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未来多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将围绕在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协同发展;融合相关产业,扩大下游应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竞争力。
2015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呈现弱势下滑的态势。其平均价格为12.94万元/吨,同比环比分别大幅下滑19.4%和17.8%。造成价格快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为阶段性供应失衡,具体表现为国内产量持续增加和进口大幅增加。见图1。
据硅业分会统计,2015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7.78万吨(一季度产量3.73吨,二季度产量4.05吨),同比增加21.4%。其中国内最大生产企业江苏中能一家产量达3.53万吨,占国内总产量45%,依旧位居国内产量第一位,特变电工、洛阳中硅、四川永祥、新疆大全分别位居国内产量第二到第四位,国内前五大企业的产量5.76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74%。目前15家在产企业基本都维持满产状态,上半年平均开工率达到92%。见图2。
图1 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
图2 2015年国内多晶硅生产情况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1~5月份累计进口多晶硅高达49146吨,比2014年同期大幅增长35.1%,月均进口量近万吨,并呈现逐月增加的态势,2015年5月份多晶硅进口量更是在3、4月份连续破万吨后,创全年新高达到11085吨,预期上半年进口量达到6万吨。1~5月份从韩国累计进口1.92万吨,占比39.1%,从德国累计进口1.44万吨,占比29.3%,从美国累计进口0.87万吨,占比17.7%。另外来自美、韩、德三国的多晶硅继续低价冲击,1~5月份累计进口均价为19.75美元/千克,同比下滑8.8%。进口多晶硅的量价“双重压制”导致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国内价格一路下滑几近跌破成本线,进口倾销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愈演愈烈。见图3。
韩国成为多晶硅最大的出口国。2015年1~5月份累计自韩国进口多晶硅1.92吨,占累计总进口量的39.1%。韩国的主要出口企业OCI和韩国硅业(Hankook Silicon)的税率仅为2.4%和2.8%,反倾销税对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响,故韩国在2014年5月超过美国和德国,一跃成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已经连续一年保持首位。加工贸易占绝对主导地位。2015年1~5月份累计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3.05万吨,占累计总进口量的62.1%。分国别具体看来:1~5月累计自韩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万吨,占比52%,可见即便2.4%的税率都有一半以上要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1~5月累计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8223吨,占比94.5%。见图4。
图3 2015年国内多晶硅进出口情况
图4 2015年1~5月各国多晶硅进口量
因此,短期内企业通过技改降低成本,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多晶硅总产能约22万吨,中国多晶硅产业布局进入加速淘汰。多晶硅光伏市场情况对比分析见下表。
2015年下半年多晶硅市场呈现阶段性供应过剩、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态势。下半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突破30GW,全年总装机量为58GW,其中下半年中国装机量突破10GW,全年装机量为18GW。随着国内多晶硅企业技改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将维持增长态势,预计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8.3万吨,环比7%,全年总产量突破16万吨,同比增长21.2%。国内产量增加不断替代进口,预计下半年进口量5万吨,环比减少16.7%。全年总进口量为11万吨,较2014年同比增长6.8%。同时,受下半年市场需求旺盛等利好推动,多晶硅市场价格有望理性回升。但在多晶硅短期市场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
国内多晶硅企业通过技改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导致国内产品进一步替代进口,保障下游原材料供应稳定;成本下降也促使价格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均价同比下滑20%以上,超过电池组件的价格10%~15%的降幅,下游企业可以从国内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料。中国多晶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光伏发电降低成本和扩大应用。
表 多晶硅光伏市场
阶段性发展不均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国外低价倾销意在冲击国内多晶硅行业——加工贸易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短期内企业通过技改降低成本,适度扩大产能。预期2015年国内多晶硅企业产量为16万吨,较2014年增加2.8万吨。而美国全年的进口量不足2万吨。未来两年内,国内还将有5~6万吨的产能持续释放,不仅保障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同时充足的供应也不会引发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
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其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下游生产需求。据硅业分会统计,2008年以后,国内多晶硅累计产量40万吨,并完全被下游使用加工80GW的电池片组件,销售世界各地。即使是少量特殊要求的多晶硅(主要指电子级多晶硅)国内企业不能生产,也完全可以进口。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中国经济转型,中国光伏产业也要积极应对,摆脱简单代加工的生产模式,立足全球市场,合理定位。上下游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中国多晶硅品质提升,完全满足光伏用料需求。我国多晶硅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产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有了飞速发展。目前江苏中能、新疆大全、特变电工、天宏硅业、洛阳中硅等多数尚在运行的企业都能生产出符合国家电子级标准与用途的多晶硅产品。
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的能耗及环保水平已经赶上并超过国际一流企业,建议国家根据国家标准要求重新审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技术、能耗、排放状况,摘掉其“高能耗、高排放”的帽子,特别是可以将多晶硅及相关产品列为高新产品目录中,享受相关的退税政策,鼓励多晶硅企业、产品走出去,让国内企业和国际一流企业有公平竞争的基础。
针对目前国外企业恶意倾销多晶硅,建议有关部门从整个产业链战略发展考虑,严格执行“58号公告”文件,堵住加工贸易的漏洞,维护商务部反倾销终裁以及“58号文件”的严肃性。同时,对韩国进行复审,调整较低的反倾销关税,对德国的价格承诺也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低价进口多晶硅再次冲击刚刚恢复的国内多晶硅行业。
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等方面的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行业自律,抵制那些没有技术、没有环保设备、没有竞争力企业的恶性竞争行为。同时,提高多晶硅装备制造水平,提高竞争力,配合多晶硅企业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并鼓励国内企业研发或引进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硅生产工艺以及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工艺。通过修订国家技术、产品等各项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全面接轨。
未来多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将围绕在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协同发展;融合相关产业,扩大下游应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竞争力。
展望未来,多晶硅光伏产业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下游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所带来的有利因素,又有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和供需矛盾等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因此,机遇与挑战同在。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多晶硅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也希望国内多晶硅光伏企业携起手来,坚持科技驱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产业升级,共筑多晶硅光伏产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