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阿拉斯加

2015-06-26 05:42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6期
关键词:班克斯阿拉斯加极光

有人说:阿拉斯加的每一条路都是观景大道。穿越惊心动魄的“死亡之路”,驰骋在冰川、河流之间,游走在偏僻闭塞的小镇,体验在火车道上行驶的惊险……两次阿拉斯加自驾之旅,一路上惊喜不断,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原始而纯净的土地。

就像去西藏的旅行者都想一窥南迦巴瓦峰的美,来阿拉斯加的人也都希望一睹“北美第一高峰”麦金利山的巍峨雄姿。

麦金利山位于阿拉斯加山脉,海拔6194米,被当地人奉为圣山。由于常年烟雾缭绕,因此每年能够清晰看到麦金利山峰的机会只有20%。我的运气不错,两次到阿拉斯加,季节不同,方式不同,麦金利山却都毫不吝啬地向我展现了它的绝美风景。

初次到阿拉斯加是夏天,自驾车从安克雷奇向麦金利山所在的丹奈利国家公园进发,一个急转弯之后,面前出现一座尖顶洁白、棱角俊俏的雪山,矗立在大片大片的绿色植被之中,山间映衬着几朵小巧可爱的白云,仿佛是陪巨人玩耍的小伙伴。没想到,我们就这样轻松地与这座难得一遇的雪山相对了。

丹奈利国家公园地处边陲,人烟稀少,自然风光独特,可以看到熊、麋鹿等野生动物。由于气候关系,公园只在夏季对游人开放。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被问及同一个问题:“今天是否能看到麦金利山?”工作人员也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个答案:“你进去就知道了。”麦金利山拥有自己的小气候,即使周围晴空万里,接近麦金利山时也可能浓雾弥漫、阴雨不断。

我们背着帐篷,乘坐公园的大巴车进入距离麦金利山最近的住宿点——Wonder Lake露营地,期待与它的近距离接触。可是,越接近麦金利,能见度越差,一路上都是大雾弥漫,随后我们在露营地又经历了一天一夜的阴雨,无缘近距离一睹它的真容,真真是体会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意。不过,凉爽的天气也有一大福利,就是可以有更多机会邂逅野生动物,大巴车在公园中行驶,不时遇见在路边觅食的麋鹿,公麋鹿顶着硕大的角在水塘边喝水,还有被雨淋得浑身湿漉漉的棕熊,翻扒着草地,寻找食物。

旅行中,刻意的安排往往容易错过,偶然的邂逅反而成为最美好的记忆。

阿拉斯加(Alaska)一词源于阿留申语,意思是“很大的陆地”。它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与美国本土分离,东与加拿大接壤,另外三面环海,是一片遥远、神秘、令人向往的土地,也被称为“最后的边疆”(The Last Frontier)。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人口却只有60多万),气候类型比较多变。总体来说,5月最为干燥,天气以晴为主,温度偏低;6~8月气温宜人,晴天风景最佳,但多阴雨天、多蚊虫;9月万物开始枯黄,拍照却是美的;10月到次年4月是阿拉斯加的冬季,也是旅游淡季,国家公园等景点都会关闭,却是追随极光的最好时间。

阿拉斯加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8个小时,夏令时(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日至11月第一个星期日)比北京时间晚17个小时。

在阿拉斯加的主要城市,手机信号都是充足的,个人经验,ATT和Verison的信号比较好,Tmobile特别不给力。国家公园内基本没有信号,向北进入道尔顿高速全程无信号,到达Deadhorse信号才能恢复。

再次与麦金利相遇,是两年后的冬天。乘坐由阿拉斯加的门户城市安克雷奇到内陆重镇费尔班克斯的极地列车,一路都是好天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丹奈利国家公园的风光,常年行走这条线路的列车长也连连叫绝,每到视野开阔处都会停车,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观望雪山,列车最终到达费尔班克斯时,足足晚点了一个多小时。

