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96~2013年CPI与M2的关系变化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2015-06-24 02:38王喆
时代金融 2015年15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

【摘要】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同向变化关系;现代货币数量论也强点货币作用的重要性,主张采用控制货币数量的方法消除通货膨胀。这种观点曾经与我国情况比较吻合。但随着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反常规现象。本文通过对1996~2013年CPI与M2的季度数据的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1996~2004年间货币供应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但2005~2013年间二者关系发生变化,货币供应不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然后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 格兰杰检验

一、文献综述

郭严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与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关系分析》中,选用1990~2009年间的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M2与通货膨胀CPI的关系进行研究,考察考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具体关系。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王曼、王南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对1979年~2010年M0、M1、M2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周期的研究,认为我国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都越来越平缓,在一定有限范围内波动,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起大落;货币供给量是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牟敦果在《新经济结构下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中指出传统上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被弱化,经济中实体财富和金融资产总量的对比变化、货币深化和商品金融化与自然资源紧缺三个方面,扰乱了传统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传递关系。

伍志文在《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中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反常关系的存在,并指出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新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之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消失了。

综上所述,以上学者们几乎都是从单一方面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分许,并没有考虑到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二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将主要针对二者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说明。本文中采取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率作为通货膨胀变化率,M2的供给变化率衡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二、我国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货币数量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会提高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形成一种过多的货币追求较少的商品的现象,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从我国1996年~2013年间的季度数据来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不全然如此,从图1中可以大致判断,1996年~2004年期间,CPI与M2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2005年开始,这种正相关关系发生明显的弱化,变得不再明显。下面将对这两个时期的CPI与M2的关系分别进行论证。

(一)1996年~2004年间M2与CPI的关系

1.理论基础。传统货币数量论主要论述了货币流通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传统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数量和货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同比例、反方向的变动关系,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一种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关系。费雪方程式,MV=PT,表明,若社会上货币流通的速度V和社会商品总量T不变,则社会物价水平P随着流通中的货币量M成正比例变化。马歇尔提出现金余额数量论对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新描述。其现金余额方程式M=KPT(K为人们以货币方式保留购买力以准备在未来交易的比率)。该公式表明若货币需求不变,则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使物价水平岁货币供应量成同方向变动;反之则反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强调货币作用的重要性,主张采用控制货币数量的方法消除通货膨胀,从而保持经济正常发展。

2.实证检验。本文采取1996年~2004年的季度CPI与M2的变化率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然后调整修正得出二者间的变动数量关系。

(1)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由于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所以对CPI与M2都滞后一期,然后对二者进行单位根检验,p值分别为0.0093和0.0099,明显小于0.05,二者均为一阶单整,故CPI与M2是平稳时间序列。

表1 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2)格兰杰因果检验。既然CPI与M2都是平稳时间序列,那么二者之间就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现利用格兰杰方法对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货币政策从制定出来到真正落实实施,再到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引起通货膨胀,这中间一系列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滞后四期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2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滞后4期,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M2是CPI的格兰杰原因(P<0.05拒绝原假设)。这就符合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供应量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

(二)2005年~2013年间M2与CPI的关系

2005年到2013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量不断增长,为了对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是释放的四万亿流动性,可此期间,我国的CPI增长率并没有随M2的增长而增长,甚至出现了反向变动的情况。接下来采取2005年~2013年季度CPI与M2变动率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二者进行时间序列稳定性检验,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而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对该期间的数据同样滞后一期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3 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对于CPI变动率和M2变动率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滞后一期的单位根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34和0.0009,均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CPI的变动率和M2的变动率都是一阶单整,为平稳时间序列,所以二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2.格兰杰因果检验。同上文一样,考虑到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问题,对变量滞后四期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M2的变动是不是引起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对于M2的变动率不是CPI变动率的原假设,p值大于0.05,故不拒绝原假设,所以可以认为M2的变动率不是CPI变动率的原因。

三、CPI与M2变动率关系变化的原因

(一)金融市场货币需求扰乱了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价格的关系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及随后的约十年间,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种类和数量都有限。随着金融产品大量涌现,人们由商品消费向金融产品消费转变。所以,很大一部分货币流向了金融市场,而不是实体的商品市场,从而并没有对消费品价格造成明显的影响。所以,货币供应增加却不会提高实体经济体系中的物价,货币购买力被金融市场吸收。

(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进程进一步加强

发展中国家货币供应要同时满足经济新增产值部分的交易需求和货币深化部分的货币需求。货币深化中的隐形资金在市场中难以形成对普通消费品的购买力,不能体现为通胀,但会在这些产业领域表现为泡沫。然而,这为货币购买力的释放提供了一种方式。

(三)资源供应出现短缺

传统经济学没有考虑到随着总产出的无限增长,资源供应能力的制约作用也日益凸显。一方面,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增加,通缩的压力加强;另一方面,不可再生资源出现供应不足。由于资源产品供应有限且可替代性差,需求价格弹性小,金融化发展又使其成为国际游资投机性购买的对象,货币购买力在这些领域释放出来。

四、结语

货币数量理论曾是指导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供给数量产生影响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单一的货币政策肯定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可以坚定地推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并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牟敦果.新经济结构下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总第215期):56-63.

[2]伍志.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J].管理世界(月刊)2002年第l2期:15-25页.

[3]郭岩.我国供应量变化与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关系分析[J].金融财税2012年第01期:65-66.

[4]王曼,王南.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周期的关系研究[J].金融经济,2011年10期:4-5.

[5]高蕾.我国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导报,2014年第04期:34-35.

作者简介:王喆(1990-),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长期通货膨胀是否会实现更多劳动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