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丁小希 青木 ●本报记者 刘洋 林鹏飞 ●柳玉鹏 陈一 汪析
“对于中国人的所作所为,你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敬佩。”美国情报总监克拉珀25日在华盛顿一个座谈会上说的这句话,绝非对中国的赞美,而更像是“高级黑”。这位美国情报系统的“总掌门”宣称,造成数百万联邦工作人员个人信息外泄的美国人事管理局人事档案数据库遭黑客袭击事件中,中国人依旧是“头号嫌犯”。这是奥巴马政府高官首次公开宣称中国该为这起事件负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凭借这番言论,克拉珀成了所有将矛头指向中国的人里“走得最远的一个”。一天之前,就在克拉珀发表上述言论的座谈会上,美国国家安全局长罗杰斯在回答同一问题时拒绝指责中国是“幕后黑手”,称这只是一种“假设”。中美最新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这一天落下帷幕,国务卿克里还对外“炫耀”美中同意探讨“网络空间行为守则”。然而在中国学者看来,奥巴马“身边人”对华不太统一的表态并不令人意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外界爱把中美关系比做婚姻,眼下这种婚姻关系似乎也迎来了新常态——架常吵,日子照过。
克拉珀“走得最远”
你觉得谁该为美国人事管理局(OPM)人事档案数据库被黑负责?25日华盛顿“GEOINT2015”年会上,克拉珀应该不会对被人问到这一问题感到意外。自本月初该事件曝光以来,美国媒体已对此进行过多轮热炒,个人信息有可能遭到泄露的联邦工作人员数量从最初公布的420万猛涨到1400万,之后又飙升到1800万,而美国议员最新发出的质问是,受到波及的美国联邦工作人员是否多达3200万。24日,美国国家安全局长迈克·罗杰斯也被问到此问题,提问者甚至直指中国是幕后黑手,但罗杰斯表示“不会接受这一假设”,称事件正处在调查中,它再次提醒,“我们处在一个数据和商品同等重要的时代”。
在美国媒体看来,罗杰斯的回答很“标准”,大多数美国情报官员私下里都认定此次网络袭击“是中国所为”,但不会让它变成公开表态。克拉珀却做了不一样的选择。据美国“突发防务新闻”网报道,他最初的回答是,考虑到入侵美国政府机构网络系统的难度,“对于中国人的所作所为,你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敬佩。”。提问者又要求他说得更明确些,到底中国人是不是幕后黑手,克拉珀稍微向后退了下身,然后说,他们是“头号嫌犯”。
“这是数百万联邦工作人员信息遭窃事件曝光后,奥巴马政府最具指向性的指责”,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尽管私下里会说黑客是中国人,但奥巴马政府的官员们大都避免公开为此指责中国。英国广播公司(BBC)说,克拉珀是事发后公开指责中国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CNN说,在所有将矛头指向北京的奥巴马政府官员中,克拉珀是“走得最远的一个”。
如果按照美国情报系统行政架构来划分,克拉珀的级别比罗杰斯更高。作为美国2004年情报系统改革的一大成果,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成立让美国16个情报机构有了名义上的“统领者”,而罗杰斯执掌的美国国家安全局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是受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协调统领的美国情报机构之一。不过,行政级别上的差异并不能说明克拉珀的表态比罗杰斯“更代表美国官方立场”。
《华尔街日报》说,从克拉珀25日的表态中可以听出,奥巴马政府内部在美国该如何回击大规模网络袭击的问题上存在激烈争论,很明显美国尚未为此制定出清晰规则,不论是防长卡特还是罗杰斯都曾呼吁列出清晰的反制措施,向袭击者发出明确威慑。克拉珀也持这一态度,他说,该有这样一条红线,告诉袭击者,你越线了,我们会对你怎么做。
“你会建议对中国采取何种具体措施?”对于这一提问,克拉珀25日说,这问题该由白宫或其他人回答,“我们只负责坐在主控室里挖掘情报煤矿”。此前,他还说了句被美国媒体认为“非常有意思”的话:“如果我们有机会(像中国人)那样做,我们一分钟都不该犹豫”。
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今年4月曾签署行政命令,授权美国财政部对向美国政府或企业发动网络袭击并构成“重大威胁”的任何人实施制裁。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说,授权赋予美国政府一些此前处理类似事件时从未使用过的新手段,但拒绝透露具体内容。有“熟悉事件的人”对美国媒体透露,白宫正在考虑是否为人事信息被黑事件激活新授权。
“谈”与“斗”,中美关系新常态?
