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创设的现状研究

2015-06-22 01:06李照会
教育界·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活动区幼儿园问题

李照会

【摘 要】笔者通过对德阳市幼儿园活动区创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们认识到活动区创设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幼儿创设比较好的环境,但同时对活动区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一些活动区创设不合理,对活动区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对此,幼儿园应该加强重视,提高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活动区    幼儿园    问题

一、问题提出

活动区是一个空间规划概念,幼儿在这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水平和需要,通过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与材料互动,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形式的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学习,因此创设活动区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作用于周围环境,以游戏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活动区体现出幼儿自主学习和游戏的性质,着眼于幼儿自主的选择、个别化的学习,能够弥补集体教学活动中对个体差异的忽视以及被动学习的不足。

为了了解德阳市区幼儿园活动区创设情况,笔者采用随机和目的性抽样,选取6所幼儿园51个班级,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其活动区创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拟对其进行分析。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教师从理论知识上都认识到活动区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通过自主游戏、学习来促进发展;活动区创设的依据是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活动区材料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添加、更换;幼儿在活动区操作时,教师需要观察、记录与分析,以给予适宜的指导。但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活动区的认识存在误区

过多重视活动区的“学习”功能,把活动区当作了学习任务区。在对幼儿活动区的评价中,强调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为目的,多采用目标评价而非过程评价,忽略了过程体验、观察探索。如某些班级创设了“语言区”“英语区”“数学区”,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认知训练,让活动区失去了游戏的特性。

未能理清活动区与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活动区活动应该与一日生活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1]。但部分教师认为活动区的创设是为了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40%的老师认为活动区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或补充,17.8%的教师认为活动区主题的选择应该根据集体教学活动的需要。活动区成了集体教学活动的“附属品”,这点也可以从活动区被安排在走廊、教室的角落得到证实。

究其原因,这跟活动区是舶来品以及集体教学活动的悠久历史有莫大关系。活动区来自于国外,教师对其“精髓”的把握以及与实际情况的融合都存在一定困难。集体教学活动一直以来占据着幼儿园生活的重要位置,教师习惯把它作为重点,同时集体教学活动具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易于把控,做起来得心应手。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集体教学活动上,让活动区成为达成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学习任务区。

(二)活动区的创设存在不合理

1.  活动区创设未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

在调查的班级中,活动区类型在5个及5个以上的占31%,3~4个的占69%。这说明教师意识到了活动区的创设应该多样化,尽可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虽然每个班级都有活动区创设,可部分活动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幼儿较少或者根本不参与,形同虚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为了应付而创设活动区;活动区材料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害怕幼儿弄乱、损坏游戏材料而不准幼儿参与。以下是笔者与两个幼儿的对话:“你经常玩这个游戏吗?”“从来都没玩过。”“为什么?”“老师不准我们玩,如果去玩被发现了就会被老师骂。”

2.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不合理。

在调查中发现,图书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几乎是每个班级都有的活动区,不过大多数幼儿并不喜欢进入阅读区,对建构区都 “情有独钟”。在问到幼儿为什么不喜欢去阅读区看书时,幼儿表示:“那里的书我全都看过了,都能背了。”看来阅读区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图书的长期“始终如一”,很少更换。而建构区没有预设的教学目标,投放的材料如积木、雪花片、废旧物品等,都是低结构或非结构材料,幼儿可以不受约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出自己的花样。在活动区,幼儿是通过操作材料获得经验,所以活动材料必须能吸引幼儿兴趣,才能引发幼儿游戏、学习行为,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3.  空间、时间的限制和材料准备是活动区创设中存在的困难。

调查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空间、时间的限制和材料的准备是创设活动区存在的困难,其中80%的教师认为空间限制和材料准备是最大的难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中心,也占据了活动室的中心位置,在满足了集体教学活动需要后的余下空间才考虑活动区的设置,这样不仅会带来活动区空间的不足,而且也会降低空间的利用率。另外,一个班级中幼儿人数过多也是造成空间不足的原因之一,如某公立幼儿园每一个年龄班的幼儿人数都超过了40。

活动区材料需要幼儿教师收集、亲手制作,而他们平时工作量大、时间长,导致他们通常只能利用空余时间或者休息时间来准备,如此一来材料的准备和更换频率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对幼儿活动区指导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对幼儿活动区的指导,需要教师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操作行为,并在恰当时机推进幼儿进一步发展。这对教师的相关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不仅挑战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游戏的理解,也挑战了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指导。

幼儿参与活动区时,教师该怎么做?66.7%的教师选择与幼儿一起参与,23.8%的教师选择观察、记录,9.5%的教师选择根据目标直接指导。教师介入幼儿活动区的游戏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相反,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因为成人在游戏中过度行使权力,将游戏过度结构化,从而抑制了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并减少了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

如何对幼儿活动区游戏行为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确定指导的适宜时机、方式,推进幼儿发展?大多数教师表示难以把握,很多时候是从自己既定的目标出发,如是否出现预期行为时,是否破坏游戏材料,是否产生争执、矛盾来判断。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教师预期行为,50%的教师会马上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可能降低了幼儿游戏的兴趣,甚至打断幼儿游戏行为。

三、思考与建议

(一)充分认识活动区的功能

埃里克森说过:“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活动区具有游戏和学习双重性质,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活动区激发幼儿在自主操作中、游戏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追溯活动区的来源,知道最初这种空间设计带有极大的对儿童情感需要进行体察的倾向。学习区将教室分割成几个小空间,一次容纳少数几位小朋友,符合学前幼儿比较喜欢处于小型团体的需求。只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他们会觉得比较自在,也比在大集体里更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得积极融洽。因此,活动区既能帮助幼儿获得特定的学习经验,又能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区是小组、个别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与集体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注重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为活动区留有空间、时间,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投放有效性操作材料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与材料、环境互动进行的,为实现活动区独特的教育价值,投放有效材料成为关键。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不同类型的材料诱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不同的游戏促进幼儿不同方面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那些高结构化材料,尤其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固定、单一的玩法材料,很难激发幼儿的游戏行为。所以投放材料时,既要结合教育目标,也要注意材料的开放性、低结构化,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能自由玩,玩出花样,促进发展。

活动区材料的类型和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长期不增添、不更换材料的活动区也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当然并不是材料类型越多、数量越多就越有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的提升、兴趣的变化,相应地增添、更换操作材料,让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挑战性,保证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三)提高活动区的有效指导

教师对活动区进行指导,目的是提升幼儿经验,推动幼儿更进一步发展。要保障这种指导的有效性,就必须知道幼儿该学什么,学习方式、特点是什么,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教师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检验自己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否有效:你的介入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你的介入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高游戏水平;幼儿对你的介入是否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常璐.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时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2006.

[2]黛安·翠斯特·道治等.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上)[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4.

[3]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55-256.

[4]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活动区幼儿园问题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爱“上”幼儿园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