阿拉斯加铁路始建于100年前,是当时货物运输的主要途径。如今,这条铁路还兼有观光使命,绵延760公里的铁路沿线,从冰川到河流,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草甸,风景多样,风光旖旎。

极地列车设有一节餐车和两节游客车厢,其他几节车厢均装满货物。游客车厢内的座椅宽敞舒适,两侧巨大的玻璃干净透亮,很多乘客安静地晒着太阳,欣赏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十分享受。我到两节车厢的交界处等候美景,这里的窗户可以打开,转弯时把头探出窗外,能看到蓝黄相间的火车头,蓝色的铁皮车厢外侧形成完美的镜面,将周围的雪山美景倒映其上,我屏住呼吸,享受被美景360°包围的快乐,只是寒风呼呼地吹,冷得实在受不了,只得十分不情愿地把头缩回车厢内。

列车一路爬升,到达全程的最高点,原本顽强生长在雪地上的松树不知何时隐去了身影,只留下被冰雪覆盖的洁白圆润的远山、湛蓝的天空和如丝的白云,纯洁的极地风光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我下意识地放慢呼吸,生怕打破这份世间少有的宁静。这样纯净的美只有在阿拉斯加山脉的高海拔地区才见得到,再往前走,随着海拔不断降低,积雪也会减少。

列车长在广播中通知大家,铁路线上有一群驯鹿在行走。列车速度降到极低,转弯时,我又一次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十几只驯鹿在铁路线上漫步,仿佛在引领火车前进,列车跟着驯鹿走了几分钟,待它们离开铁轨后才开始加速。

观光列车上也有一些乘客是当地居民,Paul就住在偏远的森林中,火车是他去往周边小镇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他下车的地方,我没看到明显的车站标识,更看不到任何建筑物,路边停着一辆雪地摩托车,他就是驾驶这辆雪地摩托从森林木屋到铁轨旁等火车。Paul卸下很多行李,想必是近期的生活补给,我对他在冰雪之地的生存之道充满好奇。

列车驶入费尔班克斯,12个小时的火车之旅结束,天已经黑了,驾车前往住宿地,天空已开始上演梦幻的光的舞蹈。

Tips

阿拉斯加铁路及极地列车

◎阿拉斯加铁路以安克雷奇(Anchorage)为中心,最南至西沃德(Seward),最北至费尔班克斯(Fairbanks)。夏季(5月中至9月中)火车班次和线路较多,其他时间火车只运行从安克雷奇到费尔班克斯的线路,这条冬季线路也被命名为极地列车(Aurora Winter Train)。极地列车每周只往返一趟,且座位有限,需要提前一至两个月预订。

◎阿拉斯加铁路的官方网站(http://alaskarailroad.com/)包含火车线路、火车时刻表、价格和预订信息。

◎火车上有一节餐车,全天提供餐饮服务,主要以美式餐饮为主。餐车和两节客车车厢之间均有空间供游人观景,这里是全车唯一可以将车窗打开的地方。

◎费尔班克斯火车站内有纪念品店和当地的旅行指南。

冬日去费尔班克斯,只有一个目的——寻找那梦幻的光。这个小镇一年有200多天能看到极光,被称为“北极光首都”。我们赶上了极光大爆发,住了三个晚上,每晚都可以仰望天空,观看神为我们排演的舞剧。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极光是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太阳不定期喷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太阳风)与大气中的原子互相碰撞而产生的光。然而我不愿深究科学,就只将这场光与影的演出当作奇迹。

极光变幻莫测,通常出现在深夜,就如当地人所说:“最好的极光往往发生在你刚刚入睡的时候。”为了不错过精彩,我们决定彻夜不眠,仰望星空。晚饭后马上休息,定好夜里11点的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外面寻找天空中的光,如果极光还不明显,就轮换着每隔十分钟观察一次,看到有爆发的迹象,赶忙呼朋引伴,抱着脚架冲出房间。

