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迪游走在美俄之间

2015-06-24 13:27龚正
世界知识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美伊阿巴什叶派

龚正

最近一段时期,伊拉克与美、俄两大国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虽然4月中旬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刚刚完成访美之旅,但5月17日伊拉克政府军丢掉拉马迪后,美伊高层爆发了相互指责的口水战。与此同时,5月21日至23日阿巴迪率领庞大代表团高调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梅德韦杰夫会谈,两国关系明显升温。这一冷一暖,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面对日益严峻的恐情、错综复杂的地区格局,阿巴迪游走在美俄两大国之间,其政策选择不仅影响着伊拉克的国内安全,更关系到整个中东局势的前景。实际上,阿巴迪的“平衡术”反映了伊拉克自美军撤离后谋求独立外交的一种尝试,并非仅仅是权宜之计。

美伊关系:相互依赖,磕磕绊绊

此番美伊关系风波源于伊拉克西部重镇拉马迪的失守。今年3月1日,阿巴迪宣布对伊北部萨拉赫丁省的“伊斯兰国”势力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3月31日收复提克里特。然而,“伊斯兰国”并未就此善罢甘休,5月以来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展开疯狂反扑,在省会拉马迪周边与伊政府军激战。据称,“伊斯兰国”极端分子驾驶满载炸药的卡车发起多轮自杀性袭击,最终迫使伊政府军撤退。5月17日拉马迪失守,伊拉克政府军遭遇自去年6月以来的最大败仗。5月24日,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把拉马迪失守归因于伊军“怯战”,指责伊军在人数“远超”对方的优势下撤退是“没有战斗意志”的表现。美国军方还对伊军把大量美制武器装备丢给“伊斯兰国”表示不满。对此,伊拉克官方立即予以反驳。伊议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哈基姆·扎米利直接表示,伊军“缺乏好武器和空中支援”,美方“应提供先进武器而不是指责伊方”。为了尽快灭火,5月25日美国副总统拜登与阿巴迪通话,重申美国对伊拉克的支持。

虽然台面上吵得热闹,但此事并不能说明美伊关系出现恶化迹象。实际上,自从去年8月前总理马利基下台后,美国与阿巴迪政府关系总体上较为平稳。一方面,虽然阿巴迪与马利基都是伊拉克什叶派达瓦党成员,但阿巴迪对逊尼派、库尔德人的利益更加宽容。去年11月,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就石油出口问题达成临时协议,彼此分歧有所缓解。美国对阿巴迪在逊尼派、库尔德问题上展现出的灵活态度总体上是满意的。另一方面,“伊斯兰国”大敌当前,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迫使美伊必须克服阻碍,加强合作。从去年6月以来,美国已向伊拉克派遣了3000多名军事人员,负责提供咨询和训练,但不直接参与作战。而且自去年8月以来,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对伊拉克境内“伊斯兰国”目标发动了1800余次空袭。另外,根据美国国会研究局报告统计,2003至2014年间,美国对伊拉克的各类援助总计高达574.5亿美元,2015年美国对伊援助仍有增加趋势。

表面上看,美伊近期争议的焦点是对伊援助的方式与力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阿巴迪毕竟属于什叶派阵营,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希望将政府军与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等民兵武装联合起来,尤其是要将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军”拉入统一战线。但是美国认为“人民动员军”中有多支武装受到伊朗支持,鼓励其参战可能会产生“双刃剑”效果。如果“人民动员军”获胜,他们有可能挑战伊拉克中央政府权威,而且会招致逊尼派地区民众的教派仇恨。此外,阿巴迪希望美国能够给予伊拉克更多包括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在内的先进武器。但美国一方面担忧这些武器将助长什叶派势力,甚至辗转落入伊朗之手,另一方面认为伊拉克军队军纪废弛、士气低落,单凭“砸钱”无济于事。正因为如此,每当伊拉克向美国索要更多军援时,美国都会要求阿巴迪拿出具体作战计划及长远打算。

俄伊关系:各取所需,潜力有限

几乎就在美伊围绕拉马迪失守相互指责的同时,阿巴迪率领包括多位内阁部长、政府顾问在内的庞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在与普京会面时,阿巴迪表示伊拉克与俄罗斯关系稳固,有着深厚历史传统,愿意推进双边关系在“各领域”的发展,并“为俄罗斯企业在伊拉克投资提供便利与优惠”。普京也对俄伊关系未来表示乐观,称“虽然目前双边贸易量不大,但俄伊双边贸易额在近两年增加了九倍”,俄能源企业将继续扩大在伊拉克的业务。从表面上看,阿巴迪访俄的确加固了双边关系,增进了普京与阿巴迪间的高层互信,但此访期间俄伊仅仅重申了之前业已达成的共识,并没有签订新的合作协议,可见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内容。

