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锋从磨砺出

2015-06-26 05:28徐兴利黄家伟
食品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保健食品保健品商家

徐兴利++黄家伟

很多保健品商家通过养生讲座、专家讲堂等模式销售保健品,其中产品质量不合格、虚假宣传等现象屡见不鲜。

很多消费者将目光放在了“疗效显著”的宣传广告上,抱着“就算没效果也没坏处”的心态去试一试。

“有些没有得到批准的企业打擦边球,进行虚假宣传,所以获得了高额利润”。

不只是出国旅游能吸引老年消费者,一些商家的小恩小惠也使得老人心甘情愿掏腰包。

部分减肥产品中添加了西布曲明和酚酞,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停药之后体重反弹比较严重。

多起保健食品案例中,问题都是出现在生产环节,也就是源头的问题。在审批通过后,并没有实行全程监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应规范保健品的销售行为,对违法商家应施以重罚。

保健品企业还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顾问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调理方案,这是传统营销向服务营销的一大转变。

“保健”锋从磨砺出

保健品欲稳步前行 须铅华洗尽

“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这是父母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话。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部分消费者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便寄希望于保健品、营养品,以此维持身体的健康,试图用金钱换取健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健品行业逐渐兴起,各大商超的货架上,保健品琳琅满目,让消费者挑花了眼,这时会有售货员为消费者介绍产品功能,为你推荐几款“效果极佳”的产品,很多消费者抵挡不住所谓“疗效”的诱惑,不惜重金购买。在保健品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乱象难以避免。很多保健品商家通过养生讲座、专家讲堂等模式销售保健品,其中产品质量不合格、虚假宣传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消费者反映保健品市场很“乱”,到底乱在何处呢?

保健品市场中的“啃老族”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各种没有批准文号、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被曝光,其中几句“大实话”让人记忆犹新,“别嫌工资少,先把老命保;只要老命在,一分少不了。”72岁的王大妈说起这几句话倒是十分顺口,也恰恰是这几句“大实话”,将王大妈带进了保健品的世界。在家中大大小小的十几个箱子里,装满了王大妈近几年的“战果”。为了这些“保命”的产品,王大妈不仅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30多万元。时至今日,王大妈才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不仅没有给她带来健康,反而留下了一身病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王大妈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并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为什么老年人会对保健品如此痴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很多老年人的身体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慢性病居多,正规的治疗手段见效慢,很多消费者便将目光放在了“疗效显著”的宣传广告上,抱着“就算没效果也没坏处”的心态去试一试。此时,不法商贩略施小计,一方面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夸大病情。另一方面带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让老人产生恐惧心理,购买产品,从中牟取暴利。

乱象不仅存在于上述不知名的保健品企业中,就连市场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保健品品牌也存在问题。汤臣倍健在2012年曾因部分声称具有保健食品功能的产品并无保健食品标志,涉嫌虚假宣传引发消费者质疑。据了解,该产品显示为美国原装进口,作为普通食品进口到中国。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表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比普通食品更高,所以经过实验室功能鉴定的时间较长,导致申请保健食品认证所需时间较长,所需费用也高,据了解,光实验费用就在30万元左右”,董金狮认为,“有些没有得到批准的企业打擦边球,进行虚假宣传,所以获得了高额利润”。

涉嫌虚假宣传的企业在保健品市场中不在少数,“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这句碧生源的广告语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当初的宣传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广告中提到的“治疗痤疮、色斑以及失眠”等功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显示的却是“改善便秘”,仅此而已。该产品的违规广告屡被曝光,部分消费者服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即便如此,2011年该产品销量达到13.7亿袋,可以说是碧生源的销售奇迹,保健品行业中的乱象从中可见一斑。

保健品违法、虚假广告的宣传,不仅使企业的信誉受损,也使整个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保健品的广告审查规定十分明确,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传,应当以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为准,不得任意改变。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保健品企业将产品功效夸大,提高免疫力的产品通过广告“神化”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除了部分商家的虚假宣传外,很多保健品商家还打出“购买产品免费出国游”旗号来吸引消费者,78岁的朱老太太和84岁的谭老先生便深受其害。他们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一个健康讲座,当听到购买产品可以出国旅游的消息时,朱老太太觉得挺不错的,当场便买了两盒聚生软胶囊,之后,又花费7.2万元买了几箱产品,之后便踏上了广西巴马的健康之旅,“住了8天,就看了3、4个景点,每天上午、下午都是听讲座。”在朱老太太对夏威夷之行满怀期待的时候,老伴的血压变得不稳定,记性也越来越差了。子女知道后,都怪父母不该相信这些东西,让他们赶紧退货。

不只是出国旅游能吸引老年消费者,一些商家的小恩小惠也使得老人心甘情愿掏腰包。通过免费赠送小礼物来骗取老人的信任,在健康讲座中,商家车接车送,提供免费早餐、午餐,有的还会送上试用装,大部分老年消费者就这样陷入泥潭。

依法治“保”

保健品商家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究其本质,还是产品本身,产品的质量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就不是为自己买健康了,而是在自己身体里种下毒瘤。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让不法商贩无处遁形。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迫切,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毫不吝啬,部分消费者甚至借钱购买,但是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保健品在法律中的定义,依据我国《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第五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即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指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素补充剂按照保健食品进行管理。

于先生在某保健店商店购买了3盒蜂胶软胶囊。服用该产品后,于先生感到头痛乏力,便怀疑买到了假药,于是仔细查看产品,这才发现产品包装内外既无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标识,也没有“QS”质量安全标识和生产许可证编号。

