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微
摘 要: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环境监测应急系统也由于其较好的环境保护和防御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首先阐述了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相关内容,其次概述了该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希望为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保监测系统;发展;应用
前言
环境污染事故是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能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地排放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的应急系统的研究,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监测响应系统,对于指导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危险因素的管理,提供政府决策所需科学依据,均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 环保应急监测的目的和作用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在给人们造成危害的同时,也给大家起到警示作用。如何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把损失降到最低,使措施有效和安全,是政府处理事故的主要原则。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首先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事故处理的指挥者提供污染物的名称、性质、污染强度、预计扩散的范围和时间、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使政府用最有效的方法处理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安排受到事故影响人群。其次是随时保持监测状态,及时报告事态进展状况。最后是事故处理完以后,监测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应急监测贯穿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全过程,其主要作用为:在事故初期,能够快速定性和定量(或半定量)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迅速提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污染范围,快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措施,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在事故中期,连续、实时地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发展趋势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和污染变化范围。一方面进一步了解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不断修正事故处置措施,确保环境安全;最后在事故后期,更够跟踪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范围的污染物浓度,为污染事故后的环境、生态恢复不断提供充分的监测数据[1]。
2 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发展
环境应急监测就是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要求现场监测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的检测仪器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等予以表征。应急监测是做好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善后处理工作的基础。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必须做好预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演练,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首先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必须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应急监测工作做出统筹安排,重点抓住预警、监测、终止和回复等几个环节。应急监测预案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监测组织机构与应急监测人员职责分工、应急监测设备的配置、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应急监测防护装备、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应急监测分级处理制度,根据所辖区域污染源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危险固废污染应急监测预案等[2]。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和处理要比一般的环境监测更艰巨、复杂,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根据环境保护的发展,对人体健康有影响、难降解、在环境中蓄积效应大,尤其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二嚷英类、环境荷尔蒙类、激素类(如除草剂)物质的监测是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如:微量和痕量有害物质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生物技术的应用;从常量到超痕量进行多成分测量的简易方法及设备;利用生物传感器的连续自动监测;多成分的GC-MS测定技术、方法等。
3 环保应急监测系统的应用
我国某市的某条河流水体突然大面积发红,疑为有企业偷排污水造成。由于该发红水体为饮用水源地,发现情况后,自来水公司立即停止从该水体取水。该市环境保护局、市环境监测中心迅速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时组织现场采样监测,经过综合分析确定为水体甲藻污染。
3.1 应急监测的启动
该市在发现河流水体大面积发红后,由于该河流距离饮用水源地较近,市环境监测中心立刻安排应急监测人员携带便携式生物毒性仪器等去现场进行监测。经取样分析发现污染物为甲藻,又称“双鞭甲藻”。该污染物是一类单细胞具有双鞭毛的集合群[3]。常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形成“红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现红色、黄色或棕色。
3.2 应急监测方案
3.2.1 布点及监测过程
监测人员采样后马上进行生物综合毒性分析及氰化物、砷等剧毒物的排查。同时立刻在取水口采样,送后方实验室参照饮用水标准进行多指标分析。
在4月24日发现红色消失后,怀疑是藻类暴发,采水样回实验室进行生物分析,最终得出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甲藻暴发、水体发红的结论。表现出来的现象是随着水温的降低,从晚上至凌晨,该藻类下沉到水面下,红色消失;而太阳出来,水温升高后,水体又开始呈现出红色。布点采样见图1,监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图1 应急监测点位示意图
3.2.2 监测方法的选择
水中实验率理化指标、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进行监测;水中综合毒性采用便携式生物综合毒性仪监测;微囊藻毒索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潜联用仪监测;叶绿素a采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监测;现场水中氨氮、氰化物等指标采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监测。应急监测处置方法,建议中午时段上游水库加大放水,以保证水体质量。建议周围生活污水应减少排入。
3.2.3 监测结果(表1、表2)
表1 监测部位监测结果
3.2.4 污染评估
经现场勘察,周围无大规模的印染、化工企业,只有一、二家小型企业,不大可能对该水体造成这么大面积的污染。由于一时难以确定受何种物质污染,采集水样进行了生物综合毒性分析,未发现有超标现象;同时对水体连夜每隔4h采样进行分析,亦未见异常。次日凌晨,发现整个水体红色全部消失,开始怀疑为藻类爆发,采集水样回实验室进行生物分析,确定是甲藻爆发(该藻类无毒),同时对水样参照饮用水标准进行多指标分析,数据正常后结束监测。
3.2.5 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主要包括:经监测确认水体受污染情况被排除后,自来水公司恢复从水体取水;建议中午时段上游水库应加大放水,以保证水体质量;建议周围生活污水应减少排入;跟踪监测甲藻污染趋势直至消除。
3.2.6 经验与反思
通过本次事件,为更好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该市认识到必须制订适于本地的应急监测预案和制度,预案和制度应该包括涉及的企业和区县监测站的行动计划,做好分工。具体的预案和制度包括[4]:建立城市和县级的应急监测网和工业企业应急监测网,制订与潜在应急事故源相衔接的应急监测预案,根据区、县监测站和工业企业能力,制订应急监测分工制度;建立与水源地上、下游城市监测站联系制度;建立广泛的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和举报制度;建立日常应急演练制度;建立与省级和国家级监测站的事故应急监测咨询、联系与技术支援制度。
4 结束语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既是日常工作,也是系统工程。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不断地推广与使用。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要根据本地特点做好计划,合理安排,为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薛秀秀.关于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95-105.
[2]杨洪泽,贾新红,满亚东.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J].中国环境管理,2013(4):60-61.
[3]梁雨润,钟志乾.浅析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6):22-23.
[4]董军军,侯志坚,丁红胜,等.应用于环保监测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