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CT表现的临床研究

2015-06-21 08:17崔娟陈小兵蒋婧
中外医疗 2015年23期
关键词:髓质皮质肝功能

崔娟,陈小兵,蒋婧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肝病,是由单一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导致的肝脏病变坏死[1-3]。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确诊患者137例及空白对照100例,应用增强螺旋CT扫描检查两组患者的肾脏大小及增强程度,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及临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确诊患者137例,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无肝硬化及肾病等相关病症人群100例,分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74例,女性63例,患者的年龄为 28~75岁,平均年龄为(54.3±2.6)岁;对照组男性 53例,女性47例,患者的年龄为29~74岁,平均年龄为(54.5±2.4)岁。

1.2 CT扫描方法

扫描时,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为双肾上级至下级,约为第11胸椎下缘至第三腰椎,有的患者肾脏位置变异较大,扫描时需适当调整范围;前臂肘静脉注射对比剂1.2~1.5 mL/kg,注射速度2.5~3.0 mL/s,分别延时 25 s、65 s行动脉期,层厚 5 mm;扫描完成,得两组患者双肾CT 图像。

1.3 测定结果计算方法

应用CT扫描仪自带应用软件,测量肾皮质厚度(C)和肾实质厚度(P)。C的测量方法为取肾门平面,取横断面内、外、后侧三处测量皮质内外缘最短径线,取三者平均值即为C、P的测量:以平行于肾门肾静脉的直线为长轴,与其垂直的直线为短轴,分别测量轴线上肾盂内脂肪外缘到肾外缘的距离,取肾脏实质内、后、外侧厚度的平均值为P;C与P的比值即为C/P;

1.4 试验方法与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C/P、动脉期皮质增强及髓质增强程度。

以肝功能等级、肝硬化类型、脾静脉与右肾静脉交通情况为分组依据,将观察组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各亚组间C/P、皮质增强及髓质增强程度。其中,将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肝性脑病等5个指标分三层次进行计分:A级5~6分,代表手术危险度小;B级7~9分,代表手术危险度中;C级10~15分,代表手术危险度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因受试者左、右肾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分析右肾各指标。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C/P、皮质增强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髓质增强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P、动脉期皮质增强及髓质增强程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C/P、动脉期皮质增强及髓质增强程度对比(±s)

组别C/P 皮质增强 髓质增强观察组(n=137)对照组(n=100)t值P值0.26±0.08 0.39±0.17 7.84 0.00 0.41±0.12 0.54±0.15 7.40 0.00 0.16±0.08 0.09±0.07 7.00 0.00

2.2 观察组中不同肝功能等级亚组间各检测指标对比情况

将观察组分为A、B、C三组,随着肝功能等级的升高,皮质增强程度降低;而C/P和髓质增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C/P、皮质增强程度分别为(0.26±0.08)、(0.41±0.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9±0.17)、(0.54±0.15),而髓质增强程度(0.16±0.08)确显著高于对照组(0.09±0.07),其原因在于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导致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的失衡,引发全身供血障碍;供血不足又可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出现问题,造成肾脏血管过度收缩,发生痉挛现象,导致肾脏内血流灌注显著性减少,以皮质血流灌注减少最明显,而髓质血流量不减甚至增加。这些变化均与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相符。

表2 观察组中不同肝功能等级间各检测指标对比(±s)

表2 观察组中不同肝功能等级间各检测指标对比(±s)

组别C/P 皮质增强 髓质增强A 组(n=30)B 组(n=63)C 组(n=44)0.29±0.04 0.30±0.03 0.29±0.03 0.64±0.21 0.49±0.17 0.32±0.14 0.14±0.10 0.15±0.13 0.15±0.11

肝硬化后期易并发肾功能损伤,主要是肾血管收缩过度降低了肾小球滤过[4],主流学说分为3种:①外周动脉扩张学说,外周血管严重扩张,造成血容量不足、动脉血压下降,进引起肾血管收缩,诱发肝硬化肾病[5];②肾内血流分布异常;③“再次打击”学说,肝硬化引起肝功能下降、静脉血压上升引起血管扩张,为“第一次打击”[6];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深、病情的持续,使得各种并发症接踵而至,从而诱发肝硬化肾病,此为“再次打击”[7]。

杜进巧等[8]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肝硬化患者肝肾综合征期肾血流量明显减少,皮质血流接近消失,叶间动脉变细,边缘可呈片状缺失,阻力指数显著升高。这与该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加大对肝硬化患者肾脏功能指标的监测,预防肝硬化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率,同时将皮质厚度与实质厚度比(C/P)减少、皮质强化程度降低和髓质强化程度升高作为肝硬化患者肾脏损伤的评判依据,高效准确的实施治疗措施。

[1]秦威,文艳玲.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7,4(2):121-122.

[2]周海鹰,银文杰,刘荣波,等.肝硬化患者肾脏损害的CT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6):1115-1118.

[3]肖承仁.螺旋CT在评价肝硬化后肝小叶体积变化规律及其肝硬化严重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3(8):152-154.

[4]胡玉明.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80-581.

[5]余健彬,周爱云,施国颖,等.超声造影评价肝硬化血流灌注特征的初步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2):59-61.

[6]陈恩德.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0):1574-1575.

[7]江松峰,刘晋新,陈碧华,等.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CT灌注成像[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4):26-28.

[8]杜进巧,张彦玲,赵勇军,等.超声对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120.

猜你喜欢
髓质皮质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迎秋
多带宽DTI-IVIM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受损的价值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诊断价值的初探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