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也相亲?就为“央视”和“相亲”这两个关键词儿,这节目得看看!谁知这一看还真的就看下去了,看了这期还惦记着下期,这就得问个为啥了,琢磨一下看节目的感受,每每就像赶了一场庙会,热闹、喜庆,还有一种从头笑到尾的愉悦,这档相亲节目就是CCTV-7的《乡约》。
一个草根百姓的秀场
《乡约》节目的嘉宾没有高大上,也没有白富美,就是你身边的草根百姓,种粮种菜的,养鸡养鸭的,乡村女教师,致富带头人,要是嘉宾中来一个政府公务员那就算高大上了,会被嘉宾抢的duang、duang的!他们上台的目的明确,为找对象不择手段。
一个淘宝村的男嘉宾,他文化不高但很有钱,就戴着大金链子晃啊晃地上场了,当真是充分彰显了优势——有钱!当同场的男嘉宾却攻击他看不懂一首古诗时,他说在百度上一查不就知道了?噎得对方一时缓不过神儿来;同台的两个男嘉宾一个是副乡长一个是村主任,为挣得女嘉宾的芳心,这对儿上下级也是挣得面红耳赤险些翻脸,最后在“为村民服务”的共同理想下两人握手言和;有的男嘉宾为讨得女嘉宾的欢心,用半月打造一支纯银的玫瑰现场送给女嘉宾,还有一个男嘉宾制作了一个四米高的芦笙,现场吹奏一曲,这么高的芦笙反正我没见过,更没听过。
如果说《乡约》是一场百姓秀,仅靠台上的几位嘉宾还担当不起,台下还有千余号的父老乡亲,他们为嘉宾提忠告、说经历、谈经验、参与热情高涨,惹得现场笑声不断。一位山西的大嫂讲起她相亲的经历,男方给了她一块钱,买了糖、喝了茶、带回一包瓜子还能剩下钱,不可想象啊!一位大爷出主意,让男嘉宾一定要选那个生活节俭的女嘉宾,他给出的理由是:男的是个耙耙、女的是个匣匣,好耙耙不如好匣匣,不怕耙耙没劲儿,就怕匣匣没底儿,加上他浓重的方言,就是一个人生至理的绕口令;一位甘肃的大妈对一位女嘉宾有男闺蜜,是这样向男嘉宾传授自己经验的:女的不结婚,男闺蜜都在等,女的一结婚,他们也就结婚过自己的日子去了,因为她也是这样过来的……,这样的节目内容你不亲切吗?你能不笑吗?笑完了还能反刍,因为他们说得太实在,实在得像你的亲历,实在的都成了至理名言。
百姓秀的节目并不少见,有秀舞的、秀唱的、秀说的、秀技的,《乡约》秀的是百姓的啥呢?我觉得秀的是百姓的观点、观念,是对生活、对婚姻、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群活在当下的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热闹又不单为热闹,说理又不板起面孔说教,这正是《乡约》的高妙之处。
一个机智幽默的媒人
看《乡约》从头笑到尾,主持人肖东坡可起着决定作用,那黑黑胖胖喜相的模样,本身就和节目的氛围很搭调,现场主持风趣诙谐,机智幽默,一句看来很平常的话,经他的上下嘴唇一“吧嗒”,就能叫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更强的功夫是在现场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出损招儿、使蔫儿坏,场上场下还没有一个人跟他较真翻脸!
节目中,主持人常拿着话筒到观众中席中叫观众发言,想说话的他不递话筒,见了话筒就哆嗦的他追着人家问,偏一期节目中观众席里有一个捡矿泉水瓶子的老太太,主持人拿着话筒追上去,老太太却瞅着脚下找瓶子,根本不搭他的茬儿,臊着主持人倒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还有一期节目台上剩下了两个男嘉宾,一个男嘉宾说他最讨厌男的“娘”,主持人就对另一个男嘉宾说“他说你‘娘'”,偏这个男嘉宾性情文静还是个小白脸儿,这一下可一刀捅在软肋上,两位男嘉宾现场马上火拼,主持人却隔山观虎,最可笑的是一个女嘉宾说自己是个女汉子,她很多男哥们儿都是她的追求者,主持人愣来了个对她三个前男友的现场采访,问人家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对台上征婚的男嘉宾有什么忠告,三个前男友加上台上征婚的男嘉宾,那个尴尬、那个脸红、按个吭哧瘪肚、那个凄惨!临了主持人还有些气不忿儿,对三个前男友撂一句“真不明白,你们怎么能把前男友混成了铁哥们儿”!现场观众那个乐呀,坐在电视机前也笑喷了。换平时在大街上,这三个前男友还不抓主持人的脸,哪有这样损人的!可也怪了,三个前男友没有一个翻脸的,凭啥呀!
