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晓利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办好科技期刊,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对科研工作和国家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产出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学术论文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却明显滞后于科研水平,精品科技期刊数量不多,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低。而我国绝大多数优秀的科技论文都投给了国外期刊,使得国内科技期刊面临着长远发展的困境。本文概述了国内优秀学术论文在国外发表的情况,分析了优质稿件外流的原因,并为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提出了四点建议。
国内优秀论文大多发表于国外期刊。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统计,2011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论文16.81万篇,位居世界第二位;EI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论文中,中国科技论文有12.7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6.6%,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Aduanced Materials Research期刊被EI检索论文共计3.34万篇,而中国学者的论文2.9173万篇,占其全部发文量的87.34%。Applied Mechanich and Materials期刊被EI检索的论文累计1.5653万篇,中国学者的论文1.3871万篇,占所有论文的88.61%。从投稿意愿调查情况来看,选择投稿国内期刊的科研人员只有17%。
国内高水平稿源大量流往国外期刊,导致国内学术期刊高质量的稿件陷入“稿荒”,严重影响了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使国内科技期刊失去了与国外期刊竞争的优势。
优质稿件外流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经过分析和调查统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评价机构和评价机制的问题。长期以来,对优秀期刊的评价和进入核心期刊的标准是以其出版质量和影响因子等定量指标为依据的。特别是以能在国外SCI高影响因子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更被国内学术评价机构认可和好评,认为在SCI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论文质量好,学术水平高。学术研究者也认为在国外SCI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能得到国内较高的学术评价,也能得到单位等评价机构的一致认可,自然就会将自己的优秀稿件投往国外刊物。另外,国内关于科技期刊评价比较混乱,对核心期刊的评价版本较多,如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核心期刊。而且这几个评价机构的核心期刊对学术论文入选的侧重点也不同。作者在晋升职称或学术考核中,有的单位或学术评价机构对有些核心期刊不予认可。但若是在国外优秀期刊上发表,国内学术评价机构都认可,这也是作者将稿件投往国外的主要原因。
国内期刊出版滞后统计情况。我国是科技期刊大国,期刊数量大、种类多,但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出版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国内期刊学术论文出版严重滞后,降低了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和使用价值。出版速度从刊期上来看,发达国家刊期主要是周刊和半月刊,其载文量大,出版速度快。而我国科技期刊大多为月刊、双月刊,还有季刊。从作者投稿到论文被刊出的滞后天数来看,《Science》从作者投稿到同行评议是否录用不超过42天,每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大约60天到90天;《美国医学会杂志》重要文章60天之内可以刊出;《Nature》从投稿到发表需要12天,重要稿件只需3天。而国内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的出版严重滞后,据统计,2009年我国期刊学术论文最长出版时滞达757天(2.07年),按学科统计刊均出版滞后最长为410天(1.1年)。
2014年笔者以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2013年—2014年)为例,对其明确标有来搞时间的17种期刊所刊出的409篇论文,逐篇记录收稿时间和刊出时间,并计算出每篇稿件刊出的滞后时间及17种刊物的刊均滞后时间。据统计结果显示,单篇论文出版滞后情况是:有1种期刊(《图书情报工作》)能保证每篇论文在84天之内见刊,也是出版滞后时间最短的期刊;大部分期刊(11种期刊)单篇论文见刊时间在149天—356天之间;其他刊物单篇论文见刊时间均超过了1年,还有见刊超过2年的论文,如《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0期单篇刊出最长滞后时间为809天。期刊篇均出版滞后情况是:《图书情报工作》《图书与情报》《图书情报知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4种期刊,其篇均出版滞后在120天(4个月)之内,占统计期刊的23.5%;其余13种期刊篇均出版滞后都超过了120天,占统计期刊的76.5%。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创新的数量和速度虽然大大提高,但知识老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一项调查显示,知识老化速率每年平均为10%,学术论文如果延误1.5—2年发表,其情报价值将会损失30%。为了充分展现自己论文的学术价值,特别是那些时效性较强的学术论文,作者为了缩短发表时滞更是乐意将稿件投向出版时滞短的国外刊物。
作者出版期望调查与期刊出版滞后统计符合度分析。笔者以国内图情类核心期刊经常投稿的作者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问卷内容为:自投稿至稿件被刊出,您最长等待的时间是75天、80天、90天、120天、120天以上,请单项选择。作者回复156份,有效问卷110份,回复率为55%。统计回复结果:10.9%(12人)的作者最长等待时间为80天,42.7%(47人)的作者最长等待时间为90天,35.5%(39人)的作者最长等待时间为120天。可见,78.2%(86人)的作者对其学术论文出版的最长等待时间在90天和120天之内。而笔者统计的17种图情核心期刊中有13种期刊出版滞后时间超过了120天,占到抽查期刊的76.5%。通过作者调查和期刊出版滞后统计分析得出:在统计的图情刊物中,有76.5%的期刊不能满足78.2%的作者对论文发表滞后的期望。这说明国内大多数期刊满足不了大多数作者的期望,其与作者期望的符合度太低。这也是作者将稿件纷纷投往国外期刊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留住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稿件,推动国内科技期刊“走出去”,展示我国的科技实力,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评价机构和评价机制思路的转变。目前,国内专业评价机构是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的指挥棒。科研工作者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都是围绕着其指挥棒转的,这个指挥棒指向国外期刊,认为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是高质量的论文,那作者就会将高质量的稿件投往国外期刊。在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都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使得国外期刊的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国内期刊越发的没有优质稿件,学术质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这对国内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评价机构的指挥棒应调整一下方向,应重新调整评价机制思路,留住国内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学术成果,使优质学术论文能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
