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卫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延续护理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率观察
顾 卫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后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卒中复发率。方法 将100例因脑血管意外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住院期间实施全面的卒中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后2周按常规行1次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为期1年的延续护理干预,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原发病及术后伤口的护理干预,出院后进行电话咨询、上门访视、预约神经科专家门诊,及时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及卒中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可帮助脑卒中高危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全脑血管造影;健康教育;延续护理;电话随访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有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复发率,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有着严重影响。随着溶栓治疗的进展、卒中单元的规范化治疗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的不断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不断降低。急性卒中后大部分患者均出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但该类患者复发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知晓率及执行率低,导致反复多次住院,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存在血管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10%~40%。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临床及核磁共振成像、CT诊断结果均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2],且NIHSS<7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③头颅MRA提示颅内外血管存在狭窄,并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50%;④患者意识清楚、精神状态及沟通情况良好;⑤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基础疾病;②在视、听、说、理解等方面存在障碍的患者;③研究期间出现死亡及失访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单日入院者)和观察组(双日入院者)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7.9±13.0)岁,NIHSS评分(2.54±0.95)分;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9.1±14.3)岁,NIHSS评分(2.44±0.78)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接受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饮食生活调整及康复锻炼方法。对照组出院后2周行电话常规随访,包括:康复情况,手术伤口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并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指导。观察组为其发放联系卡,出现任何问题直接与责任护士联系,便于获得具体指导。出院后行为期12月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每个月电话回访1次,询问其基本情况,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依从性,根据现有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准确记录患者的体重,并进行对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减肥;指导患者坚决戒烟酒;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督促并指导其进行适宜的康复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患者出院后短时间内常能按医嘱服药,但时间稍长后易自行停药、减药或加大药物剂量,故护理人员定期询问并说明药物相关知识、服药时间及方法,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长期按医嘱服药;要求患者出院后2周来院复诊,以后每2个月复诊接受专科医生的检查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选择相关检查项目,并与复诊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健康的理解,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评价方法 除按规定时间及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外,出院后1年再次进行电话随访,统计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及依从性[3]。其中依从性主要包括作息、服药、康复锻炼和复诊四方面。每项以下标准评价:完全依从(3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规范治疗者;部分依从(2分):基本遵照医嘱治疗,偶尔不规范者;完全不依从(1分):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及医嘱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36,P= 0.037),且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2.953,P= 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
3.1 延续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该群体缺乏相关知识,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即使住院期间获得相关宣教知识,往往出院一定时间后放松自我管理,不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甚至自行停药,治疗依从性逐渐降低,从而增加其复发率。Yusulf等[4]研究显示,在中国等中低收入国家心脑血管患者中69.3%未服用相关二级预防药物。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有关,而延续护理对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已证实有较好效果[5]。全脑血管造影对颅内外血管能准确明确病因、血管病变程度、是否存在侧支循环代偿[6],本研究中选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不同程度颅内外动脉狭窄,但各种原因未行手术治疗,均为脑卒中再发高危人群。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同样的健康教育指导,而观察组通过延续护理的实施发现患者合理膳食、运动、服药及复诊等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增进对卒中二级预防相关知识了解,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降低医疗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2 卒中延续护理特点 因为卒中的特殊性及严重性,卒中延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经专业培训的护士为主,配合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全科医师、营养师、康复医师等为团队实施出院后随访,可较全面及有效地控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减少脑卒中的发生[7];②定期监测,将三高等控制在正常水平,但标准因人而异。如高血压虽与卒中的发生成正相关,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左右,但部分患者因血管狭窄,血压降低可能出现低灌注致新发卒中;③家庭、医院联动干预。脑卒中患者往往遗留瘫痪等异常,伴随有高血压等卒中危险因素,且部分患者因卒中出现血管性痴呆等。家庭与医院的联动干预有助于监督患者改善生活习惯,提高服药率,使患者身心愉快[8],故应以家庭为单位,调动家属积极性,争取家属配合。本研究通过对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脑卒中再发高危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卒中再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2] 短暂性脑学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2-2096.
[3] 赵丹.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1,6(18):215-216.
[4] Yusuf S,Islam S,Chow CK,et al.Use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drug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 in high-income,middle-income countries(the PURE study):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urvey[J].The Lancet,2011,378(9798):1231-1243.
[5] 付萍,徐慧春,林喜爱,等.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6(1):5-7.
[6] 王建红,郭富强,张天,等.686例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63-66.
[7] Wood DA,Kotseva K,Connolly S,et al.Nurs-coordinated multidisciplinary,family-bas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propramme(EUROACTION)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sympomatic individuals at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 paired,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he Lancet,2008,371(9629):1999-2012.
[8] 郑佳.家庭干预对预防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9,9(2):315-316.
Continu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compliance
GU Wei
R473.74
B
1672-6170(2015)06-0141-02
2015-04-15;
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