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 沈秀霞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内在变革。在传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尽管手工会计系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已被电子计算机所替代,但是按照传统会计理论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封闭式的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社会系统相互联系不足,其主要缺陷并没有因使用计算机而改变。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当前讨论的重点。
传统会计系统只关注整个业务的一部分,只有在该业务活动影响组织的财务报表时,相关的数据才被记人会计系统,由此而采集的信息主要属于价值信息,并通过报表将信息传递给使用者。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价值法。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在否定价值法的基础上,基于事项法的事项会计应运而生。
1.事项会计理论。l969年美国会计学会成员、会计学教授乔治·H·索特提出的,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可以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征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因此,事项会计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目标,经济事项发生之后,通过各业务处理子系统进入数据库,根据各类事项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以期达到反映和控制各种经济活动的目的。索特认为,现行财务会计使用的是价值法,其目的在于确认资本的最佳收益,需要按照会计人员主观判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分类和汇总。而事项会计(事项法)则要求会计人员尽可能提供“原汁原味”的、全面而且原始的事项信息,由使用者根据自己需要各取所需。
2.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意义。该理论认为会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决策模型相关的、不经过加工汇总的原始事项,由使用者从中选择并在自己的决策模型中运用。从作为决策基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观点来考察会计信息是有益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按照各自的要求对事项信息进行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为此会计事项信息系统应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包含大量基础数据以反映组织活动的全部事项,事项具有的多重属性会计都要反映,而不只局限于价值量。事项会计的思想,理论上克服了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诸多弊端,但由于当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可操作性,不得已它仍然要记录会计分录,主张重构会计报表以方便从会计报表演绎出相关事项,获取更多的辅助决策信息。
3.事项法则主要优点。第一,强调事项本身,提供事项多维度的原始数据。这里的事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已发生和潜在的交易活动;企业与其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等外部主体之间的交易以及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传统会计只采集加工经济事件的一个子集——价值子集,即只从价值维度看问题。而不考虑作为源头的交易和业务。事项法的目标则在于为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提供相关的经济事件的信息,力求对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重现,对事项本身进行立体的以及多维度的描述。第二,提供非综合的事项信息,实现信息的顾客化生产。事项会计认为非综合信息对使用者更为有用,因此,要尽量减少数据的汇总程度,而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工生产适用的信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会计系统可以为信息使用者开辟多个信息频道,分别提供不同事项、不同维度的信息。同时,信息使用者也可以自己选择原始数据,自行加工处理,实现会计信息的顾客化生产。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指一个完整的会计软件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完成哪些功能,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信息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和会计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
1.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现,其核心是软件。现在的软件在正式编写程序代码前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步骤:一是对业务逻辑的分析和定义,以形成业务逻辑结构;二是根据业务逻辑设计软件结构,包括数据词典、数据处理方式等。所以其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1)软件结构始终体现某种业务逻辑,不能实时支持业务过程变更。(2)会计软件的设计基础是总账或子账系统。(3)会计处理程序在系统具体运行中仅仅是一种选择,从而其系统提供的信息将受制于方法选择。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要成为一种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要有先进的设计思路或理念。它应立足于“决策有用”的基本目标,其设计思路或理念是:(1)在软件结构中摒弃系统分析中的业务逻辑,将业务逻辑放置于系统实施阶段和其后的应用阶段,以便有利于实时支持业务过程的变更。(2)会计软件的设计基础应以事件驱动为基础,提高账务与业务的集成度,提升数据的精细程度。(3)会计软件中设计充分的模型和方法,但应把模型和方法的设计权下放,允许信息使用者按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使会计处理程序高度自由化。
