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流体机械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2015-06-24 01:39万波
亚太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双语

文/万波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工科高校,2012年开始实行“卓越计划”,制订了详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采矿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工科专业逐渐成立“卓越工程师班”,开启了高质量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卓越工程师班”《流体机械》课程培养过程中,双语教学授课方式逐渐成为了该计划的有力切入点和重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为今后我国高校在开展“卓越计划”《流体机械》课程的双语教学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经验和指导意义。

一、国际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特点

随着世界工业化水平的稳步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本国工程师的培养工作都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技术革新周期明显加快的前提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都对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也在逐步更新,不断探寻出较为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美国工程教育受其唯实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通过吸取英法德等国家工程师培养的经验,经过学徒制、工厂培养式、工程科学式、工程实践式等模式逐渐走向成熟,逐渐形成了多元、灵活、务实、平等的工程师培养理念[3]。德国的工程教育一直传承其传统及洪堡的教育思想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严谨、精英化培养理念,近些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国工程师教育强调把工业化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引进学校[4],逐步促成了双轨制的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即接受培养的人要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的、但是培养目标一致的并且共同起作用的部门接受培训[5]。德国工程教育重视质量培养这一重要特性也使得德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非常成功,成为世界的典范。日本的工程师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础,同时参考欧洲模式,结合本国特点发展和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日本模式”,即大学和企业相互补充、默契配合的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6],该模式尤其强调企业的作用和终身培训的理念,要求卓越工程师与技术的同步发展。此外,法国工程师教育注重基础化、国际化和自主创新性[7];瑞典工程师教育培养领域提出了CDIO模式等。

综合世界各国对工程师培养的模式特点,可以看出各国在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重点对工程师工程的实践能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及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进行严格的训练与培养,加强企业的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夯实工程原理与理论的基础知识,引导工程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态度和科技创新意识。同时,各国都很注重国际通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在语言能力、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人文素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现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二、我国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程度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工程师培养模式不再单纯学习国外已有模式,而是根据我国国情开始探寻自己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

(1)卓越定位,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由于本《流体机械》课程是面向“卓越班”,所以在课程开始的第一节专门设计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介绍。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以世界各国流体机械工程师自身为视角,运用中英文语言,展示给学生流体机械研究的最前沿,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同时,授课教师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双语授课与学生分享流体机械学科流域的研究动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起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动性,并且明确该课程培养的定位:面向国际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

(2)面向国际,拓展思维创新能力

“卓越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视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授课团队有别于普通班的学生,精心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来拓展“卓越班”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

三、结论

经过3年《流体机械》课程“卓越班”双语教学的实践,我校第一届“卓越班”学生已毕业就业,两个班共63人,在校时《流体机械》课程平均成绩平均分高于普通班4.26分;班级学生共承担国家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6项,省级创新项目8项,校级创新项目1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1篇,申请专利2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9项、省级以上英语竞赛奖励7项。该班学生在专业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训练、实践创新水平、英语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工科学生,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6-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2010-06-23.

[3]廖娟,李小忠.美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11(2):52-55.

[4]黄亚妮.德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6(2):61-64.

[5]张君芳.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2012:4.

[6]王沛民.日本工程教育的研究:结构特色[J].比较教育研究,1994,(3):43-47.

[7]张澎.法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探析 [J].现代企业文化,2009,(15):200.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双语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