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 播撒师爱

2015-06-25 18:51沈凤娇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广博师爱心灵

沈凤娇

前不久,在北京教书的好友对我说,她们一年段为了消除课间活动安全隐患,特意开了一场“审判会”,由每位班主任在班级中选一名最调皮捣蛋的孩子接受点名批评。她悲伤地说:当我的眼触到孩子那无助又惶恐的眼神,我竟羞得无地自容,我自责自己怎么会把这么一个可人疼的孩子报上去?不就是平时他比别的孩子好玩好动点儿吗……如果我是孩子的妈,我会允许让我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受点名批评吗?

听着好友的述说我深有感触: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的事情司空见惯,类似的惩罚手段也屡见不鲜。可是又有谁反思过这些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或不良效应?这些受过批评的孩子会从此变得“沉默”“乖巧”吗?还是仍然“我行我素”?可以说,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他们已经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他们会因此自卑,还是变本加厉?我想,孩子的各种变故都是可能发生的。由谁来为孩子们所受的伤害埋单呢?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用我们的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无私、广泛、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渴望在关爱中长大成才。因此,我认为:

一、呵护心灵,师爱要广博

不管孩子聪明与否,不管孩子美丑,不管学生资质的优差,我们都应该爱每一位学生。

广博的师爱,不仅仅是要爱优等生,爱特长生,更要去爱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还有待加强教育的问题学生。爱一个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学生是一件很自然也很容易做的事情,然而真心诚意地去爱一个有着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往往这些有着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更是需要我们老师的爱——鼓励的、理解的爱!

记得刚调入文洋小学时,接手二年级,学生基础挺好。但每次上课,我总隐约感觉到一双惊恐的眼,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请她朗读时经常读错音、读破句,语文作业也是错误百出,有时我讲课的音量升高,她会不由地浑身颤抖,我的直觉告诉我,她很紧张,在害怕,这是什么原因呢?同事告诉我,先前的老师很严厉,可能是留下“后遗症”了。以后,每次朗读,我总鼓励她:“放轻松,你会读得和别的同学一样好,相信我。”只要她稍有进步,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张旗鼓的表扬。渐渐的,她有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有一次,我收到一张纸条,一个大大的爱心里写着:“沈老师,谢谢你的鼓励和信任,我爱你!”孩子的表达总是这么直白,她们的心灵一尘不染。我欣慰地想:教师的爱真的要广博些,特别是对那些人们眼中所谓的差生!

二、呵护心灵,师爱即宽容

宽容是人类最可贵的美德,用宽容之心教导学生,给自己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作为班主任,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审视孩子的对与错,对孩子多一点宽容,事情更容易迎刃而解。

我班有个孩子聪明又懂谦让,可是经常谎称家庭作业放在家中忘了带,或者干脆让作业本永远“消失”,书包里的书本像“菜干”一样扭作一团。遇上这种情况,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让他课后补上作业,可是这样做治标不治本啊。于是,我决定去家访了解情况。一进家门,动画片的声音震耳欲聋,孩子坐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我面带微笑向家长讲了许多孩子的优点,然后话锋一转,对小男孩说:如果你在家里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项作业,那老师(下转8页)(上接6页)会更喜欢你。第二天,他果然捧着完成好的作业来找我,还对我说,以前作业没完成,是因为爸爸妈妈爱看连续剧,他也跟着看了。于是,我请他当信使,在给他的父母的信中,我放大了他的优点,肯定了他的点滴进步,同时我还要求家长少看电视,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家是旧的木头房,房间少,隔音不好)现在,这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优秀,成为了我的小助手。

我想这要得益于我一开始的态度,没有恶语伤害,没有其他激进的动作,而是给了孩子一个补救的机会,还有那一趟家访。可见,多一点宽容,多一份信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面带微笑,声情并茂;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我很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去大声训斥;对于行为差生,我总是放大他的闪光点,鼓励他往正途中发展。人非草木,面对班主任无微不至的爱,学生在感动的同时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又哪有不成功之理?

三、呵护心灵,师爱须有度

我们常常会觉得优等生是老师的一件成功之作,偏爱他们是自然之事。可优等生真是如此完美无瑕吗?我班不少同学反应,优等生傲气十足,自私自利;家长反应,优等生自理能力太差,性格太娇;更有科任老师感慨到:优等生得到太多的宠爱,却不知言谢,倒是经常被批评的学生长大后会感念老师……由此可见,优等生并不是件完美的作品,差等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可能现在他们在学习上无法取得成就,但我们不能否定日后他不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们应该站在高处点思考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将来而作。因此,对待学生要平等、有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

让我们共同来呵护孩子的心灵吧,让师爱播撒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猜你喜欢
广博师爱心灵
勤奋进取 知识广博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金山小学简介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唤醒心灵
广博上海大众专场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