极光绝对值得耐心等待。当夜空中泛起淡淡的绿色,心也会随之愉悦。摄影爱好者会早早找好前景,装好脚架、快门线等设备,时刻准备记录瞬间的精彩。也有人只是用眼睛观赏,找个不受打扰的地方,以最舒适的方式望向北方,静静感受极光带来的震撼。

极光爆发之前,星星总会格外耀眼,仿佛是作为演出的开场。随后,繁星点点的画布上轻轻地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绿,那绿色出奇的诱人,让人无法将视线移开。绿色时强时弱,时而如丝薄屏帐般梦幻,时而像天边明珠般耀眼,时而变换身姿罩满整个北方天空,时而隐去身影,留下淡淡细长的尾巴。偶尔,绿色会拉来蓝色、紫色、荧光黄等小伙伴一起舞蹈。极光强烈之时,繁星隐退,给主角以充分的发挥空间;极光弱时,繁星闪烁,为这场表演增光添彩。

Tips

极光拍摄地点推荐

◎安克雷奇区域的Flat Top Trail Head,离市中心只有不到半小时车程,是安克雷奇拍摄极光的最好地点。

◎在费尔班克斯附近,可以选择Chandarlar Ranch和Mount Aurora Lodge住宿、拍摄极光,或者到没有太多光污染的Chena River State Park。

◎在Coldfoot附近,Coldfoot Camp或Wiseman小镇都可以拍摄极光。

拍摄极光的技巧

1.设备

除了稳定的三脚架,快门线也是非常必要的拍摄工具。如果没有快门线,可将相机设置成自拍模式,避免按下快门时的相机抖动影响画面的锐度。

2.参数设置

根据极光亮度的强弱,拍摄参数的设置略有不同。在黑暗情况下拍摄,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通常会失灵,使用手动对焦,将焦点设为无限远或往回一点点(不同镜头的无限远的焦点位置有所差别),尝试拍一张,检查图片焦点是否清晰,再适当调整。关闭降噪模式可大大减少相机处理图像的时间。光圈值,感光度和快门速度根据极光的强弱灵活调整,一般快门时间控制在10~20s。

3.前景的选择

单纯拍摄极光略显无趣,可有意识地在画面中加入一些前景,比如周围的树木、高山,或是居住的木屋,也可以用强光手电制造一些特别效果。

冬日,大部分游客是到费尔班克斯看极光,较少有人继续向北,体验更极致的极地风光,进入北极圈、抵达北冰洋的唯一一条通车道路——道尔顿高速(Dalton Hwy)更鲜有人涉足。

道尔顿高速主要用于工业运输,路上看到最多的是18轮货车,法律规定,货车司机有道路的绝对使用权。虽然名为“高速”,其实几乎全部为未铺装道路,到处是碎石,夏日自驾容易爆胎,冬日则积雪、暗冰不断。这条路被列为“世界十大死亡公路”之一,在414英里(约666公里)的路途中,司机会遭受冰冷刺骨的天气、砂砾路、暴风雪、雪崩的折磨和考验,但它也因此成为热爱极地风光、勇于挑战的自驾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要在冬日尝试这条线路,雪胎、无线广播和卫星电话必不可少。因为全程没有手机信号,无线广播的19频道成为在路上的首选呼救方式。这个广播频道是货车司机共同使用的,一人遇到问题,邻近的其他司机会马上赶来救援。我们经过Coldfoot Camp餐厅时,看到一个放满小卡片的支架,那些卡片都是曾经得到过帮助的司机给提供救助者留下的餐饮券,以表谢意。在这条路上,卡车司机绝对是你最好的朋友。

北纬66.5°。正式进入北极圈后,路面的暗冰积雪路段也随之增加,还好一路有惊无险,顺利到达途中唯一的休息和补给站,也是全程唯一的加油站——Coldfoot。这里只有一个餐厅加前台,为卡车司机和稀疏的游客提供服务,加油站内几乎看不见小型车,整整齐齐停满了色彩鲜艳、霸气十足的18轮货车。