2.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可以说,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是原有的单纯的会计系统,而是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基于业务过程和事件驱动,它必须将原始数据与会计处理方法相互分离,以保证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从总体功能结构来看,事项会计信息系统可划分7个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
图1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
(1)初始化模块。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模块的主要功能结构由初始类别、事件(事项)类型、组织设计、工作流设计和基础数据组成。系统的初始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之所以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多样信息需求,就是因为它把许多内容固化在系统中。要想实时支持业务过程变更及组织形态转换,就必须将相关内容动态地融入系统。因此,在初始化模块中,实行“初始类别”管理有助于在系统运行中实施各种变更,同时某一“初始类别”就是事件(事项)类别、组织设计、工作流设计的具体化。使用者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随时选择不同的初始类别。事项会计将会改变现行的会计软件设计基础,以原子事项和事件驱动为基础来架构软件功能结构,因而在系统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前必须分清有哪些事项和事件,这是以后采集、处理、传递、输出数据的载体和动力。例如:销售/收款过程的事件类型主要有营销事件、接受订单事件、发货事件、装运事件、收款事件等。组织架构一般有两种:一个是企业实际的运行架构,如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另一个是财务分析和控制用的组织,它包括有经营范围、业务区域、控制区域、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等,它和实际的企业组织可以不同,而且它是一种灵活的虚拟结构。在初始化模块中的组织设计更注重于后者。工作流设计是指将多个原子事件首尾相连,形成一个事件流,即工作流。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与事项有关的各种属性的值,如代码、名称、数量、单价、体积、供应商、客户、部门、业务员、业务发生时间、保质期、生产厂商、生产日期、批次、事件类型等。
(2)业务事件数据采集。业务事件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事件数据的输入、事件数据的修改、事件数据的删除与事件数据确认等。由于事项会计是面向业务过程,以事件驱动为基础,所以它的数据来源一定是最明细的事项数据。如果不是最明细的数据,则说明进入系统的数据本身就已经汇总或综合,其含有的信息量不是“原汁原味”的,不符合将数据处理权留给使用者的事项会计基本思想。此模块中是特指将现实世界的数据引入机器世界。其中事件数据确认是关键功能。
(3)数据仓库集成模块。系统在采集业务事件数据时,一般存储在操作型数据库。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肯定存在数据不一致和重复存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须采用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用上述模块所采集的数据为数据源,对其进行抽取、整理、更新等处理,将数据以主题(如事件、资源)来集成,为后续的视图模块做准备。
(4)视图模块。视图模块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使用者需求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应该是全方位的,根据用户所需,不能只提供财务报表等主要视图。从内部机制来说,视图是事件驱动程序运行的结果。视图模块包括查询工具、报表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和自定义工具等。其中自定义工具就是选择由会计语言所编制的个性化业务事件驱动程序,从而产生使用者自己所需的视图。视图可分为货币视图与非货币视图。
(5)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括企业门户、财务分工、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数据使用权等功能。企业门户是外界(客户、投资者、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与系统的通道,提供基于各种应用角色的功能环境设置。财务分工一般包括操作员管理和权限设置两部分。操作员管理又可细分为工作组设置和操作员设置。权限管理是针对操作系统的员工的一种权限约束,从而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的一种手段。数据使用权是对除员工以外的信息使用者的数据限制。因为目前企业数据,除对外公布的数据外,仍是一种商业秘密,不是所有的使用者都可获取的。而事项会计又强调信息使用者拥有数据处理权,所以可采用一种有偿服务方式来调节,这种有偿服务方式就通过数据使用权来控制。数据恢复与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一种基本手段。
(6)会计语言。会计语言模块是为信息使用者编制自己个性化处理驱动程序而设置的。目前的会计软件往往是把处理程序固化在软件中,信息是由企业提供,使用者更多地是接受信息;而事项会计强调企业只是数据采集者,大量信息是使用者个性化处理的结果。所以事项会计许多内容(包括初始化设置)是处于变动之中,可以想象,没有强有力的开发工具(会计语言)是难以适应事项法的。一般来说在软件中难以把所有的方法都事先设计并编程,这样会计语言正好可以补充,做到即需即编,即编即用。它应与数据仓库和视图有内在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