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松, 刘 炜, 李成斌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都江堰 611830)
北川开茂水库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技术
史青松, 刘 炜, 李成斌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都江堰 611830)
开茂水库地处岩溶发育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结合开茂水库左岸防渗帷幕灌浆试验施工过程及资料分析,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开茂水库;帷幕灌浆试验;岩溶发育;裂隙;工艺参数;施工技术
开茂水库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和永安镇,为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库区处于岩溶发育地区,左岸山脊工程地质条件尤为复杂,其山体相对单薄,左岸坝肩~王家湾一带岩溶十分发育,地下岩溶通道众多且彼此相互交错贯通,从目前已有资料分析,至少存在6个岩溶通道,岩溶规模较大,主要为管道型岩溶通道。水库中挡水坝最大坝高约56 m,其防渗体系累计长度为3 208.7 m,帷幕灌浆工程量约10万余m,最大灌浆孔孔深70 m。
为验证帷幕灌浆底线高程设计的是否合理,以及编写适用于溶洞发育、大裂隙等特殊地质情况下的帷幕灌浆施工方案,经业主、设计、监理、专家、项目部等共同召开的咨询会达成意见,在左岸山脊岩溶发育地段新增两个帷幕灌浆试验区,以进一步验证帷幕灌浆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为大规模的帷幕灌浆施工创造条件。本次帷幕灌浆试验于2013年10月2日开工,至2013年12月17日完成所有试验区的钻灌和检查孔施工,共完成灌浆孔720.7 m,检查孔208.8 m。
3.1 帷幕灌浆试验孔位的布置方式
帷幕灌浆试验布置在防1+326~防1+369 (分为Ⅰ、Ⅱ两个区,Ⅰ区孔距1.5 m,Ⅱ区孔距2 m),双排(排距1.2 m),梅花形布置,两个区各布置帷幕灌浆孔10个(包括1个先导孔),检查孔2个。
3.2 帷幕灌浆试验孔底线高程的确定
先导孔深入招标设计建议帷幕灌浆底线以下10 m(2段左右),用于复核灌浆段地质条件,验证设计方案中的灌浆底线深度。对先导孔要求全孔取芯,取出岩芯并进行地质编录,以判断灌浆底线是否位于相对隔水层内。下游排灌浆孔深度根据先导孔情况确定,上游排灌浆孔深度为下游排对应灌浆孔深度的1/2。
4.1 钻孔施工
钻孔在盖板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进行。钻孔采用XY-2型回转式钻机,先导孔、检查孔采用金刚石钻具清水钻进采取芯样,灌浆孔采用冲击式风动潜孔锤钻进。
4.2 钻孔冲洗及压水试验
钻孔完成后进行冲洗,直至回水清净,延续10 min结束,冲洗后孔内残留物沉积厚度不大于20 cm;灌浆前进行简易压水试验,压力为该段灌浆压力的80%,该值大于1 MPa时,采用1 MPa。压水20 min,每5 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4.3 灌浆施工
4.3.1 灌浆方法
试验孔灌浆方法:1.5 m孔距试验区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2 m孔距试验区采用“综合灌浆法”。
4.3.2 灌浆压力与灌浆分段
按照帷幕灌浆试验段技术要求,分段长度及灌浆压力见表1,后序孔的灌浆压力比前序孔提高10%或15%。
表1 试验区灌浆分段及灌浆压力表
4.3.3 灌浆水灰比及浆液变换原则
(1)灌浆浆液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改变,其水灰砂比(重量比)为5∶1、3∶1、2∶1、1∶1、0.8∶1、0.5∶1、0.5∶1∶0.15、0.5∶1∶0.3等8个比级。
(2)开灌水灰比根据灌前透水率确定,一般原则如下:
①当地层q≤5 Lu时,采用水灰比为5∶1的浆液开灌;
②当地层q值为5~10 Lu时,采用水灰比为2∶1的浆液开灌;
③当地层q≥10 Lu时,采用水灰比为1∶1的浆液开灌。
(3)灌浆时,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吸浆量均匀减少时或当吸浆量不变而灌浆压力均匀升高时,灌浆工作必须持续下去,不得改变水灰比。
(4)浆液水灰比的变换原则,当某一级水灰比的浆液已灌入300 L以上或灌注时间达30 min以上,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时,则改浓一级灌注。
(5)当注入率大于30 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浆。
4.3.4 灌浆结束标准
帷幕灌浆结束标准依据DL/T5148—2012《灌浆规范》:一般情况下,当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 L/min后,继续灌注30 min即可结束灌浆。
4.3.5 封 孔
