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叶琴
又是一年高考季。每年这个时候,许多家长咨询我:您作为大学老师,能为我的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一点意见吗?我也常常这样反问:为什么你认为大学教师就能给你好建议呢?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你们才知道学什么专业才好就业呀!
读什么样的大学或者专业才好就业?这表达了高考在即的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对报考大学的疑问,更表达了他们对大学的期望:学得一技之长好就业。这些期望我无可厚非,但他们不明白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大学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精神气度的熏陶,对人而言,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我为国家未来一代的功利、为当下家长和孩子、为教育的功利期望而忧虑。
中国的大学在改革开放以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社会发展中去。“知识改变命运”被平常百姓演绎为获得一个好职业的唯一通道,就业率成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压力下,大学本身也开始与大学精神的原初渐行渐远。但是,作为大学,还能够给予人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文情怀,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如果非要说人文具有什么功能的话,那么最根本的就是让人得到精神关怀。文学向我们展示着一个虚幻现实中存在着的、直接与我们的心灵相观照更真实的世界,这更能使我们自己发现一个不在场的却更真实的自我;历史是一条长河,让我们发现现象与现象背后所割不断的、紧紧缠绕着的千丝万缕的来历,让我们有资格去评判我们所获得的知识的真真假假,做到鉴往知来;哲学,这种“爱智慧”的东西,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探索着走出迷途的北斗,指引我们望见人生的深处,走出迷失……
然而,人文素养不是接受一堆的乱七八糟的人文知识。知识可以形成素养,但绝对不等于素养。知识仅仅是知道,而素养则是内化在人的骨子里,虽然看不见,却在人的行为中点点滴滴地被呈现着。所以,读大学,就是广泛猎取文、史、哲并将把相关知识筛掉后所剩下的,能够形成人文情怀的东西。为了就业而读书是功利的,但读书多了有利于所从事职业的发展却是应然的。因为具有高贵精神气质的人在职场上能够产生巨大的魅力场,不仅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还会有幸福的人生。
所以,高中生及其家长必须要明白: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读这个大学!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