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0-01
《服装结构制图》课又称《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版》、《成衣纸样》等等。它是以讲述服装制版原理及各类服装版型为主的一门技术型很强的课程。可以说,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本科教育,《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的学习服装制版原理和技术,为服装企业培养能够胜任一线岗位工作的制版人才。现今,企业对制版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断升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讲述具体款式为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某一款式制图,生搬硬套。放在生产一线的实践中却束手无策,形成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脱节。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将制版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探索
教学方法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高效率的讲述结构制图知识,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考验。
1.立体演示与平面制版教学相结合
就服装结构这门课的知识体系而言,它是一个从立体(人体)——平面(制图)——立体(成衣)的过程。因此,使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服装与人体的空间的观念,了解服装结构的每一部分是如何从人体转化过来的是至关重要的。唯有此,才能为学生日后学习的举一反三打下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教学中将立体演示与平面制版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这里的立体演示是指为了使学生理解平面结构设计理论而进行的立体教学方法,而并非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方法是:借助人台等教学工具,通过立体塑形手段使学生理解平面结构设计原理。
比如:省道原理。如果用平面方法讲述省道原理不仅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对于初入门的学生更是不易于理解。但是通过立体演示,会非常直观:将一块布料裹在人台上,这时要想得到合体的装身效果,省道自然出现。省道的原理、来源便直观的显示出来。在学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之后,再从立体回到平面,从而为学习平面结构设计理论奠定基础。
有时候,对于一些平面结构相对复杂并难以理解的结构知识,我们用平面结构知识讲述之后,可以再用立体演示方法得到论证,同样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结构知识的理解。
总之,立体演示与平面制版的交叉运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结构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有一个三维的空间观念,其顺序、方法在在教学中可灵活掌握。
2.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
《服装结构制图》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图。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画某一款式的结构图学生跟着画。这种把知识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其结果是: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某一款式的制图,甚至全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制图。它的弊病就是碰到其他款式又不会了。这也是学生不能成功走向社会的原因所在。
改变这种教学弊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大讲原理、讲方法、分析版型的比重。使学生真正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制图。即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课堂教学模式可设置为:分析版型——启发思考——讲述版型。
另外,课后作业的设置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加大自主设计环节。可以结合课堂讲述知识让学生根据所讲知识进行款式变化设计并进行制图。这是检验结构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3.教学实践的运用
在高等院校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的课堂教学中,绘图能力的考核占很大比重。这也是“学院派”教学模式的一个特点。而实际上服装制版俗称服装裁剪在我国高等院校没有设立服装专业之前一直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以实际制衣为基础技术传承。这样积累下来的是实战经验。对于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注重1:5的结构制图,以及制图质量的好坏,其讲所述版型的可行性也只是个未知数,相对而言这门课就等于空谈。
因此,结构课的实践教学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1:1制图的实践内容,并且与《服装工艺》课进行衔接。很显然,检验服装结构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把版型制成成品。因此《服装结构课》与《服装工艺》实行一体化挂钩,将两门课有机的衔接在一起。把结构课教学的案例引入工艺课的课堂实践,经过服装工艺课的学习很快缝制为成衣,容易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看到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
实践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市场挂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去服装企业一线生产岗位观摩学习。深入了解服装工业制版的生产状况,使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和实践密切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思考
毋庸置疑,《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讲述服装制版原理以及具体的各类服装版型。但是将哪些版型引入课堂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知识,又可以扩大视野呢?
1.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串联
《服装结构制图》表面上看是讲成衣制版,实际上就《服装结构制图》课的知识体系而言,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面料、服装史、美学等等。那么在授课中将一些与结构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内容引入教学,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生动课堂教学;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引导即整个专业知识的整合性、关联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以及对服装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
比如:《服装史》与《服装结构》这两门课看似没有太大关联,但实际上历史上的服装均离不开版型的分析。结构课讲到褶裥,结合《西洋服装史》中古希腊、古罗马的悬垂褶,将古典、经典的褶裥作为教学案例引入结构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褶裥的历史又可以学习褶裥知识,并且还和其他学科进行了互动,一举三得。
2.款式图的转变
传统结构课教学内容,多注重讲述具体的版型,而涉及较少款式图与结构图之间的转化。而将款式图转变为结构图即看图制版是将来学生走向一线工作岗位首要掌握的基本本领。因此,加大款式与结构图的转变,从分析款式图开始,到制版。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制版的重要环节。
款式图的转变可以用课堂分析、课后作业等形式体现。
总之,对于《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探索一是应遵循课程的自身特点;二是应密切与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相联系。唯有此,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行业需求的服装制版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小红、孟亮.基于“任务驱动”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项目教学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作者介绍:
毕虹(1974年-),女,山西太原人,艺术学硕士,山西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