全孔灌浆完毕,先采用导管注浆法将孔内的余浆置换成水灰比为0.5的浓浆,而后将灌浆塞塞在孔口,继续采用这种浆液进行纯压式灌浆封孔,封孔灌浆的压力使用最大灌浆压力,灌浆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 h。
4.3.6 特殊情况的处理
(1)帷幕灌浆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特殊现象主要为钻进时塌孔卡钻,夹泥、不返水或返水较小、返水呈黄色等;灌浆过程中有冒、漏浆、灌浆量大、无法加压等现象出现。
(2)对于灌浆过程中地面岩石裂隙有冒、漏浆的情况,对冒、漏浆点进行了封堵,均采取低压限流、间歇循环灌注,当灌注砂浆在一定量后,如流量和压力均未有明显变化时采取待凝8 h以上再继续灌浆的措施,依此循环直至正常灌注结束。
(3)对于在灌浆过程中灌浆量大、无法加压的情况,主要采取低压、限流、限量、灌注砂浆的方式;若达到限量标准时流量和压力均未有明显变化,则采取待凝后复灌的措施,依此循环直至正常灌注结束。
5.1 水泥注入量成果分析
5.1.1 水泥注入量递减关系分析
(1)各次序孔单位注入量成果见表2。
表2 左岸山脊试验区各次序孔单位注入量成果汇总表
(2)对表2进行分析发现:
①Ⅰ区下游排各序孔平均单位注入量关系:Ⅰ序孔>Ⅲ序孔>Ⅱ序孔;Ⅰ区上游排各序孔平均单位注入量关系: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下游排随孔序的加密单位注入量递减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在施工WRI-1-2第四段时(11~16m)钻孔返红褐色泥土并遇到溶蚀型裂缝,该段注灰量较大,达到2 995.22 kg/m。总体来说,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随灌浆孔序的加密而逐渐减小,符合帷幕灌浆规律。
②Ⅱ区下游排各序孔平均单位注入量关系: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上游排各序孔平均单位注入量关系: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表中数据表明:随着孔序的加密,后序孔的注灰量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符合帷幕灌浆规律。
③Ⅰ区和Ⅱ区下游排平均单位注入量>上游排平均单位注入量,反映出随着排序的增加水泥注入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符合帷幕灌浆规律。
5.1.2 水泥注入量频率区间成果分析
(1)各次序孔单位注入量频率成果见表3。
表3 左岸山脊试验区各次序孔单位注入量频率成果汇总表
(2)对表3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①对Ⅰ、Ⅱ试验区注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灌浆孔、排序的增加,大耗灰量的孔段逐渐减少,各次序的单位注入量随灌浆孔排、序的加密其注入量逐渐减小,符合灌浆规律。
②Ⅰ区单位注入量大于1 000 kg/m的17个孔段全部集中在下游排;Ⅱ区单位注入量大于1 000 kg/m的15个孔段也集中在下游排。数据表明:大耗浆段主要集中在下游排孔段上,随着灌浆施工的深入,后序孔与后序排的大耗浆段逐步减少直至没有,符合一般灌浆规律。
③幕体中较大的水泥耗量主要出现在溶蚀部位,两个试验区中单位注入量大于1 000 kg/m的32段占灌浆总段数的18.3%,但灌入水泥量占64.5%,充分反映出试验区岩溶较发育的特点。
④总体来看,不论是在Ⅰ区,还是在Ⅱ区,先灌孔和先灌排逐步加密灌浆后,与灌浆孔贯通的基岩裂隙、渗浆通道逐步被水泥浆液充填,基岩的可灌性逐步降低,后灌孔和后灌排的水泥注入量相应减少,各次序和排序之间的注入量频率区间递减符合灌浆的一般递减规律,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灌浆的效果良好。
5.2 不同压力、孔距灌浆效果分析
对两个试验区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只有试验Ⅰ区(孔距1.5 m、最大灌浆压力2 MPa)双排帷幕范围内能满足设计防渗要求,说明在不同孔距、不同灌浆压力下灌浆效果有一定区别。
5.3 双排帷幕深度分析
本次帷幕灌浆试验上游排灌浆孔深度为下游排深度的1/2。根据灌后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两个试验区在单排帷幕范围内透水率均出现大于设计指标(q<5 Lu)的孔段。试验证明:在岩溶发育地段采取单排的布孔方式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帷幕。
TV52;TV543;TV44;TV7;TV522
B
1001-2184(2015)05-0013-03
史青松(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基础工程分局副分局长,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刘 炜(1982-),男,四川南充人,工程师,从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李燕辉)
2015-08-25
李成斌(1989-),男,甘肃天水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