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及其适宜增重范围的探讨*

2015-06-23 16:22:17邢梅
河北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重儿分级体重

邢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海淀100048)

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及其适宜增重范围的探讨*

邢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海淀100048)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极其适宜增重范围。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产检、分娩的897例孕妇,收集一般资料、孕前体格资料、孕期资料及新生儿资料等,根据孕妇BMI分级、新生儿体重分级分组,统计适宜孕期增重范围。结果: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BMI组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明显多于正常、高BMI组,高BMI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孕前BMI增加而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不同孕期增重值分级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增长不足、正常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增长过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适合我国妊娠健康的孕妇孕期增重范围,可为备孕、孕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如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

孕妇;体质量指数;新生儿体重;孕期增重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日益增加,尤其是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因其健康不仅与自身相关,更是子代的健康起点。因此,近年来孕期保健倍受临床关注。其中,孕期体重监测是重要内容之一,孕妇体重过轻、过重均可能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前者可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后者又可增加剖宫产、巨大儿及妊娠期并发症等发生率[1,2]。因此,孕期增重范围研究已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便探讨了孕妇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极其适宜增重范围,以期为临床提供一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产检、分娩的孕妇。纳入标准:单胎头次妊娠,且孕足月(38~42周);产检、新生儿资料完整;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及重要脏器(心、肝、肾)、系统(内分泌、神经)严重疾患;无遗传性疾病,无肥胖家族史;无理解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入组。共筛选出897例孕妇。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①一般资料: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孕妇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饮食嗜好、孕期饮食行为等)及其配偶资料(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喝酒与否等)。②孕前体格资料: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孕妇及其配偶的体重、身高等资料。③孕期资料:主要收集自孕妇的病历、保健手册,内容包括孕产次、孕期产检次数、产前及分娩后体重、分娩孕周及合并症等;记录孕期增重,即分娩后体重-孕前体重。④新生儿资料:以新生儿体重为主。

1.2.2 分组及孕期适宜增重范围:①孕妇BMI(=体重/身高2)分级[3]:BMI<18.5kg/m2-低BMI,共有135 例;BMI为18.5~24.9kg/m2-正常BMI,共有658例; BMI≥25.0kg/m2-高BMI,共有10例。②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级:出生体重<2500g低出生体重儿,共有22 例;出生体重为2500~4000g正常出生体重儿(即适宜出生体重),共有818例;出生体重>4000g巨大儿,共有57例。③孕期适宜增重范围:根据适宜出生体重(2500~4000g),利用百分位法,取各组P25~P75的孕期增重值作为孕期适宜增重范围。④孕期增重值划分:增重值低于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增长不足;增重值在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内-增长正常;增重值高于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增长过多。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定性资料以n或%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孕周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基线资料比较(n或±s)

表1 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基线资料比较(n或±s)

组别例数年龄(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以下)孕周(周) 低BMI13527.9±4.587/4839.2±1.1正常BMI65828.3±4.3431/22739.4±1.4 高BMI10428.9±4.565/3939.4±1.2 F 3.6830.3772.331 P值0.0850.8280.184

表2 不同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的关系(n或±s)

表2 不同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的关系(n或±s)

组别例数孕期增重(kg)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BMI13517.2±4.77(5.2)123(91.1)5(3.7)正常BMI65817.4±4.313(2.0)608(92.4)37(5.6) 高BMI10415.8±5.02(1.9)87(83.7)15(14.4) F或χ25.78418.294 P值0.0360.001

2.2 孕前BMI与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BMI组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正常BM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前BMI组的新生儿体重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明显多于正常、高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BM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少于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正常BM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孕前BMI增加而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

表3 不同孕前BMI与孕期体重增加值(kg)

2.4 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不同孕期增重值分级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长正常、过多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长不足、正常组的正常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增长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长不足、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孕期增重值分级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n(%)

