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春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注重以审美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营造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自主、合作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音乐综合素质。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呢?
一、巧妙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律动导入、情境导入等。我们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例如,我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先是用慈爱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温和的语言编讲《游子吟》的故事,并配以PPT,创设母子情深的意境,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角色,用心灵去感受,真正体验歌曲意境中所蕴含的艺术美。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日常生活中妈妈慈爱的神情、妈妈轻柔的歌声、妈妈温柔的爱抚、妈妈温暖的怀抱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幸福感和满足感,达到精神境界上和谐共鸣,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如,在教学《螃蟹歌》《咏鹅》时,我就采用猜谜、律动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律动,做一些比较夸张的动作,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是螃蟹,是鹅,一下就来劲了,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了。只要采取了恰当的新课导入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你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关注差异,强化有效学习的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音乐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时首先应该熟悉学生,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回答问题时,把简单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适时给予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又如在打击乐伴奏练习中,让能力稍差的学生拍击简单的重音,增强他们的节奏感。乐感较好的学生可以担任领奏,指导其他同学练习。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加强。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媒体,为学生欣赏音乐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例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剪辑一段影像展示给学生: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中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那么有时候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春雨. 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