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平
(鄂州职业大学 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真实病人进课堂在“运动治疗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黄先平
(鄂州职业大学 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中心)、社区康复机构培养具备合格职业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学机构中运动治疗师需求量大,对职业能力的要求高。在《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引进真实病人进课堂的情境教学的对比研究表明,真实病人进课堂的情境教学具有直观性强、接受率高、职业能力提升快等特点,教学效果好,适合应用于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治疗技术》课程的教学。
运动治疗技术;职业能力;真实病人进课堂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其人才培养标准既要体现技能操作能力,还要兼顾更高的技术要求,技术与技能的兼容,更加强调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1]。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各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纷纷组建康复医学科。卫医政发(2011)31 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规定,综合医院康复科应该具备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理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其中运动治疗技术是所有康复医疗机构都要用的最核心技术,一方面康复医疗机构对运动治疗师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学校输送到临床的运动治疗师职业能力不合要求,医院需要花大量时间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所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临床满意的运动治疗师是学校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紧迫任务。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和临床需要不完全契合的问题,实现培养“三干型”(即肯干、会干、能干)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课题组自2012年起在鄂州职业大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1级、2012级和2013级三个年级中依托校内运动治疗技术一体化教室、合作教学医院——鄂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鄂州市中医院康复科、鄂州华仁康复医院,进行以岗位群为模块,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其中真实病人进课堂的情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改革实验在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选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进行,实验以2011级、2012 级和2013级共15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008级、2009级和、2010级共16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生源性质、性别、年龄、入校成绩、先修课程及并行课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学时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真实病人进课堂的情境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改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
(一)教学场所
对照组先在教室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理论课教学,后在运动治疗实训室进行实践课的学习。实验组在运动治疗技术一体化教室,由真实病人进课堂开始进行以真实康复治疗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情境化学习。一体化教室设计融教室、评定室、治疗室于一体,内含多媒体设备、学生座位、康复评定及治疗仪器,将医院的工作环境与学校的教学场所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为学生提供全真的训练环境;还有些教学任务直接在合作医院完成,教学环境更真实。
(二)课程内容
对照组按课本目录讲解每一个治疗技术。先案例导入,说明学习目标,接着讲解概念、影响因素、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组在对康复治疗师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康复专家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分析,以能力为本位对课程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整合。针对运动治疗师主要工作任务,采用角色扮演或直接请真实病人进课堂,每次课堂学的就是将来运动治疗师职业岗位上要做的,学习内容完全贴合工作实际。
(三)教学实施
以“脊柱关节松动术”为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按脊柱解剖、脊柱运动形式、关节松动技术强度分级、脊柱关节松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脊柱关节松动的方法、脊柱关节松动注意事项的顺序进行理论授课,理论讲解完后再进行操作示教及学生练习。实验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按照岗位群-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的主线组织教学。志愿病人甲(颈椎病患者)及志愿病人乙(下腰痛患者)进一体化教室,教师引导学生按问诊、体格检查、康复评定、障碍学诊断、专业分析、制定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方案的程序,为志愿病人甲实施颈椎关节松动术,接着让一个学生小组按前面的工作程序为志愿病人乙开展康复服务,其他学生观看他们的工作情况后找问题,随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分组为两位病人开展康复服务。学生训练时,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及时纠正错误的不规范的操作,同时教师要将英语、计算机、职业态度、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强调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注意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
过程性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各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50%。理论考核成绩由态度、职业仪表、考勤、作业、上课回答问题等组成[2];技能考核为单项操作考核,所有单项考核总和占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成绩50%,在每个学习任务结束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抽考(每组抽考一人),主要考核学生的单项操作能力。
总结性评价也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各占总结性评价的50%。理论考核由项目组在题库中随机抽题,由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是非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构成理论考核试卷,各题型的权重分别为0.1、0.25、0.1、0.15、0.1、0.2、0.1,题目的难易程度设置三个级别:简单、中等、较难,权重分别为0.25、0.5、0.25,主要考核学生对运动治疗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为学期结束后综合考核,由学院领导、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组织,项目组所有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单独考核,考核方法是在不同考室内安排各种不同功能障碍的真实病人,学生随机抽签进入考室,按运动治疗师工作流程为患者实施治疗,主要考核学生的实施运动治疗能力、语言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精神、心理素质等。
(1) 针对于平面形状类似于正方形,且平面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太大,所处地质条件很差的基坑工程,如果采用内支撑结构体系,需设置较多立柱,导致水平支撑构件断面增大、自重增大和施工工期加长;如采用不设内支撑的悬臂支护桩或者桩锚体系,由于地质条件较差,且工程周边存在在建建筑,导致工程无法实施。采用明挖顺筑与盖挖逆筑的盆式开挖法施工时,以车站结构板在水平向的整体刚度取代水平支撑体系,以及主体结构进行逆作法施工,既减少了工程量,又节省了施工工期,同时还为土方开挖和材料运输提供了空旷空间。
(一)课程考核成绩比较
学生课程考核的成绩统计表明:实验组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技能考核成绩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二)问卷调查结果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的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一是调查实验组学生对“真实病人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59份,收回15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二是调查实习单位对本专业实习生运动治疗技术职业能力的表现情况,共发放问卷25份,收回25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两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实验组学生的评价结果
调查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对真实病人进课堂的情境教学模式的评价较高,97.5%的学生同意继续采用此教学模式授课,详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真实病人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n=159) %
对实习单位的调查数据表明:实习单位对实验组学生实习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治疗技术职业能力满意度较高,详见表3。
表3 实习单位对实验组学生运动治疗技术职业能力的评价 (n=25) %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运动治疗技术的职业能力构成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运动治疗技术的职业能力构成主要有三方面:
1.专业能力
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能为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身体运动功能的保健康复宣传教育。
2.方法能力
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教学辅导和参与科研的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正确的专业思想,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具有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法纪意识,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真实病人进课堂是提升学生运动治疗技术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专门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3]。运动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最主要的核心课程,能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动手能力还行,但遇到问题分析能力不够,支撑理论知识不够,遇到真实病人不知从何处着手,学生对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和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作用不清晰。而真实病人进课堂后,学生面对真实病人,亲眼见到病人的临床表现,所有知识和技能都是在为病人实施康复服务中习得,学习是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真实工作过程中完成的。通过给病人康复服务,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还提高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有计划、有条理。遇到真实病人得心应手,职业能力大大提升。因此,真实病人进课堂的情境教学具有直观性强、接受率高等特点,能有效、快速地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运动治疗技术职业能力,可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推广。
[1] 郭英凯.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12(36):106-107.
[2] 黄先平.陈炜.高等职业教育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改革的体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2(17):195-197.
[3] 王绵.“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75,113.
[责任编辑] 徐月欣
2015-06-14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2B297)
黄先平(1970—),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与临床康复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5.03.018
G642.4
A
1673-5935(2015)03- 006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