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静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的一种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效的预习本领呢?
一、明确预习目标,指引预习方向
预习虽是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过程,但绝非信马由缰,高效的预习必须有明确的预习目标,这样才能使预习有纲可依,使复习有的放矢,让自己在复习中科学合理的分配精力,少做无用功。如对于每一课中的的重点字词等,要通过习题、作业等形式给予明确,从而使预习有量化的要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预习步骤,培养良好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唯有教会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才能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通過正确的预习,培养起良好的预习习惯,让预习效果大幅提升。
1.读。在新课文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学生不熟悉认识的字词。面对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先读,通过朗读或默读了解课文的大概,知道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涉及到什么样的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课文中还包含了哪些知识,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另外,通过初步默读或朗读发现课文中的全部生字词,标注出不理解或理解模糊的语句。
2.查。即查阅工具书,对不熟悉的字要会读,把握字音,对含义不理解的词语,要大概了解它的含义。生字会读了,就更可放声诵读。同样,了解了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大声朗读,更可助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3.注。对课文的预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的读读、想想,更要多动笔。对文章的内容,思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自己对文章中的人、事、物、景的理解,学生都要适当的加以批注。
4.摘。对于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要学会摘录,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将一些词句、事例摘录下来,经常加以品味,不仅可以收获不一样的体会,更可丰富自己的积累,为自己的习作奠定丰富的基础。
5.思。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预习,必须有所得,有所收获,而将这些心得收获进行整合,潜心思考,既能发展学生的预习本领,更可让学生在静静思考中获得思想的升华。因此,预习之后的思考必不可少。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步骤,必须要持之以恒的予以坚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让这些步骤成为学生学习的常规,助推学生的预习质量。
三、针对课文实际,优选预习方法
1.教师提示式。预习之前,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经过自己的预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在预习题中设置一些具有坡度,难度较小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不断指引学生逐渐深入。如要求学生先读课文,然后结合提示给课文进行分段,并将每一段的段意连接,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课后预习中,学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有效完成预习任务,从而达到较好地完成预习的目的。
2.探究式预习。这种预习方法是由教师在预习之前先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伴随着问题进行预习,并通过预习,尽可能的尝试去解决。如,教学《鞋匠的儿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爱如茉莉》、《二泉映月》等课文时,学生感觉难以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情感,于是我在预习之前布置了下面的问题: ①课文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②请你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
这样的预习问题兼顾了不同群体的学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达到优化预习效果的目的。
3.训练式预习。这种预习方式主要是将预习与训练结合起来,以练促学,既保证预习质量,又提升训练效果。这里的训练主要是填空、表格等形式呈现,一般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顺序,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事件发展不同时间空间顺序以及事物的特点为目的。 如《埃及的金字塔》、《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均可设计表格,在课前发给学生,指导他们预习。
四、把握预习原则,升华预习效果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无谓的低效预习不仅不会助推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会牵制学生的时间精力,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弱化。因此,预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针对性。预习要契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设计预习目标,布置预习内容。
2.趣味性。预习题要切忌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要注重形式多样,激发学生预习热情,吸引他们自觉主动参与预习活动。
3.可操作。预习题的设计要可操作,让学生按照要求,顺藤摸瓜,逐渐达成预习目标。
4.可接受。预习要针对学生实际,契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水平,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既不能无端拔高,让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要求过低,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失去兴趣。
总之,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让预习的效果更有效,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化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不断体会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良好的预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