从Coldfoot继续向北的70英里(约113公里),是道尔顿高速最美的路段。极地列车上让人记忆犹新的纯白、静美之景,在这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原本阴郁的天空有些许放晴,山脚冰冻的湖面映射着天空的湛蓝,太阳透过云层探出半个头,努力将堆满积雪的山尖照亮。而最美的风景,是身临其境的悠然自得,也是历经艰难险阻后的豁然开朗。

晚间,这片极地又为胜利穿越“死亡之路”的我们准备了一份厚礼——极光早早在空中跳跃出绚丽的色彩,我们面朝雪山,观赏山顶绚烂的光芒,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我们几人独自守候,享受着这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Tips

1. 阿拉斯加的路面平坦,路况比较简单。安克雷奇附近通车的城市都由柏油路连接,5-9月路上积雪基本融化,自驾十分方便。冬天大雪过后,主要公路会及时清雪,路况也不错。小路长期积雪,建议租赁四驱车辆。冬天自驾进入北极圈,按规定车辆需要配置卫星电话。

2. 道尔顿高速大部分为未铺装路段,夏天雨后会比较泥泞,干燥的时候则容易爆胎;冬天路面多有积雪或暗冰,弯路、坡路一定要控制车速,尽量使用低速挡。

3. 全程手机无信号,直到Deadhorse小城才有信号。冬天自驾此路,按规定需租赁特殊车辆,车内配有无线电广播和卫星电话。

4. 卡车司机对这条路有绝对的使用权,遇到跟车,要在宽敞的地方减速避让,会车的时候也尽量避让。

5. 停车要进入专门设立的休息区域,绝对不能在路上停车拍照。

6.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全程需要开车灯。

7.从Fairbanks到Coldfoot共260公里,从Coldfoot到Deadhorse是240公里,冬天,这两段路中间没有加油站,租车时要咨询好油箱的容量,保险起见,带上备用油桶。

惠蒂尔小镇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从这里可以乘坐游船去看冰川。我们在一个烟雾缭绕的夜间抵达小镇,辨不清它的真容。在酒店大堂偶遇一位亚裔模样的大叔,一攀谈,原来他就是酒店老板,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老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当地的特色:“你们知道吗?这小镇上的全部居民都住在一幢大楼里,愿意的话,我可以带你们去参观。”

惠蒂尔小镇只有200多户居民,都住在一幢高楼内,一层有邮局和警察局,其他楼层都是公寓,其中14层被这位老板包下出租给游客,两室一厅的公寓房间,配备干净的生活设施,大厅明亮的窗户正对着小镇所处的海湾,夏天在这里度过应该无比惬意。向窗外望去,有一片修建规整、色调朴素的低矮楼群,是当地唯一的学校,有4位老师为25名学生提供不同等级的基础教育。

三面被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峰环绕,一面向水,全年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清凉的夏天是游览惠蒂尔最好的季节。很多亚裔居民已经在此生活了三十多年,他们喜欢这里安逸的生活,但从来不建议游客冬日前来,因为冬天的惠蒂尔除了雪就再无其他。我想,只有心静之人才可在此久居。

Tips

◎阿拉斯加冰川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形成于4000多年前的冰河世纪。冰河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就是神秘的蓝颜色,因为冰河冰的结晶状构造可以吸收或反射光线。当光线碰到冰的表面时,除了蓝色可以反射出来,其他光谱上的光线都会被吸收。

◎阿拉斯加的冰雪终年不融,给滑雪爱好者提供了绝佳机会。喜欢露营的人也可在冰河游客中心旁边的空地搭帐篷,享受与大自然融合的感受。虽然冰川不会完全融化,但会流出雪水而形成河流,所以冰川附近通常可以在河上泛舟,也是一种相当不错的休闲方式。

◎夏天是阿拉斯加的旅行旺季,冰川的游览项目较多。徒步马塔努斯卡冰川是多数旅行者会选择的一条常规线路,公园内铺砌了专门的木制栈道,游人可自行徒步进入冰川。冬季少有游客,所有道路都被冰雪覆盖,此时想要徒步,建议跟随专业向导。