第二,编辑部要全力打造优秀期刊、精品期刊。编辑部是打造优秀期刊、精品期刊的第一站,编辑部的工作是科技期刊工作的基石,关乎期刊质量的所有工作几乎都是在编辑部完成的。因此,编辑部是打造优秀期刊、精品期刊的“加工厂”。这个“加工厂”要打造什么样的产品(期刊),需要什么样的原料(稿件),对原料需要怎样的选择、加工和雕琢,这些环节都直接影响着产品(期刊)的质量和价值(学术价值),而这个“加工厂”的总裁就是主编。主编是期刊的领航人,是掌舵人,主编要放眼国际,具有使期刊走向国际的魄力,扛起期刊迈向国际的大旗,带领编辑团队从稿件审理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质量上全力打造优秀期刊、精品期刊。
第三,缩短出版时滞,提倡优先网络出版。科技期刊要快速传播科技信息,就要缩短出版和发行时滞。主要包括编辑部出版时滞和优先网络出版时滞。
编辑部出版时滞,主要包括审稿、编校和纸质出版。编辑部应协调规划,安排好审、编、校及出版的各个工作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各工作环节时间,并做好各工作环节的连接工作,尽量节约和缩短审、编、校时滞与印刷时滞,尽快出刊,为作者、读者和科研工作者尽快传递学术信息和科研成果 。
提倡优先网络出版。优先网络出版可以大幅度缩短论文发表时滞,节约印刷厂的印刷等待时间,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因缩短了发表时滞而可以提高15%。国际上大的出版商,如Springer、Elsevier等都很重视期刊论文的在线传播,他们亦不断研究新的出版技术,提高网络出版水平。1998年,Springer实现了在线优先出版。国际优先网络出版技术大大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技术,对期刊学术论文优先网络出版。国内优先网络出版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学术评价机构的认可问题。这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人为问题,只要有法规政策的引导和认可,学术评价机构不认可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第四,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建设向世界展示的平台。一是期刊编委国际化。我国科技期刊要“走出去”,就必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期刊编委的国际化便是加强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国际编委可以从国际学术的角度来审视稿件,使期刊学术视野具有国际性;另外,国际编委便于为期刊组织国际稿件。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亚洲男科学会联合主办的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AJA,《亚洲男科学杂志》),1999年6月创刊,其编委会成员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26个国家。其国际编委使该刊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多国的学术支持,使其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先后被SCI Expanded等 11种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在世界男科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
二是建议品牌优秀期刊为双语期刊。英语是当今国际上科技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首选语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少,国际影响力也不高。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只有230种左右,全世界有5800多种英文期刊被SCI收录,中国大陆只占2%左右,远远落后于美、英等国家。中文品牌优秀科技期刊要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宣传国内学术成果,出版双语期刊很有必要。优秀刊物和优秀论文在用中文发表的同时,很有必要译成英文向国际推广。其出版方式,可以是中、英文同时出版,也可以采取以中文为主、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出版,以扩大国内品牌优秀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是筹谋打造国际数据库,使世界各国的优秀期刊能进入到国内数据库,并且在国际范围可以检索和利用。目前我国数据库主要以国内科技期刊为收录对象,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国际数据库,使国内的优秀期刊、特色期刊,首先迈出国门,展示自己。
四是打造自己一流的出版集团,初期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科技期刊要走出国门,必须打造自己一流的出版集团,同时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也是一种趋势。以Elsevier、Springer等为代表的国外出版集团已经开展了同中国科技期刊的广泛合作。实践证明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亦是科技期刊走出国门的途径之一。据统计,2008年SCI新收录的大陆科技期刊有32种,其中有25种、占新收录的72%是和国外出版集团合作的。但在经过一段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后,中国科技期刊应靠自己的实力来出版、发行,以推动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现,要推动国内科技期刊持续发展,使科技期刊走出国门,展现自己的风采,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留住国内优质稿源。编辑部必须以自身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期刊质量、创办品牌期刊为总目标,在内容上注重每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及其学术价值,以学术质量取胜。但是期刊质量再好,学术论文水平再高,没有良好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策略,再好的论文、再好的期刊都不能产生有效的学术影响效果。因此,在刊物学术论文的传播上应创造各种条件积极与国际接轨,扩大刊物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使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国际上能展示自己论文的学术价值,使作者以其学术论文能在国内优秀刊物上发表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