根据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也成了商家谋取利益的手段,其中减肥产品首当其冲。减肥产品可以说是保健品中的宠儿,但是其中蕴含的威胁却不为外人所知,很多消费者在服用了减肥产品后,效果明显,但是一旦停用,反弹的特别厉害,这便是因为减肥产品中添加了西布曲明和酚酞,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停药之后体重反弹比较严重。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对食品的成分规定为“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因而保健品不是药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应添加药物成分。如保健品中违规加入药物成分,亦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依法获得赔偿。

在保健品中掺入药物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在其中加入猪饲料呢?2014年“猪饲料”假药案的侦破,让人在庆贺的同时,也为保健品市场的隐患感到担忧。2014年,无锡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假药案,由猪饲料加药粉,裹上胶囊,摇身一变成了降低血糖的保健食品,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就是这种假药,从2008年到案发时,一直在销售,涉案值可能接近10亿元之多。这类既不属于药品又不属于保健品的产品,在保健品市场横冲直撞,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秩序,危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经检测,该产品中含有格列苯脲、盐酸苯乙双胍等非法添加物质,而且这种保健食品若被正常人或正在吃降糖药的人吃了,可能会产生危害。这些不法企业就是看准了这一监管漏洞,从中获取利益,而且其金额令人咋舌。保健品行业之中所蕴含的暴利,也使企业或个人铤而走险,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生命被危及的情况时有发生。

总的来看,保健品市场的乱象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是有迹可寻,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大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产品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利用老年人心理,采取各种非法营销手段,牟取暴利;保健品中添加违禁药物成分;未获批准的保健品充斥市场。以上种种乱象在保健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但是为了营造良好、健康的消费环境,政府及社会各界应从根源上遏制保健品乱象的滋生。

市场“病”了怎么治?

人们都说保健品市场很“乱”,剖析其根本原因,这是市场本身出现了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如何开药方,就需要细细斟酌一番了。从一方面来看,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管理非常严格,从生产资质、产品质量、批文审批、销售、宣传等多个方面加以管控。尽管如此,保健品的管理仍有漏洞。在保健品市场上,掺入药物、假冒文号、夸大功效等众多问题此起彼伏。此类现象的出现,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框架难辞其咎。多起保健食品案例中,问题都是出现在生产环节,也就是源头的问题。在审批通过后,并没有实行全程监管。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保健食品的行政许可改革中,探索建立审评审批加备案的综合管理制度。备案制不是放松监管,而是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全过程提升监管能力。对于膳食补充剂等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可率先实施备案管理。

据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根源就是缺乏监管,也就是保健食品市场没有正规的游戏规则。在1996年之前,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可以说就是没有人监管。保健品市场出现混乱之后,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来牵头管理,卫生部门只负责注册、工商只管市场流通、技术监督局只负责生产监督”。这也大大削弱了监管力度,导致某些环节出现监管真空,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监管不严,导致商家违法难发现。而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法律规定只对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缺乏必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也是造成保健品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针对保健品市场的乱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也应规范保健品的销售行为,对违法商家应施以重罚,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保健品宣传工作。让消费者认清保健品的本质属性,明白保健品并不能代替药品,避免消费者被某些超乎现实的“高科技”骗去血汗钱。

除了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之外,保健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于不顾,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保健品行业的一大弊病。只有从根源上保证保健品生产环节的安全,才能让消费者买的放心。

保健品路在何方

这辆保健品快车在途中遇“乱”之后,经过短暂的调整,也将踏上一条平稳、通达的大道。

4月20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进行三审,其中对保健品也作出了相关规定。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对于一些违法商家,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将会很大程度上净化我国保健品市场,为一些正规的、有社会责任心的保健品企业提供良好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消费者营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食品药品法研究中心主任高秦伟认为,“《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再次加强保健食品的管理规定,有利于整肃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等乱象,也有利于帮助消费者科学选择、理性消费保健食品”。

在保健品发展的长河中,多次跌宕起伏始终没有将其打垮,而是越战越勇,行业本身也在其中不断磨砺、成长。1980年,我国保健食品厂不到100家,到了1992年,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已接近1000家,年产值25亿元人民币。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调查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膳食营养补充剂(非直销领域)每年市场规模以20%-40%的速度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遇到过各种艰难险阻。怎样从困难、错误中吸取经验,如何紧跟时代的潮流,使行业进一步得到完善,也是保健品行业当下所面临课题之一。

保健品行业要想紧跟时代潮流,入驻电商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保健食品网售比例已经超一半。”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表示,网售已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微信营销的崛起也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扶摇直上。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可以加大广告宣传效果,对保健食品的销售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网售、微信营销监管薄弱一直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电商和微售作为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助力,如何加大监管力度,扫清监管盲区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地发生改变。从过去吃的饱、到前几年吃的好,再到现在吃的健康。观念的转变也为保健品市场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保健品市场或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有专家表示,未来的十年是保健食品行业的黄金十年。如何把握住这黄金十年是各大保健品企业今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也为保健品市场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空间,而中青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从之前的病后康复吃保健品转变为现在的自我保健、提前预防。“病了要吃药”的观念在消费者的思想中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购买保健品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现如今,商家单一地销售保健品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多的保健品企业还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顾问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调理方案,这是传统营销向服务营销的一大转变,这也将成为未来的保健品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论是保健品市场上屡禁不止的“蛀虫”如何消灭,还是“朝阳产业”未来发展的大好前景如何把握,都是保健品行业当下面临的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本刊也希望通过本文,让广大读者对保健品行业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慧眼识真,为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保健食品保健品商家
保健品知识ABC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最适合胖人去脂减肥的保健食品
直销保健食品业务迎来利好环境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