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的早期历程研究

2015-06-25 21:30白婧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众化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白婧(1989-),女,回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以及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逐渐成为了推动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思想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要想使其焕发出更强的生机,首要任务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早在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就借助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工农群众相互结合,使得大众化的进程步入正轨,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08-01

前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逐渐被大多数人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之后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推动政治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但从实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其被大多数人所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俄国的十月革命为界限,逐渐从一种革命思潮转化为先进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有力武器,对当前的大众化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早期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

自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地位逐渐凸显,其文化程度及抱负意识,使其自觉承担起民族独立、民富力强的使命。从民众的视角来看,知识分子被认为是社会精英,是政治生活的参与者,从某种程度上能推动我国政治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借助传播媒介以及社会办学等方式传播社会思潮,指导民众的精神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是由知识分子完成的,但理论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只能被少数的文化精英所理解与接受。在五四前后时期,初步形成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传播者,从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了“社会在彻底地改造之前,人们无法体验新的生活”、“要想改造社会,就要从根本上进行革新”等经验。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众多知识分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批判性研究及比较了一系列救国思想,实现了由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化,并有意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意识和形态改造,肩负起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责任 [1]。知识分子从自我的运动当中去考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了解到,应当在经济的关系中去论证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并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以物质层面的观点去揭示了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由物质决定需要,也是有非物质决定需要的事例存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西方哲学思想,与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形成巨大反差,因此不易被理解。当时我国的留学生群体首先去理解其理论思想,并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通过报刊、杂志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掌握。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我国知识分子做了大量工作,将西方的思维习惯转换成便于我国人民理解的表述方式,为其大众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文本基础。在该时期中,《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被翻译出来,让哲学思想也能被普通民众所亲近。此外,李大钊等人还运用唯物主义思想撰写了多篇政论文章,如《物质变动与思想变动》、《唯物史观的价值》等,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力,这些方式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二、早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缺陷

俄国十月革命之前,我国主要向西方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东西。然而在近代时期,我国受到西方多个国家的欺辱与瓜分,使得人们对资产阶级愈发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甫一传入中国,就被当成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唯一稻草。因此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传播内容就是阶级斗争学,体现出不完整性的缺陷。

可以说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仅仅是一种改造我国社会的思想武器,并没有当作是一门学理来研究。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均推崇其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并认为其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唯一方法,只有政治战争才能救中国。由此看来,早期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弄清楚我国的社会性质,没有真正了解我国应怎样进行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 [2]。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是由知识分子负责,这些知识分子由于具有海外留学的经验,因此对改造中国社会充满了激情。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基础,因此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是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利用演讲等形式向工人阶级普及马克思理论,激发群众的阶级意识。

此外,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史学系开设了唯物史观、现代政治等课程,向学生群体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一些知识分子还创办了大量的刊物 [3]。1920年,上海发起组将《新青年》杂志变为政党公开刊物,同年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对民众的思想意识进行启蒙教育。这些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总而言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留下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进程能够得知,要想更好地改造社会,必须要充分立足于社会现实,但是不能超越社会物质条件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约束。因此,以我国为例,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当中,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大生产力的投入,并不断加快这种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让物质文明得到更良好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提供更强大的物质保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适应的立法形式,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力。

猜你喜欢
大众化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