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钟瑜
“堵”出来的担忧
□本刊记者 钟瑜
最近,在海口市区开车,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路越改越宽,车却越开越堵。就拿我每天上班的路程为例,从南沙路到海府路,5公里的路程,以前只要10分钟足够,现在开上20分钟或许还堵在半路。有时被堵在路中央,向前走不动,向后挪不得,看着前后一排排把马路堵得满满当当的车流,只能触目兴叹了。
遇上交通拥堵,人们往往会抱怨:为什么不把路修得更宽些?在这方面,海口市并非没有作为,近几年,海口市大手笔投资建设交通网结构。有关部门先后打通了海府一横路延长线、国贸一横路、金宇东路、红城湖路等20条断头路,增加了国贸片区两个双循环:金龙路—明珠路—金茂中路实施逆时针小循环、金龙路—玉沙路—国贸路实施逆时针大循环,破解国贸堵车困局。此外,还优化了龙昆北路、国贸大道路段等7个交通拥堵点。但,即便修了这么多的路,交通拥堵依旧,且问题逐年严重。
一份来自海口市交警支队的资料显示,海口的机动车保有量从2001年的4万辆增长到2014年底的55.2万辆。13年间,13倍的突飞猛进,正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首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不只城市交通感到压力,能源、环境等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对重点打造中外游客度假天堂的海南来说,因车辆过多而引起的空气污染将是政府部门应对的“环保大考”。数据显示,海口市88%的一氧化碳和78%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的排放。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率”高达29%,是PM2.5的主要来源。
1月8日,海口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公布《海口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修订草案)》,草案中新增的三项制度,即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黄标车淘汰制度和机动车准入制度,就对机动车排放标准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黄标车一直是尾气排放的重灾区,截至去年底,海口交通部门下大力度整治黄标车,共淘汰黄标老旧车3.6万多辆,表明了相关部门对治理尾气污染的决心,也可看作是海口的应考之策。
交通拥堵,并不是才出现的新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需求量势必增长,由此而衍生出的问题也会日渐凸显,尽快找到车辆、交通与环境的制衡点,应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