美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昨日称,中国是美联邦政府雇员个人信息遭窃事件最大嫌疑国。中方对此有何回应?26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陆慷对此的回答是:“我们注意到美方称虽然仍在调查,但感觉是中国所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荒唐的逻辑。我的理解是,美国一直主张无罪推定,而不是有罪推定。”
在此次记者会上,陆慷还就美国国务院发表“2014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批评中国人权,其涉港部分质疑示威者遭警方殴打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详见本报今日3版——编者注)。在24日刚刚闭幕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拿出了百余项合作成果,而对话刚结束,在网络安全、人权等中美老话题上,美国又传来了对中国的批评声。
“这次对话成果非常丰富,但不影响美国一些人批评中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边谈边斗的状态或许是中美关系的一种新常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6日对《环球时报》说。
“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6日的文章说,在24日发表的闭幕致辞中,克里对此次对华成果的称赞听上去比中方代表的评价还更乐观,并且直接否认外界对于中美关系呈现出恶化趋势的猜测。在气候变化、双边投资协定等领域,双方成果颇丰,而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克里表示,双方进行了“诚实的磋商,并没有互相指责”。他还说,美方在此问题上向中方传递的信息是,两国有必要合作制定网络空间行为守则,并称就此与中方代表达成了共识。即使在南海问题上,克里在致辞中也小心翼翼地避免将中国描述成“负面角色”。
“网络安全与南海是当下美国媒体炒作中美关系的热点,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对此作了低调处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6日对《环球时报》说,在习主席访美之前,中美关系应该会有一个相对而言稳定的、积极互动的氛围,但彼此间的分歧依然存在。金灿荣说,在明年1月美国两党初选开始后,选举政治的因素又会开始影响中美关系。两党内初选结束后,候选人会将目光投向外交领域,对华关系便会受到更多“照顾”,一些强硬言论也可能随之而出。不过中美已进入一种稳定的“婚姻关系”:架常吵,日子照过。
不过,在国际媒体眼中,中美争吵显然更有新闻点。德国新闻电视台26日说,中美战略对话才过去一天,两国就又为人权问题“翻脸”。美国还可能与台湾举行军事演习,遭到中国政府抗议。该报道预测,两个超级大国在太平洋上的竞争未来将更加激烈。而《联合早报》通过此轮中美对话对两国关系做出的预测是,“在针锋相对中前行”。
“中美注定既对抗又合作”,俄罗斯卫星网以此为题的文章称,此轮中美对话开始前,美国副防长沃克呼吁对在军事领域不断提升的中国设置障碍。他表示,中国正在迅速缩小同美国在无人机、现代侦察机、导弹和太空电子战设备研发领域的技术鸿沟。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佐洛塔列夫认为,紧密经济联系的基础是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保证,无论双方存在哪些分歧,包括军事领域分歧。他同时不排除愈加激化的海上和太空对抗会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风险。俄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称:“我认为,中美会继续寻求令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华盛顿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双方达成某种妥协。”
美国会作何反应?
“你是负责人,你觉得你还应该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干下去吗?”在25日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一向强硬的麦凯恩将这样的质问抛给美国人事管理局(OPM)局长凯瑟琳·阿丘利塔。后者没有直接回答麦凯恩的质问,只是表示自己担任联邦人事局局长18个月,从上任第一天起就非常努力地工作,纠正积攒了数十年的疏忽。此前,麦凯恩质问阿丘利塔网络攻击是否是中国所为,她表示人事管理局不负责将责任归咎于人,此问题需要其他部门同事来回答。
“如果确定黑客攻击是中国所为,美国会采取怎样措施?”BBC对此的回答是,“尚不清楚”。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25日说,不要猜测美国政府可能对肇事者采取何种反应,“如果有反应的话,它或许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不可能事先通知”。
“美中两个经济超级大国已经拉开阵势,不过这次是在足球场上”,在美国媒体关注网络安全与中美人权报告之争时,CNN却将目光投向26日女足世界杯上的中美对抗,这篇主要讲述中国女足现状的报道称,中美这一次要争夺的是谁能统治足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