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的实施与策略

2015-06-25 08:25冯嘉莹
师道·教研 2015年5期
关键词:诗文课间校本

冯嘉莹

一、课后日常融入式诵读

1. 融入校本课程

为保证诵读经典活动能有效地开展,学校应重视“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在读本编写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语言与思想的典范性,一是能保证语言文字的根基:诗文警句、俗语谚语等要琅琅上口,声韵铿锵,造句畅达,易于诵读;二是能指导思想行为,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以这些哺育过无数民族英雄与仁人志士的经典之道,奠基学生的道德基础。诵读的内容涉猎各个朝代的多部典籍,体裁上有语录、诗词、楹联等。古诗文诵读的内容,低年级段以背诵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为主;高年级段则以学习一些难度适宜的诗词、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带有哲理性的文章为主。

除编写校本课程之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每周一节的“诵读经典品味乐韵”校本课程专题课,开展每节语文课前诗文一吟,每半月一堂课外阅读课,每月一节诗文汇报课,每学期一次“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会课,每年一次诵读经典成果展示会。

2. 融入于课间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那些边唱边跳的游戏,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就应当将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做游戏的童谣改成有节奏的经典名句。比如,跳皮筋的女孩子将“小皮球,敬个礼,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童谣改成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连周一的升旗仪式和每天的课间大活动时间,操场上都会响起悦耳动听的诵读经典声。同学们一边背诵《三字经》等,一边整齐地做着学校独创的韵律健身操,手、脑、口并用,对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大有好处。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经典诗文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等十几种课间游戏中。甚至在每天中餐前,大家都可以先背诵一下《锄禾》等古诗。这样原本枯燥的背诵与趣味性极强的游戏相融合,孩子们更快乐了。

二、经典诗文与课程资源整合诵读

1. 与多学科课程整合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环境里,学生与传统经典文化的接触必须与学校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还应注重经典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以诵读经典诗文熏陶学生的人格为教育切入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运用现代科技与优秀民族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譬如,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月教育专题的形式渗透经典诗文。九月,结合孔子诞辰,向学生宣传有关中国古代数学名人的故事;十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诵读有关数学名人故事的美文,或含有数学知识的(如数字、方位等)诗文诵读;十一月举行含有数字成语的比赛等等。以此感受中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典诗文与音乐、美术学科整合,更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古诗词歌曲像写意画十分讲究韵味,能充分调动发声器官,运用声音共鸣,调节声音大小、刚柔、强弱,在行腔当中自如地运用平、曲、直、弯等对比手法,准确演绎符合诗词的情境。我们可以采取古诗新唱的方式,重新演绎《天净沙》、《刺勒歌》、《虞美人》、《悯农》等作品。结合优秀的古诗词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特点,可以让孩子进行古诗配画,诱发学生想象和思索艺术境界。

2. 与实践活动、队活动整合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地强调积累,却忽视了孩子们对经典诗文的感悟和感受,更忽视了对诗词和儿童当下生活的编织。如果孩子们背过的诗词与他们当下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孩子们能有诗的情绪,能感动于花开花落吗?

由此,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更应将经典诗文融入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参观、游览、访问、调查、收集等,将经典诗文的情景融入现代景物之中。所以,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能够体现经典诗文诵读的优越性。

比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代诗人也写过很多关于这些节日的诗文,如与中秋节有关的诗文就有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月》等。而相应的童谣、民谚更是无数。所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就应当组织相应的中秋赛诗会,孩子们一边品尝月饼,一边画月赏诗,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感悟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文课间校本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