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问题与提升途径研究

2015-06-25 02:33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修养公民

许 杰

(大连海洋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3)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同周围的人、事产生各种矛盾,以及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态度和行为,这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和调整这些关系。而道德就是调整个人与自我、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道德可以促进人生及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刺探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也检验了国人的道德水准。2011年10月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西安的“药家鑫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2015年2月1日下午,浙江台州五环有位老人摔倒,8分钟23位行人不扶,后又被一辆轿车碾压拖行……这些失德现象(有的已触犯法律)很值得我们反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几千年的良好道德素养正受到猛烈冲击。所以,认清失德问题,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一、道德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人生及社会的发展

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它为人格形成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对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内心信念确立保证。从“我爸是李刚”案例中看出:道德缺失的人从不会因不当举动感到不安和愧疚,已经丧失了奋发向上的斗志和创造性。同时,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道德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影响了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从我国屡次出现的“假酒、假奶粉”案、“腐败”案,到强国干涉别国内政、安全,无一不说明道德的缺失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严重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引发社会危机

列宁说:“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水平。”安徽亳州有个“老人骂人团”,只要给钱,他们就去骂人闹事,年收入30万元。类似的造成社会混乱现象还有很多。道德作为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告诉人们“什么应当”、“什么不应当”,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观念,理顺人际关系,规范人们行为,解决矛盾。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道德败坏和混乱,都会引发社会危机,最终会使国家走向衰败和灭亡。

(三)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习近平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而“ 一切向金钱看”、“ 见死不救”、“ 勒索欺诈”、“ 个人至上”这些与和谐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失德”现象,就是要通过道德的社会批判和建设的力量,实现国家安定强盛。

二、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功利主义驱使下的价值观扭曲

孟子说过:“上下争利,国将危矣。”这句话的核心就是一个“利”字,功利,泛指功名、金钱、权利。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人、事物)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和实现价值的方式。科学的价值观会引导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即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如何做人、做事。

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多元化。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随之而来也有西方社会腐朽的道德文化。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迷茫的道德观念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至上”等在很多人身上体现出来,功利、冷漠、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和国家利益,毫无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最后导致不良的道德风气弥漫了整个社会。

(二)道德的教育力度不够

综观中国社会发展,从建国初期的“大炼钢铁”,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重视的都是经济建设,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道德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表现为:

1.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猛烈冲击。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的“四端说”说明了德的重要性。如今虽已把文革时期批判的“孔孟之道”重拾,但也难以抵挡现代主流思维的碰撞,更何况很多情况下学“国学”只是流于形式。

2.正面教育导向力度不够,出现了“失德受益,守德受损”现象。主要是不够重视良好的道德教育。在家庭,中国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而这些“80后”、“90后”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很多父母灌输的就是“功利”,更何况受重视的还是知识教育;学校在“利、名”驱使下,关注的是招生率、升学率、就业率,对育人教育也欠缺;在社会,德育教育无力又空白,“守德受损”,甚至出现了讥讽“道德楷模”的不良风气。

(三)道德失范惩治成本过低

1.对道德缺失行为谴责不到位。某些失德行为之所以出现和升级,和公众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小悦悦事件”正是旁观者的冷漠和类似事情没有舆论的谴责造成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造成失德现象蔚然成风。

2.处罚不够,制裁力度不强。假如没有当年的处罚力度,今天新加坡就不会成为闻名世界的花园城市;没有国外数额巨大的经济处罚,家乐福、沃尔玛也不能立足于世界各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腐败、贪污、买官卖官屡禁不止。虽然我们在法制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初见成效,但一些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惩处,一些人仍然抱着侥幸心理。所以,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三、如何解决道德缺失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把握,认真贯彻实行。

(一)加强公民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我道德境界

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这说明个人修养关系到治国安邦。

1.提高公民自我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用科学的价值观促进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做到“慎独”,使修养成为自觉,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经常“内省”,让品格日臻完善。近些年来,对弱者不施救固然应受到谴责,但反被敲诈、冤枉着实让人寒心。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积小善为大善。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刘备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小事之中,良好道德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二)研究推进道德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见贤思齐,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雷锋、焦裕禄到任长霞、许振超,这些道德楷模以崇高的道德境界和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影响人、激励人。

2.躬行践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加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多参加一些公益慈善活动,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3.加强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各种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它们可以对高尚的道德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形成一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对道德缺失行为给予揭露和抨击,警示人们,遏制不良社会风气,扭转公民歪曲的价值观。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的道德底蕴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推进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1.完善法律监管机制,解决道德缺失现象。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妥善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突出失德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权力与责任机制,通过立法妥善调整和处理。

2.加大处罚力度。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对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等失德行为,要通过法律措施抑制和消除,比如对酒驾贪污受贿行为就要受到必要的制裁和惩处。

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共同担负起责任。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一定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东方巨龙,无愧于文明民族的称号。

[1]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对当前道德缺失的治理浅析[EB/OL].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l/view-6520588.htm.

[3]王佳冶.认清道德缺失问题,提升公民道德素质[J].中国—东盟博览,2013,(2).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修养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