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艳敏
建构主义由认知学派发展而来。他们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起对现实世界的意义。本人通过构建主义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应用心得。
学生要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基础上吸收和消化,并且也要接受在初中英语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变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给学生构建求知的基本框架,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学的设计中学习。学生需要在情景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体验知识的变革性,从认识上接受知识不是静态的,不是绝对的,要学会去在思考中置疑,勇于深度思考。这样会使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和喜欢英语,只要有了兴趣,那么英语知识就为动态学习,动中取静,会有显著的效果。
当今初中英语学习要在网络中进行。学生从任何一点切入,都可以在网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这个网络不能使老师构建教给学生的,而是在情境中,学生独立构建的知识框架,老师只是负责疏通学生知识构建中阻塞的点以及把握构建的大方向。老师要允许学生走弯路,这也是构建的必要过程,而不能对学生的问题,一答到底,从而剥夺了学生自身的构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应善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充分注意每个学生在认识上的特殊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我们采用教学小组学习教学形势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碰撞思想的火花。通过与学习小组的互动中,消化和吸收目标内容。教师,只起到答疑的功能,而不是问题设定和堆积的操控者。学生针对具体情景内化知识,不能把答案绝对化。
我觉得我在评价机制方面一直不太成熟,如果带初一新生的时候,我一定要健全这方面的制度。但是,我也一直在注意这方面的渗透。其实,评价机制不应该过多关注小组讨论后回答的准确性。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终结性的错觉,而且不利于全体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过程中评价,这里强调的是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比如,在小组讨论初期,经常出现思考速度不一,或者自身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同学会带跑话题,无形中浪费课上高效的学习时间。那么,能够掌控小组一直围绕主题的同学其实应该在教学进行的初期 (初一)就进行突出的表扬,让学生有意识地规范课上思考习惯和提高讨论的有效性。所以,初一更多的应该关注学品,而不是准确度。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2]。
在初一英语阶段更多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是非观进行分阶段的教育和渗透。在初二,能够感觉到全班在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方面较明显的转变。并且,培养了学生做阶段性反思的习惯,使学生的迷茫有阶段性的开解和处理。这都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思维方式的培养,我感觉它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出理智的判断,并且有助于英语教学管理。所以,要把握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自己去对初中英语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快乐及成就感,使学生内化需求,提高成绩。这个理念就源自建构主义思想。
当然,书中其他方面比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也都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1]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高等教育研究,2003(2)
[2]严雪怡.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职业技术学院教育,2002,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