琢磨一下,原因可能有三:先是嘉宾和观众已经被现场喜庆的气场所感染、所慑服,大家高兴你翻脸,多不合时宜啊,其次是现场营造的就是在农村常见的一种聊天交流的氛围,大家凑在一起说个笑话,你贬损我、我揭你短,相互抬杠打趣,图的就是个乐呵,如果你这么不识闹谁还跟你玩儿啊,难能可贵的是《乡约》精准地把握住了这种生活中特有的一个场景,并能还原到电视屏幕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节目样态,这才叫走基层接地气,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第三,这种快乐肯定是《乡约》刻意追求的,做一个反证,主持人追着采访捡矿泉水瓶老太太那段,如果不是有意为之,像宋丹丹说的那样,“把那段掐掉别播”不就行了吗,何必臊着人家主持人呢?也许这正是人家要的效果。
一场真诚实惠的相亲
当下电视台相亲的节目不在少数,相亲相亲,撮合了几桩婚姻?牵手了几对鸳鸯?这类信息似乎少之又少,以至于观众们自我安慰,相亲节目吗,不就是一个电视节目吗?但从节目的蛛丝马迹上看,《乡约》摆出的架势可是要玩儿真的,真给你找对象,你结婚还真帮忙。
嘉宾姓甚名谁,在哪个单位上班,家是那个村那个店儿,信息很翔实,每期节目的开始,《乡约》都会把上期在现场牵手的嘉宾后续进展情况告诉观众,都是牵手的嘉宾自己用手机拍摄的,画面虽槽,但那可是真的,不然嘉宾吃撑了?《乡约》如果不是真心撮合,又干啥给自己种这个蒺藜呢?现场落选的嘉宾,他们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会刊登在栏目的官网上,还能享受全国最大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的钻石会员资格,这可都是主持人现场说的,查了查,还真是!也许是因为《乡约》是玩儿真的,在节目中他们不仅敢把现场牵手嘉宾的后续进展告诉观众,把那些登记领证、举行婚礼的嘉宾的情况,用插播《喜报》的形式通知观众,有图有真相,由不得你不信!在电视纷繁的秀场中,《乡约》踏踏实实搞服务,善莫大也,能让有缘人结为连理,善莫大也!
说实惠,那就更不言而喻了。就主嘉宾来说,一次相亲就能相三个,平时你敢吗?就是你敢别人也不干呐,况且还能把未来的公婆或丈母娘岳父一顺儿都见个遍,现场有那么多的父老乡亲给你传授经验,提出忠告,更主要的是你相的三个对象那个都不是白给的,肯定是精筛细选的,换平时,多高的级别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呢?如果牵手结婚了,还有钻戒、轿车、厨房用具、家具和一百瓶婚宴用酒,人家还敲锣打鼓地送货上门,除了入洞房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也难怪,《乡约》栏目和别的相亲节目不同,它不是把全国各地的嘉宾请到演播室,嘉宾们拍完节目就蛤蟆对腚——一蹬两散,谁认识谁呀?《乡约》可是走到地方搭台唱戏,在人家家门口做节目,能玩儿虚的吗?当着父母、同事、乡亲们的面儿,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那可得说了算,嘉宾们能玩儿虚的吗?
一场生动热闹的讨论
《乡约》的嘉宾很草根,《乡约》的嘉宾很时尚,《乡约》的嘉宾不装腔作势,少忸怩矫情,说真话,道实情,讲述的是嘉宾最真实、最感动、最痛心、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因为真实让人感动,也因为真实,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就说那个戴着大金镏子晃上场的淘宝青年,他是农民,却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销自己的家居产品,宣传、下单、物流这可都是现代企业的必备,他做到了!四川盐边县的一位男嘉宾,大学毕业后又回乡创业,办养殖场开农家乐,带动了100多户农民,现场他最想说的是“如果我没出山”,因为他的家藏在深山里,六个小时才能走到县城,每周上学要背十斤米走四小时的山路,村里的孩子没见过手机没见过电脑没见过汽车,20岁就结婚生子,然后开始一轮新的循环,如果不出山,这就是他的人生!现在他计划把老家的孩子接出大山,先负责6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费用;还有一位嘉宾现场现场说的印象最深的事儿,是掉进粪坑里险些没有被淹死,听者新鲜说者心酸,他父母外出打工,他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的留守儿童,没人管、关不住,他就是个“野孩子”,他们真实的故事反映着社会现实,折射着时代鲜明的特征。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工农互动、城乡互动,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和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乡约》的嘉宾正是生活在这种矛盾的漩涡中,时代特征就非常强烈,戴大金镏子的农村青年做起了网商,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村留守儿童,农家乐,这些词儿在十几年前可能还很少听说,这也使这个社会阶层的人生命运,更能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的变化。
嘉宾实话实说,说困惑,说经历、说期望,这些也都成了现场观众七嘴八舌讨论的靶子。一期节目中的两个女嘉宾,一个是小学文化程度、一个是博士,博士说自己的学历高能给下一代很好的教育,小学毕业的说国家的教育很好,直接上学比什么都好,这时现场的一名女观众就打了横炮,她问现场的观众,有多少人的父母是博士,有多少人的父母是县长,她的观点是家长的品德对孩子的影响比学历更重要!一位嘉宾相当演说家,观众劝他先顾生活,要脚踏实地;有一对男女嘉宾都有自己的公司,双方都舍不得放弃时,观众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强强联合;一个贵州的女嘉宾说她曾跟前男友私奔三年,和前男友外出打工做生意,现场有她的父母和男嘉宾的父母,还有街坊邻居父老乡亲,她哪儿来的勇气把这段恋情广而告之!不得不佩服《乡约》的采编能力,把现场呈现到这个份儿上,也是一种功夫!
看似《乡约》讨论的都一个个嘉宾的个案,折射出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现场讨论加以正向引导,它以叫人从头笑到尾的传递方式,既把握了时代的核心,也戳到了观众的软肋,毕竟是央视的婚恋节目,确有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