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说:“在旷阔的时间面前,青春脆薄得像一张纸。”时光匆匆逝去,昔日红粉今日已成骷髅。在时间面前,我们渺小如尘埃,最终亦化为尘土,何来不朽?
然而古今之人,求医问药妄想长生不老者,不胜枚举。昔有汉武帝听信道士之言,大兴炼丹之术;今有明星频频打肉毒杆菌,以求美貌永驻。这样的“不朽”真的有必要去追求吗?在时间面前,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愚蠢可笑的。
我以为:真正的不朽,不在于青春的永驻,而在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我来过,我活过,我努力过,便足矣。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即使生命真的如此不堪,我们也要在这唯一的一次旅行中竭尽全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赶紧去死,要么好好活着。”他是刘伟,在失去双臂后,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他用汗水与坚持书写了生命的华章。
人民出版社对长篇自传《命运之上》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在史铁生、余华、韩寒之后,民族亟待着一个年青而热血的声音,这也是此书的声音,发自内心的《命运之上》的呐喊。”这本书的作者是被称为“玻璃娃娃”的刘大铭,他患有世界罕见的“成骨不全症”,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全身上下骨折十余次,十一次接受大型手术,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他坚持求学,并利用每日的空闲时间,完成了这本长达17.5万字的个人自传《命运之上》。
有位哲人曾说过:“青春不是生理的一段时期,而是一种心理状态。”若将青春这一心理状态,长久地维持下去,又何必追求那生理的不朽。“一生风骨凝成诗”的牛汉,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呕出了史诗一样的篇章,描绘真正的历史。八十高龄的他风趣地说:“我以前是热血青年,如今是热血老年。”心中永存那份对生活的热爱,谁又能说他的青春早已腐朽?不,在他永不停息的脉搏中,“青春”永存。
昔日,王羲之曾在兰亭写下“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感生命之易逝;苏东坡也曾在赤壁书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叹生命之渺小。可我更倾情那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羡乎?”我们又何必妄求青春的永驻,岁月的不朽?生而为人,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就是我们想要的“不朽”。
我生过,我走过,我见过日出与晚霞,我听过风吟,我爱过世间美好,我怜过大地悲音……这些已足够使我的生命丰满,使我的青春绚丽,我不需要什么所谓的“不朽”。
整体评价:
文题“何必‘不朽”语出惊人,开篇的释题,简明深刻,切中肯綮,自然引出“真正的不朽,不在于青春的永驻,而在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观点。文章列举了刘伟、刘大铭、牛汉等人的事例和王羲之、苏东坡等人的名言论证观点,事理结合,论述充分,张弛有度。流畅而富有气势的语言,多处恰当的引用,都显示出考生扎实的语言功底。
(殷飞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