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分析

2015-06-22 06:53李金萍刘静魁景其强曾先文罗华凤何晓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9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瓣膜主动脉

李金萍,刘静魁,景其强,曾先文,罗华凤,何晓琴

(攀钢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分析

李金萍,刘静魁,景其强,曾先文,罗华凤,何晓琴

(攀钢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目的探讨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行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1例采用体外循环进行管理,记录患者术中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中心静脉压、转流中动脉压、血清钾、尿量及死亡情况,将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80~230 min,平均(136.4±72.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170min,平均(105.7±61.2)min;中心静脉压0.0~7.2cmH2O(1cmH2O=0.098 kPa),平均(3.8±3.4)mmHg;转流中动脉压55~75 mm Hg,平均(64.5±11.1)mm Hg;血清钾3.8~5.1 mmol/L,平均(4.5±0.7)mmol/L;尿量250~750 mL,平均(500.0±150.0)mL。患者术后的pH值、PaO2和PaCO2分别为(7.4±0.1)、(163.8±42.3)mm Hg和(41.5±1.7)mm Hg,明显优于术前的(6.3±0.4)、(50.6±7.1)mm Hg及(85.2±6.8)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管理要求严格,良好的管理可以降低患者脏器受损的程度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体外循环; 危重病; 心脏瓣膜; 监测,手术中; 老年人; 管理分析;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简称换瓣,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合理、有效,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均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1]。因此,对本院41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体外循环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本院共接收的心脏病患者41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年龄65~82岁,平均(70.3±11.8)岁;体质量 36~64 kg,平均(50.2±13.7)kg;体表面积1.2~1.7 m2,平均(1.4±0.3)m2;其中女23例,男18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9例(70.73%),Ⅳ级12例(29.27%);心胸比均在0.62~0.83;主动脉瓣病变5例,联合瓣膜病变11例,二尖瓣病变25例;其中伴肝大6例,伴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伴心房颤动5例。

1.2 方法

1.2.1 管理方法 (1)设备选用及预冲药物:41例患者均选用常规体外循环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管理,设备选用:史托克Ⅲ型体外循环机、膜肺优斯特拉7800型膜式氧合器、优斯特拉血液浓缩器。将乳酸钠林格液作为晶体,琥珀酰明胶(血定安)作为胶体,晶胶比为0.4∶1~0.6∶1。(2)建立体外循环:41例患者均采用中度血液稀释,保证稀释后的血细胞比容在22%~25%,患者在转前机器管道中加入肝素4 000 U,当体外循环建立成功后,待患者血压平稳时加入25%硫酸镁10 mL,复温后再加入25%硫酸镁10 mL,再主动脉开放,心脏复搏后5~10 min加入10%的葡萄糖酸钙20 mL。(3)静脉引流:针对双瓣置换或二尖瓣置换者,可从右心房及右心耳中分别插入2根引流管,在升主动脉时插入动脉供血管;针对仅做主动脉置换的患者,可经右房引流出1根引流管;主动脉关闭不全者需在转流前插入左心引流管[2]。(4)体外循环建立后:当患者的体表与血流降温至鼻咽温度(32~34℃)时即可阻断升主动脉,并在主动脉根部灌注比例为4∶1的停搏液,即15~20 mL/kg温氧合血与20 mmol/L混合高钾,继续降鼻咽温至28~30℃。在主动脉阻断后约30min继续灌注剂量为首次一半的停搏液[3]。在手术操作完成后可慢慢复温,当血压稳定在50~75 mm Hg(1 mm Hg=0.133 kPa),鼻咽温在37℃且肛温高于35℃时可逐渐停机。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中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中心静脉压、转流中动脉压、血清钾、尿量及死亡情况并进行记录,将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进行对比[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手术指标情况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80~230 min,平均(136.4±72.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170 min,平均(105.7±61.2)min;中心静脉压 0.0~7.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平均(3.8±3.4)cm H2O;转流中动脉压55~75 mm Hg,平均(64.5±11.1)mm Hg;血清钾3.8~5.1 mmol/L,平均(4.5±0.7)mmol/L;尿量250~750 mL,平均(500.0±150.0)mL。

2.2 患者手术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患者术后的pH值、PaO2与PaCO2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

3 讨 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利用生物组织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瓣膜,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良好,发生血栓的情况较低,因此,其对体外循环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更能保护患者的心肌能力,并使手术顺利进行[5-6]。

在选择预冲液时要遵守“先晶后胶,少晶多胶”的原则;在灌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动脉压的变化,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给予麻醉或加入收缩血管药等处理;在体外循环管理中应加强对心肌的保护,可以加入10%葡萄糖酸钙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分批次加入停搏液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肌不受损害;主动脉关闭不全者需在转流前插入左心引流管,并保证左心引流良好,以保护心肌功能防止心脏过度膨胀且有利于手术操作;当患者的鼻咽温度在37℃且肛温高于35℃时可逐渐停机[7-8]。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80~23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170 min,中心静脉压0.0~7.2 cm H2O,转流中平均动脉压(64.5±11.1)mm Hg,血清钾3.8~5.1 mmol/L,尿量250~750mL;患者术后的pH值、PaO2与PaCO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管理要求严格,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可以降低患者脏器受损的程度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宋宏宇.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70例的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70.

[2]郝晓苏.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139.

[3]徐华,刘四华,翁浩,等.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6):598-599.

[4]远征,龚庆成,田国刚,等.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80-1281.

[5]耿素娟,阴颖,宋磊军,等.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54-55.

[6]刘卫萍.10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7):883-885.

[7]张欣妹.79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69-70.

[8]李振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3):298-29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9.027

B

1009-5519(2015)19-2961-02

2015-07-21)

李金萍(1972-),女,山西芮城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及心脏术后监护工作;E-mail:lizhengxing112233@163.com。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瓣膜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