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图版教材培养学生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能力

2015-06-18 12:26郭景友
地理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特征事物学生

郭景友

摘要:本文以中图版为例,侧重探讨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充分利用地图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归纳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并灵活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实践。

关键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能力;初中地理

一、明确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内涵

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指地理事物在地表的位置,主要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地的坡向分布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即对地理事物位置的整体概括。认识地理空间的秩序和表达可分为分布现象、分布格局(中学常称之为“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三个层次。初中地理教学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把握教学深度,注意三个层次的差别:①地理分布现象是某地理要素在一定地区内散布的具体位置,它只反映地理要素的外部特征和联系,是学生可以通过对地理事物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地理感性知识;②地理分布特点是某地理要素分布的规格、形式,一般可分为规则分布(如城市的分布)、集中分布(如热带雨林的分布)和随机分布(如绿洲的分布);③地理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象与空间位置的必然联系,如世界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凡是带有必然性的地理分布知识都可视为地理分布规律,而要总结地理分布规律就必须深入理解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可见,地理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是对地理分布现象进行思维的整理加工后而得到的地理事象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均属于地理理性知识。

二、理清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认知结构

1.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点状地理要素主要有山峰、矿产地(如铁矿、煤矿、油田)、聚落(城市、乡村)、港口等。地理事物呈点状分布,说明其地图比例尺小,描述时应从“大范围”考虑。其分布特征的描述主要从总体分布的均衡性、集中区和稀疏区的位置等方面着手,侧重点是“集中分布区”的位置。集中区的位置必须通过阅读图例和辨别图示信息,准确选择恰当的“参照物”进行描述。例如,读“中国主要煤矿和油田分布”图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可引导学生结合图例符号查找每个省区的煤矿,总结出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最丰富。

2.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线状地理要素主要有山脉、河流、交通线(如铁路、公路)等。其分布特征主要从总体位置和空间延展特征(走向、流向、延伸方向)等方面描述,但是描述单线和多线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又各有侧重点:①单线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强调它的形态和走向,有时要分段描述走向。例如,读“南美洲”图可得出安第斯山脉的分布特征:纵贯南美洲西部,南北走向且大致与太平洋沿岸平行。②多线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强调它的数量和极值位置。例如,读“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可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区稠密,西部地区稀疏。

3.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面状地理要素主要有湖泊、沼泽、沙漠、气候类型区、土地利用类型、农作物等。面状地理事物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具有较大的面积。地理事物呈面状分布,相对而言其地图比例尺往往较大,因而主要从位置、面积大小、延展方向等方面描述。例如,读图比较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分布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不同点是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面积小,南北狭长,仅分布在沿海,而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面积大,东西延伸至内陆。

三、归纳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方法

1.利用地图多层次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不同层次的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要从分布现象、分布格局和分布规律三个层次进行描述,以培养学生多层次认识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能力。通常可采用“展现分布现象→探索分布格局→总结分布规律→知识迁移运用”的策略来进行教学。例如,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的教学,首先可用学生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引入主题,列举最近发生在日本、智利、中国汶川等地区的大地震,并利用教科书“世界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地震、火山统计表”,用地图展现其分布,这属于零散的地理分布现象或事实;然后,读“六大板块和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火山地震的分布格局,总结分布特点,即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东亚东部、南北美西部、新西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南欧等地区;再探索其为什么这样分布,原因是这些地区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较频繁,因而总结出: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显然,这是在理解原因的基础上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2.利用地图多角度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不同教学要求的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要从多角度或多侧面进行描述,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储备决定其空间觉察能力往往较弱。因此,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由浅入深地提出具体的思考问题。例如,读图描述世界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特征,可按下列三个步骤进行教学:①让学生观察“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图,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各个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哪个半球?(北半球)这些城市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中纬度和部分高纬度)为什么?(这些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有积雪)至此,可得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②利用地图册中“世界地形”图提出问题:能否说出这些城市的海拔特点?(图中各城市海拔一般较高,如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选在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美国、加拿大选在西部落基山脉附近)为什么?(因为同纬度地区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更有利于降雪,形成积雪)由此,从地形因素考虑可得出这些城市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附近。③继续提出问题:新加坡、巴西等国为什么不举办冬奥会?(这些国家纬度较低,气候终年炎热,没有冬季,不适合举办冬奥会)最后,得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规律:均分布在北半球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的山地附近。

3.利用地图多方面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例如,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可选用气候、地形、河流、国家的空间位置等多个参照物进行描述。根据图例描述某地区人口分布状况时,应注意与相关地图的配合,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该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例如,讲授东南亚人口分布时,将“东南亚人口分布”图与“东南亚气候类型”图或“东南亚”图配合,就可从气候或者地形、河流、国家等角度描述人口分布,使学生把人口分布与气候、地形、河流的分布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也明确今后该如何分析某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选择不同分布范围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例如,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可从三方面描述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第一,从全国范围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第二,从地区分布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第三,从具体分布看,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分布关系是“大杂居,小聚居”。但是,“大杂居”的分布特征难以直接在图上读出,需要教师辅以文字说明,如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由单一民族构成。

选择不同分布视角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例如,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结合图例可从三个视角描述中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一是宏观视角,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沿海和内陆工业分布差异,归纳“工业”分布特点: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二是中观视角,对照“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归纳“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东部沿海、长江沿岸等地区多,广大西部地区少,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三是微观视角,归纳“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澄,林培英主编.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特征事物学生
抓特征解方程组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聪明的学生等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