冰川徒步基本装备

◎冰爪:徒步过程中全程是雪路,在鞋子上套上冰爪,可增加抓地力(若跟随向导前往,向导会提供冰爪)。

◎登山杖:可根据徒步的强度选择携带,有些向导也会提供。

◎手套:匍匐爬入冰洞,或是深入冰川内部,都需要手脚并用,一双防滑速干手套可保护双手不被冻伤。

◎防水、保暖的徒步鞋:遇到寒冷天气,鞋子的保暖性比较重要; 若是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徒步,地上的积雪有可能融化,一双防水的徒步鞋是必需的。

◎保暖的袜子:非棉质袜子是户外徒步必备产品,若一层不够暖和,可以再穿一双。

◎墨镜:雪地对阳光有极强的反射力,一定要带上滑雪镜或比较深的墨镜保护眼睛。

◎服装:衣服最好从薄到厚分层穿,方便根据天气和运动量随时增减。

◎帽子:若外层大衣的帽子不够保暖,可以再单独戴一个棉帽或耳罩。

我们从惠蒂尔小镇出发,乘坐游船近距离饱览威廉王子峡湾壮阔的冰川风光。天空渐渐放晴,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水天交界处便是湛蓝的哈佛冰川,轮船缓慢向它靠近,屏住呼吸,闭上双眼,静静地等待冰川一角崩塌入水的瞬间,响雷般浑厚的回音萦绕耳畔,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令人震撼。

凝结了天空湛蓝色彩的冰川,是阿拉斯加之旅的一大特色,除了乘坐游船欣赏,还可以来一场与蓝色亲密接触的徒步之旅。

马塔努斯卡冰川是一个山谷冰川,也是阿拉斯加唯一一个可以开车抵达的冰川,长27英里(43公里),宽4英里(6.4公里)。我们去马塔努斯卡冰川徒步时赶上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虽然冰川的梦幻蓝色在阴天时会更加明显,但此刻太阳将冰照得晶莹剔透,将雪映得洁白无瑕,再加上远处幽蓝的冰川和头顶的蓝天白云,仿佛置身童话世界。爬上公路边的小山坡,远远地欣赏着这个寂静无人的世界,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给鞋子套上冰爪,跟随向导向冰川深处进发。地上的积雪被游人踩得很结实,但借助冰爪的抓地力,丝毫不觉得路滑。正在大步行进,向导提醒大家不要踩进地上的冰裂缝,这才猛然发现,原来我们已经立于万年冰川之上。我趴在裂缝边向深处张望,试图丈量冰层的深度。向导笑着说:“要知道,你脚下的冰可有121米那么厚。”

徒手攀登至冰川深处,真的需要有点胆量。我们时而穿梭在高耸入云的冰缝之中,双手触及的是已经几百岁的冰面;时而撒欢般爬上冰川斜坡,俯瞰壮阔的冰川全景;时而猛然抬头碰撞通透如镜的冰湖,那淡淡的蓝色与冰川的俊俏交相辉映;时而四肢着地爬入冰洞,却不曾想到被梦幻般的蓝色包围,瘫坐在地上再也不想离开……最后,当我们站在晶莹剔透的大冰山面前时,所有的艰辛瞬间被抛到九霄云外,虽然冰冷的身体和手还在极度地颤抖,但还是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次次按下快门,把马塔努斯卡最美丽的身影定格在我们的镜头里,也定格在我们的心里。

猜你喜欢
班克斯阿拉斯加极光
2023年4月3日。在阿拉斯加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举行的阿拉斯加23-02演习期间,美军士兵正扮演敌方调查周围地区
基于U-net的紫外极光观测极光卵形态提取
2021年6月18日,一架F-16战隼在联合太平洋阿拉斯加靶场上空
没人见过班克斯
没人见过班克斯
神奇的极光
脱欧大金主,也陷“通俄门”
极光之上的来客
神奇的极光
斑克斯大展登陆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