在政治上,俄伊都有意借拉近双边关系敲打美国,但双方各有侧重。对伊拉克而言,俄罗斯既是在中东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大国,也是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唱对台戏的重要角色,拉近伊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美国,促使美国加大对伊军援力度。而且俄罗斯与伊朗关系良好,在发展与伊拉克关系上不会像美国那样有所顾虑。阿巴迪访俄期间公开强调,尽管“某些势力”劝他取消访问,他依然坚持出访俄罗斯,此言一出别有深意。对俄罗斯来说,当前打“中东牌”仍然是其突破西方封锁的重要手段,让美国意识到俄罗斯仍然有很多朋友。而且,加强与伊拉克合作也有助于俄罗斯巩固在中东的地位,因为无论何种情况下高举反恐大旗都不会招致太多非议。

在经济上,俄伊军售合作意愿强烈,但仍面临较大阻碍。伊拉克一直是俄制武器的购买大国。萨达姆当政时期,伊拉克军队装备大部分都是苏式坦克、火炮和导弹。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政府依然重视从俄罗斯采购武器。2012年,伊拉克时任国防部长杜莱米、总理马利基先后到访莫斯科,同俄罗斯国防进出口公司签订了两份总金额达42亿美元的武器采购合同。2014年,俄向伊拉克交付了米-28武装直升机、苏霍伊战斗机等先进装备。根据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俄罗斯与伊拉克的军火贸易占俄罗斯武器总出口量的11%。然而,未来俄伊推进军售合作仍有障碍。近日阿巴迪就公开抱怨,虽然上届政府与俄罗斯签订了军售合同,但因为俄罗斯现在处于美国制裁下,不能签订新合同,采购俄罗斯武器“不只是支付武器款那么简单”。

伊拉克外交自主性增强

伊拉克位于中东腹地的两河流域,地处什叶派与逊尼派、阿拉伯人与波斯人、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的“断层线”上,与伊朗、沙特、土耳其三大中东强国毗邻,地缘政治环境异常复杂、凶险。1991年海湾战争后,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一度被严重孤立;到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外交逐渐恢复正常,总体上保持平衡、克制姿态;2011年美国撤军之后,伊拉克经济不断增长,国力有所恢复,外交政策上的独立自主性随之增强。

综合这几年伊拉克的外交行为,可以看出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实用主义色彩,惯走中间路线。由于自身内部存在激烈的教派、民族矛盾,伊拉克一直尽量避免卷入地区争端,以维护国内团结。马利基担任总理时期坚持多元化外交,曾访问过中、美、俄、欧等大国,也出访过伊朗、阿联酋、土耳其、科威特、埃及、阿曼等地区国家。但马利基政府与沙特、卡塔尔关系始终不佳。阿巴迪上台后,沙特与伊拉克关系有所缓和,今年3月沙特新国王萨勒曼还曾邀请阿巴迪访沙。二是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缺乏全国共识。伊拉克政府长期受到国内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三方分立的困扰,这一点在外交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伊拉克什叶派倾向于与伊朗加强关系,逊尼派则愿意与沙特等国来往,库尔德人则努力加强与土耳其关系。在应对叙利亚危机、打击“伊斯兰国”等问题上,三方都想拉不同的外部援手,干扰了伊拉克作为统一国家的地区影响力。三是外交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伊拉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战后重建,希望在能源项目开发、管道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外资介入,尽快将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

很显然,当前美伊属于相互依赖的盟友关系,俄伊则是相互借重的伙伴关系,亲疏远近一望便知,在可预期的未来这种局面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从长远来看,伊拉克的地缘战略环境、民族宗教构成、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其不可能走“唯美是从”的外交路线。在纷繁复杂的中东乱局中,伊拉克政府仍会努力探寻符合自身利益的独立外交之路。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美伊阿巴什叶派
Chapter 5 New lamps for the old
阿巴扎拜师(下)
阿巴扎拜师(上)
美伊冲突加剧,油价上行,国内能源化工期货全线上涨
论《云中记》中的阿巴形象及其意义
新千年沙特什叶派问题的演进与前景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