3 讨论

胎儿及其附属物的生长、发育及母体适应性的改变(如子宫、乳房增大,组织液、血容量、母体储备增加),可导致孕妇妊娠期体重的进行性加重[4]。适当的孕期增重(包括胎儿、羊水、胎盘、子宫、增加的母体血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增大的乳腺等必要性增重,以及增加的部分母体脂肪、其他组织储备等非必要性增重),可提示胎儿的正常发育及孕妇孕期的适应性改变良好,反之孕期增重不足或过多,提示胎儿可能发育异常,孕妇可能伴发合并症。

IOM将孕妇孕前BMI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范围分别为<18.5kg/m2、18.5~24.9kg/m2、25.0~29.9kg/m2、≥30.0kg/m2。因我国女性肥胖比例相对较小,本研究便将肥胖归于超重,合入高BMI组。以往临床报道,孕妇孕前BMI越低,低出生体重儿风险越高,而孕前BMI越高,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高[5,6]。本研究显示,低、正常、高BMI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低,其中以低BMI组最高(P<0.05);对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正常BMI组均高于高BMI组(P<0.05),且以正常BMI组最高;而三组巨大儿发生率随着孕前BMI增加而增加,以高BMI组最高,提示孕妇的孕前BMI越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风险越大;孕前BMI越高,巨大儿发生风险越高。这与以往报道结果一致。

临床认为,很多因素可影响孕妇孕期增重,主要有种族、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及形体、社会心理等[7]。尤其是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会有很大差别。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将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推荐的低、正常、高BMI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即12.7~18.2kg、11.4~15.9kg、6.8 ~11.4kg),作为孕期指导标准。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孕妇获得的孕期营养更为充足,而对于孕期营养认识,东西方妇女存在一定文化差异,而且膳食结构、体型等也均有差异,故上述标准的通用性有待考究。目前,国内报道的各种推荐值也有差别,可能与调查群体、正常BMI范围、研究方法等不同有关,仍未见公认的全国性孕妇孕期增重范围。因此,亟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将新生儿正常出生体重(2500~4000g)作为新生儿适宜出生体重,利用百分位法,取各组P25~P75的孕期增重值作为孕妇孕期适宜增重范围。统计结果显示,低、正常、高BMI组孕妇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3.0~18.0kg、12.0~16.5kg、8.0~13.5kg,而低于(增重不足)或高于(增重过多)此范围提示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风险的增加。本研究结果与IOM推荐范围有差异,可能与东西方女性差异,未排除影响因素(如遗传、地域),样本量较小等有关。以上述各组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标准,将897例孕妇孕期增重分为增长不足、增长正常、增长过多。统计结果显示,增长不足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高于增长正常、过多组,而增长过多组的巨大儿比较明显高于增长不足、正常组(P<0.05),提示孕期增重不足,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而孕期增重过多,巨大儿风险增加。这些说明,孕期适宜增重范围,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李晴,徐蓉,徐叶清,等.孕前低BMI与小于胎龄儿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7):950~952.

[2]叶逵,张丹,李毅,等.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膳食对孕期增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583.

[3]Zonana-Nacach A,Baldenebro-Preciado R,Ruiz-Dorado MA.The effect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J].Salud Publica Mex,2010,52(3): 220~225.

[4]陈海天,王子莲,詹雁峰,等.糖代谢异常孕妇体质指标、脂肪因子对出生体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9,7 (7):681~683.

[5]罗红玲.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3):309~311.

[6]Stamnes KU,Frost AL,Dahl-Joergensen K,et al.Maternal pre-pregnant body mass index,maternal weight change and offspring birth-weight[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2,91(2):243~249.

[7]李霞,于湄,崔改英,等.孕前体重指数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8):1221.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7.030

1006-6233(2015)07-1147-04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jk3186)

猜你喜欢
体重儿分级体重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称体重
分级诊疗路难行?
你的体重超标吗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我为体重烦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4
咖啡因与低体重儿
女士(2015年6期)2015-05-30 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