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摇 李红 李桢
摘 要:进水塔结构复杂,在高地震烈度区表现为复杂的动力特性,塔体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及设计的合理性。文章采用三维动力有限元的方法,通过在人工边界上输入实测地震波来模拟地震作用,得到了进水塔结构动位移和动应力响应,并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进水塔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拉拉山水电站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是稳定的。
关键词:进水塔;有限元;动力分析
1 工程概况
拉拉山水电站位于甘孜州巴塘县境内,电站为引水式开发,该电站位于巴楚河中游河段上,工程河段上起松多,下止措松龙,河段长23.5km,天然落差225m。电站闸址位于松多乡松多村,正常蓄水位3004.00m,相应库容106万m3,电站装机容量96MW,具有日调节性能。电站进水塔紧靠排污闸布置于左岸,进口分水角为64°51'59"。进水口由喇叭口、拦污栅、进水闸组成,总长36.2m。
2 岩体及混凝土静、动力学参数
3 进水塔抗震分析及评价
3.1 计算方法及假定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地震作用采用时程分析法。本次分析计算中所利用的时间历程分析理论的基本假定有:(1)库水假定为不可压缩流体,因此库水对进水塔的动力作用即相当于附加质量。(2)地基为均匀体,并人为地截取一条边界作为地震输入边界。在计算中假定地震运动沿人工边界均匀输入。(3)假定人工边界范围以内的地基是“无质量地基”,在形成整个系统的特征矩阵时,地基单元只考虑弹性,不考虑质量,以消除波的传播效应,避免人为的放大作用。
3.2 地震波的选取
地震波是一个频带较宽的非平稳随机振动,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变化,采用时程法对结构进行地震分析时,输入地震波不同,所得的地震反应相差较大,因此,合理选择地震波进行直接动力分析是保证计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拉拉山水电站的场地类别属于III类,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进水塔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85m/s2,特征周期为0.4s,进水塔抗震分析计算中选择场地实测波进行计算,本次计算考虑水平向地震波。地震波正向峰值加速度1.60m/s2,负向峰值加速度为-1.85m/s2。加速度时程曲线见图1。
3.3 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模拟范围包括塔体部分和地基部分,其中塔体部分的下部边界取至底板下表面,高程2988.00m;平台高程3005.50m,排架顶部高程3016.00m,计算模拟的总高度为28m。地基部分的上下游长约22m,左右两侧长约19.5m,与塔体两侧一致;地基深度取25m,即延伸约1.5倍最大塔高。坐标系的X轴取顺水流方向,以指向上游为正;Y轴取垂直水流方向,指向右岸为正;Z轴取竖直方向,向上为正。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塔体及地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见图2。
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1 位移场分析
经比较,在t=13.22s时,进水塔结构综合位移值较大。从整个时间历程上看,顺水流向位移Ux:对于塔体顶部,X向动位移最大值为-0.003mm,位于塔体顶部,出现时间为t=13.22s;X向动位移最小值为-0.01mm,出现时间为t=5.46s;对于排架,X向动位移最大值为2.84mm,位于启闭机房顶部,出现时间为t=13.22s;X向动位移最小值-2.29mm,位于启闭机房顶部处,出现时间为t=11.46s。竖向位移Uz:对于塔体顶部,Z向动位移最大响应为-0.162mm,出现时间为t=13.22s;Z向动位移最小响应为-0.163mm,出现时间为t=11.38s;对于排架,Z向动位移最大响应为-0.33mm,出现时间为t=11.46s;Z向动位移最小响应-0.55mm,出现时间为t=13.22s。
从时间点(塔体t=13.22s)的位移等值线图上看,顺水流向位移Ux:对于塔体和排架整体,X向动位移最大响应为2.92mm,位于排架顶部;上部排架X向动位移明显大于下部塔体。垂直水流向位移Uy:对于塔体和排架整体,Y向动位移最大响应为0.23mm,位于明渠平台边缘;除去排架顶部,Y向动位移在-0.14mm~0.21mm范围内。竖向位移Uz:对于塔体和排架整体,Z向动位移最大响应为0.65mm,位于排架顶的中部;Z向动位移分布趋势为从上而下逐渐减小。综合位移Usum:对于塔体和排架整体,综合位移最大响应为2.92mm,位于塔体顶的中部;综合位移以竖向位移为主,分布趋势同竖向位移相似。进水塔排架启闭机房顶部动位移最大,分布趋势从上而下逐渐减小,整体动位移较小。
