财务管理中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结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越高越能完成高质量的工作并且他的效率也会越高。注重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并发挥好的效果是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关键。只有他们的素质提高了,那些原本基础不好的企业也会跟着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甚至管理人员的水平都会达到质的飞跃,使其在管理中一举成名。当管理人员的基本内涵提升上去,他们就会不断规划出新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体现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把会计信息处理的天衣无缝。

2.3 财会人员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要制度化

要使财会工作与财会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一定的效果,企业必须制定这样条款,来强调凡是涉及企业的运营、发展方向等抉择时都要有财务人员全程的参与,这样就不仅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还能扩展财务人员的思维。久而久之,不然中型企业的财会工作就会变成机械式的周而复始,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只会进行详细的记录、周密的核算、準确无误的报告等这些反反复复的琐碎工作,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方向从来都不闻不问。财务工作可有可无和财会人员可来可不来,企业通常是在并无进行预测分析的情况下匆匆的做出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导致屡见不鲜的重大决策失误的现象出现。

2.4 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来为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为财务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了很多方面,像在工作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做到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不同的职责,在管理上不能以偏概全要全方位考虑,清楚地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值一提的;更不能出现滥用职权的现象,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到底有多重要。

参考文献:

[1]谭志明.中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2014(3).

[2]张红梅.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西安财经学报,2013(6).

猜你喜欢
中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夹层”中型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浙江金华为例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中型企业“小金库”的有效审计策略探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