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

2015-06-24 01:39张中秋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大学生

文/张中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智力型劳动者需求的急剧增加和对体力型劳动者的逐步淘汰。2015年4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了“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鼓励了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的深入开展,而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所以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企业家精神的重点培养来达到增强学生今后就业能力的目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

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关于企业家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作出了解释并进行了研究。最初提出“企业家”这一名词的是查德,这位来自法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从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这一角度来阐述“企业家”这一概念,即“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低转高者即为企业家”。在熊彼特看来, “企业家”这一概念应定义为“创新者”,并且“创新者”的修饰语为“从事创造性破坏”。韦伯斯特则从风险的角度将企业家定义为“经营并承担高风险事业”的组织者。厉以宁则把企业家看作是一种“素质”的集合。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者明确的将企业家与生意人区分开来,他们认为生意人以赚钱为目的,而企业家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同时企业家具有创新、冒险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才能的直接表现。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研究,多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企业家的行为和决定基本都是企业精神的表现。我国学者樊纲坚持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至少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王秀萍以“论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为题,从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原因、途径等方面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企业家精神普遍的都包含了创新精神、契约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以及大未来精神,同时他认为未来的社会企业家会是高知识、高素质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外,在汪丁丁看来,企业家精神应该同时包括“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三种精神的首倡者分别是熊彼特、韦伯和诺斯。张晓盈等学者对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经济背景下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特点的“企业家精神”已经成功取代“资金、资源和劳动力”而成为当今最为稀缺的资源,并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证。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经济社会将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态。同时义务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使得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新经济社会的主要劳动力,除此以外,90后大学生开始走向社会,也要开始先就业或者创业,因此,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这一核心品质已成为对如今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性

2014年6月开始,第二批大部分9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社会,从事他们人生中真正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在他们大学期间除了必要的专业课,学校还开设了职业规划以及创业教育等一系列课程,从而帮助他们提前适应社会工作。其中,诸多高校开展的有利于90后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得到了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一直认可和关注,而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这一核心品质也成为对如今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关键。

(一)企业家精神对于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霍尔库姆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企业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而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运营和发展的关键就是其掌舵人的谋略和胆识,这里所讲的掌舵人即指企业家。因此,有学者将企业家精神与劳动、资本和土地一起并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四要素。认为企业家发挥企业家才能,将其他三个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除此以外,企业家精神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精神力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才能。企业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决策和行动来研发和制造出足以迎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各类产品。除此以外,企业家精神也是企业家个人品质的表现,企业家精神还包括契约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等,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良品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劳动观,在工作岗位中发挥企业家精神。

(二)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实现自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连年激增,毕业季越来越充斥着毕业生们对“最难就业季”的莫大压力和无奈,而2014年我国各地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对于这一问题,李克强总理十分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提出“大众创业”的号召,让本就火热的创业势头继续升温,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教育部部长也明确提出各高校要继续落实创业教育。通过给大学生开展企业家精神的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技能、创业激情、企业家技能以及企业家知识等,帮助一部分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使得这部分创业的同学在创业的全过程中,能有一部分创业积累,为毕业后的创业过程提供知识指导和精神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除此以外还能为一部分人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三)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岗位创业

1997年,我国开始进行创业教育,各高校纷纷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有学者提出我国高校创业成功率不及1%,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都适合创业。于是提出“内创业者理论”,即岗位创业。面对全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公选课,与专业相结合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能够使大学生先就业再创业,在自己的就业岗位上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得大学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创新精神,为所在的企业提供新的创新理念,并为企业注入新的企业文化。另外,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缺少在社会上进行锻炼的经验,培养计划里要求的社会实践虽能按要求完成,但毕竟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仍然是由学校安排、老师带队,因此得到的锻炼与真正的社会工作相比相差甚远。为大学生进行企业家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思维模式,在工作过程中善于思考,及时抓住机遇,从而树立自信,使得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生活。

(四)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也是创业教育的需要

为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缓解就业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1997年开始,我国鼓励各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实现国家经济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除此以外,创业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诚信精神,契约精神以及艰苦工作的精神,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工作的时候,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道德,有利于大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管理者具有企业家精神在不管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对于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逐渐的积累起来的,而这种积累过程并不单单靠积累者本身的努力,还包括来自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的影响。这些都在塑造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首先,学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类似于“挑战杯”等创新大赛,并成立专门的创新咨询小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其次,设立创新基金,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资金支持,鼓励在校大学生成立优秀创业团队,鼓励在校创业或者成立学校创业园以及创业一条街的形式,以较低的租金租给学生,并帮助创业学生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再次,以小组为团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共同策划、执行等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强团队合作,增强团队意识。除此以外,还可以举行校园文化活动,以大学生是否要培养企业家精神为题,举行辩论会等。

(二)请企业家进校园,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

1997年我国开始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计划,同时开设试点学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但是初步开始仅限于书本知识,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针对于此,应鼓励高校,摒弃职称、学历限制,引进企业型师资,或者鼓励学者型教授下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以温州大学为例,温州大学在对学生进行企业家教育的时候,积极引进校外导师,以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教育。除此以外,学校还经常请著名企业家亲临温州大学,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学。或者开设面对面讲座,零距离交流,解决疑问,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三)修订教学课程,增加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课程

实际上,在高校设立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相关课程,不仅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完善高校课程类型的需要。首先,结合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的目标要求以及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在高校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以理论为教授基础,在理论基础之上,带领学生下企业,观察以及感受企业家在企业中工作的环境,鼓励学生与企业家互动。其次,针对一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大学生创业管理班,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的创业教育。同时,允许创业班的课程与普通班的课程,学分互认。最后,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增加指导学生就业的高质量课程,并邀请校外工作者或企业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交流,以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企业家精神教育,帮助他们在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中能够上手快、后劲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学生“崇尚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观

我国是有着2000多年传统文化的封建君主制国家, “士农工商”以及“官本位”的思想,使得我国部分大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较深。很多家长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可以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等比较稳定的工作。认为这样是有出息的表现。同样,很多大学生也希望自己将来可以考取公务员,这样的想法掀起了毕业季的“公务员热”。学校针对这种状况,要通过各种活动或者开设相关课程,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或者选择企业就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高度提升、激发以及升华企业家的精神力量。高度评价企业家对社会作出的相关贡献。其次,重新为学生定义新的“强者”概念,强者不仅是在政治领域,也可以是在很多其他领域,帮助学生树立英雄观念,提倡学生自主创业,争当商业强人。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拓宽就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支持大学生学习企业家精神,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万玺,应晓跃.国内创业教育发展对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启示 [J].重庆科学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2)

[2]王秀萍.论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J].商场现代化,2006(1)

[3]张晓盈,黄素平,钟锦文.新经济背景下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6)

[4]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大学生之歌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