3.4.2 应力场分析
经比较,在t=11.87s时,进水塔结构动应力响应较大。从代表点的整个时间历程上看,在t=11.87s时,进水塔动应力响应最大,此时整个结构以受压为主;各应力关键点中σ1最大值为1.15MPa,位于进水口胸墙处d点,出现时间为t=11.87s;σ3最小值为-1.54MPa,位于排架底部e点,出现时间为t=7.54s。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塔体与排架结构结合部位、中间各层板梁结构、部分载面突变处会产生较高的应力集中,需要配筋处理,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从时间点(塔体t=11.87s)的应力等值线图上看,第一主应力σ1:在地震作用下,第一主应力主要为拉应力,最大值为1.4MPa,为应力集中,未超过C25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2.31MPa;除去应力集中区域,塔架大部分区域应力在1.0MPa以内;塔体第一主应力值较小。第三主应力σ3:在地震作用下,第三主应力主要为压应力,最大压应力为-5.52MPa,发生在进水塔胸墙部位;较大压应力主要出现在上部排架柱的底部和各梁柱的连接处,除去应力集中区域,进水塔整体第三主应力值较小,大部分区域压应力值在-3.5MPa以内,未超过C25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21.71MPa。Z向正应力σz:塔体沿Z向以受压为主,压应力最小值为-3.1MPa;较大压应力主要发生在排架柱底部;塔体Z向应力值较小,大部分区域应力值在-2.3MPa~-0.1MPa范围内。岩基竖直向正应力σz:塔体底部基础竖直向全部承受压应力,最大竖直向压应力-0.42MPa,发生塔体两侧明渠底部岩基,进水塔岩基动态承载力标准值为静态承载力标准值的1.5倍,则动态承载力标准值为1.5MPa~1.8MPa,岩基最大竖向压应力值小于岩基动态承载力标准值,满足规范要求。
3.4.3 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进水塔稳定计算
基于前面有限元动力的计算结果,对进水塔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进行计算分析。在地震波的作用下,进水塔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6.20~8.60,均大于规范规定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1.05,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进水塔在地震工况作用下是安全稳定的。
3.5 进水塔抗震时程分析及评价
进水塔顶部动位移最大,分布趋势从上而下逐渐减小,整体动位移不大,规律性合理;根据前面的有限元动力计算结果,进水塔动应力均小于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基础竖向应力均小于基础承载力;采用基于有限元静力计算成果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将进水塔在实测波作用下,沿建基面的抗滑安全稳定系数大于规范允许安全系数,进水塔沿建基面安全稳定。
4 结束语
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拉拉山水电站进水塔进行了三维动力分析,分析了其位移和应力响应,对分析了其抗滑稳定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塔在地震工况下,其结构应力、基础承载力及抗滑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为确保工程安全,建议加强地震动监测,密切关注震前、震后进水塔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变化。同时,进水塔塔身结构体型力求简单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平缓,减少应力集中,并确保足够刚度。塔体上部和后部与岩体紧贴,并在基础部位布设固结灌浆,增加整体性。
参考文献
[1]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2]乐成军,任旭华,邵勇,等.水电站进水塔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水力发电,2009,35(5):86-89.
[3]范书立,陈健云,陈明阳,等.水电站进水塔不同抗震验算方法对比分析[J].人民长江,2011,42(17):51-54.
[4]赵晓西,王宗敏,朱太山,等.ANSYS软件在高进水塔静动力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5,31(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