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力量
——关于海南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2015-06-23 12:41张学泮蒋应琼吴卓华
今日海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文明

□张学泮 蒋应琼 吴卓华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力量
——关于海南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报告

□张学泮 蒋应琼 吴卓华

为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凝神聚气、汇聚力量,今年7—8月,海南省文明办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部分省直机关单位以及东线、中线、西线部分市县,调研各地、各部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一、海南省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一)坚持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一是狠抓主流媒体宣传。我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以及微信、微博、微视、微电影等方式,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释疑解惑,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和良好经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以来,全省共刊播评论文章、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累计1000余篇、音视频200多万秒。二是广泛开展户外宣传。各地、各行业积极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公园、广场、高速公路、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利用广告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建筑围挡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累计户外公益广告12.1万多平方米、电子显示屏播出超过1.3亿次、悬挂条幅3万多条、公益广告宣传栏(牌)1.4万多块,设立36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广场。三是积极推动文艺宣传。各地、各部门积极用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省直机关工委围绕“颂祖国、唱海南、赞好人”主题,组织省直各机关文化传播志愿者,以歌舞、戏剧、小品等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15场。海口市积极依托“百姓讲演台”定点定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排琼剧《咱们村里的三把火》,在文明生态村中巡回演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苏金兰为原型编排了《苏金兰》黎族山歌剧,在全县10个乡巡回演出;临高县用临高话把“三个倡导”“24个字”编排人偶戏、创作“哩哩美”渔歌下乡展演。同时,创新设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围裙、环保购物袋、小扇子、笔记本等小物件并免费向群众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3%的受访对象表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二)坚持培育重点,突出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一是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地各部门以整治“慵懒散奢贪”为重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者、表率者,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选出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牛开成、周经发、林道腾、吴春忠、林北川等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宣传的鲜活教材。调查结果显示,66.4%的受访对象认为党员干部能够“身体力行,带头践行”。二是发挥“最美人物”的榜样标杆作用。2007年以来,我省推选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40名、“身边好人”45名,全省道德模范200名以及市县级“最美人物”,通过开展先进人物的事迹巡回宣讲600多场(次)、专题报告会800多场(次)、座谈会500多场次的“最美人物”学习、宣传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中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苏金兰先进事迹的巡回宣讲,让听者潸然泪下,感动无数人。调查结果显示,70.9%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能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三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实践作用。各地、各部门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身边好人榜”等载体,发动“群众选群众”,发掘了各类“身边的好人”30多万人次,参与群众超过200万人,引导基层群众互看互比互评互学,并在活动中宣传基层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受访对象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

(三)坚持结合融入,凝聚价值观念的认知认同。一是融入学校基础教育。各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的德育课堂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开展随堂德育教育,让“育人”与“教书”相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在课堂教学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精心编订了一批带有漫画、故事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学习读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视化、可读化”。积极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二是融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各地、各部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委(党组)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讲师团经常性宣讲的课题,组织邀请专家讲师,利用“国际旅游岛讲坛”“琼州学堂”等阵地,进行教育解读,使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断加深,增强认知、认同,切实入脑、入心。据不完全统计,在受访的党员干部中,超过95%的受访对象表示“在培训班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是融入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省文明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纳入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海口、三亚、琼海等地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极大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四是融入制度化建设。近年来,省文明委突出主流价值的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各项制度化建设中,制定出台了《海南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标准》和《海南省文明生态村管理细则》《海南省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等,通过各种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四)坚持多举并进,激发广大公民的践行自觉。一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清明、端午、“六一”“七一”、烈士纪念日、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清明祭扫、经典诵读、歌咏比赛、烈士纪念等“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党团员进社区(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引导、发动、鼓励社会群众参与服务活动。目前,全省志愿者注册人数近50.4万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529个,逐步形成长期常态的志愿服务格局。三是深化“海南文明大行动”。按照“教”“治”“建”(即加强宣传教育、治理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三字方针,以问题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环境治理、文明交通行动、文明旅游营造、诚信经营建设等五方面为主要内容,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清洁家园行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建立旅游黑名单”“百城万店讲诚信”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四是深化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5年6月,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15929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23310个)的68.3%。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切切实实的工作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社会认知认同程度不一。虽然,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倡导、宣传、教育,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高度凝练、内涵极其丰富,而不同的社会群体在思想认识、社会背景、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导致了不同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高低不一。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很少根据不同群体、对象及其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解读,生搬硬套、灌输式、说教式的宣传教育模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使群众不容易理解、认同、接受,更谈不上践行。

(二)融入百姓生产生活不够。各地、各部门虽然在不断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公民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度,也涌现出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但是和“全民参与,人人行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工作中不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也没有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导向,照搬照抄地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没有融入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导致活动缺乏感染力、缺乏凝聚力,一些主题实践活动成为“走过场”,慢慢地群众也就不以为然,参与的积极性相对减弱。

(三)工作推进力度有所减弱。一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重形式、轻效果”的工作模式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推进力度有所减弱。究其原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用心谋划、打持久战,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迅速获得“政绩”,因此一些地区和部门就“放在一边”,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工作推进中出现消极畏难情绪、思想松懈现象,没有通过建立有效工作体系机制去推动工作,甚至少数地区还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此外,省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制度制约,对各地的监督推动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

三、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建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利在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抓常、抓细、抓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深化通俗阐释,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距离“内化于心”还有一定距离。要发挥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优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阐述新闻、网络事件和行为;运用歌剧、漫画、顺口溜、故事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增进人人知晓、人人理解。同时,也要组织理论专家、骨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通俗阐释,说清、讲通、言透,让群众明了自己哪些行为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行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比如,可以向学生解释:“遵纪守法、拥护党和国家”就是爱国的体现;“不说谎话,真诚待人”就是诚信的体现;“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就是“友善”的体现,等等。

(二)强化结合融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好“贯穿结合融入”这篇大文章。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实现全面小康进程的各个方面,结合学校教育、文化体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等,使其符合不同人群、行业的特点,真正融入到公众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意识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与社会生产、百姓生活紧密结合,让公众在没有刻意、不是专门组织的形态下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创新实践载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实践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学习宣传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向国旗敬礼”“清明祭英烈”“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等主题活动,让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来说是“能为、可为、正在为、愿意为”,让群众真切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自己那么近,而且正在身体力行,如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更加焕发“勃勃生机”。比如:定安县创新“互联网+三农”志愿服务载体,充分发挥广大返乡大学生的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外销农产品,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学生也得到了有益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这样活灵活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

(四)回应社会关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扶不扶”“信不信”“公不公”等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通过法律法规奖惩处理、主流媒体宣传引导、专家学者点评等多种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标准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把其中道理讲清楚,及时廓清公众的疑虑,厘清社会价值观的核心方向,让人们普遍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可为、人人必为、人人受益。比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广泛设立“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说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引导人们大讨论,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五)完善体系机制,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续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逐步累积、逐步认识的长期过程。要在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中强化价值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法治化进程中。要加快编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总体规划,建立一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评价反馈标准体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要严格执行法律规章制度,明确奖惩机制,用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持久深入。

(作者单位:海南省文明办)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文明
我的价值观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漫说文明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