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态、旅游散记被描写了几千年,若要整出新意,的确很难。晓苏的这篇散文《泰顺好感》之所以值得言说,是因为其与众不同让我刻骨铭心。此作没有在景物上大做文章,也没有在记人上大下功夫,而是聚焦于思想文化领域。在这个就连做梦都在奔跑的年代,如何让自己放松,进入生命的自由状态,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此文独到之处不在于她使用了小说笔法,使得语言幽默搞笑,而在于其中所蕴含“新道”。该“新道”祛除意识形态化,彰显了人文精神立场,道出了自由的生存感觉,写出了幸福的生活状态。
在我品来,整篇散文充塞着人文关怀气息。泰顺之旅为何让作者快乐,是因为泰顺之地及其人附着浓厚的利他主义思想,时时处处都在为游客着想,当然也得益多元的思维,多元的文化。
晓苏从真实的自我感受出发,仔细品咂所观所闻,并以特别的视角表达独立的思考。生活、生命和思想是散文写作的基本要素。那么生活的沉重、生命的通感和思想的深度是作家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而晓苏反其道而行之,另辟蹊径地写生命的自由状态。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现实生活不能直接进入文本,它必须经过情感的渗透和心灵的熔铸。细读《泰顺好感》,我们发现此作绝非一道简单的心灵鸡汤,而是晓苏在心情愉悦时的创作,他以乐观的姿态直面生活,揭示人生中所蕴含的哲理与妙趣,堪称喜感之作。
因受权力、金钱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束缚,人生来就是不自由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笔下便有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句。由此可见,自由是多么的难得和宝贵。无怪乎《泰顺好感》中写道:“在泰顺,一切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你既可以选择内容,也可以选择形式,还可以选择路径。因为,泰顺的文化是多元的,是包容的,是开放的。由于泰顺到处都充满了可选择性,所以我的泰顺之行才轻松而愉快,感觉真是好极了。”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说人活在世上,遭遇伤心不愉快之事多矣。正如《泰顺好感》中作者写道:“我的皮肤不太好,尤其是两条小腿,经常干痒,一痒就用手抓,一抓就留下刺眼的疤痕……”后面的话语让自己,也让他人难堪,作者心里的难受程度可以想象得知。悲伤的心情因泰顺之地有多种选择自然而然地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高兴不已。如在彼地有大汤池,也有独立的浴缸。作者为了躲避别人奇怪的目光,他便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泡温泉方式。
作者无拘无束地泡了一回温泉,幸福至极,这是泰顺之地给他留下的第一好感。第二好感是用餐时酒水自便,东道主不会强求,不像有的地方“入乡随俗”,甚至还有用激将法迫使来宾喝酒,而从不考虑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来个“一刀切”。
如果说泡温泉是自己享受了快乐而不妨碍别人自由的话,那么吃饭的自由是因为没有外界因素困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是考虑得比较全面的,他既考虑了自己的感受,也要顾及他人的自由。接下来也是从人文关怀着笔,如路径的选择。“有驴友在网上说,去白鹤峡,最好玩的就是穿越铁索桥,惊险,刺激,过瘾,有凌空蹈虚之感,有魂飞魄散之感,有荡气回肠之感。甚至有人说,不走铁索桥,枉到白鹤峡。”但是,胆小者怎么办呢?有恐高症者如何通过呢?……散文中有答案,景点还为那些不敢寻求刺激的游客开辟了另一条路,即浮桥。
晓苏从吃饭、走路等多方面肯定了泰顺之旅的轻松自由,从而点题,也可以收笔。但是,他意犹未尽,又接着讲导游的故事。导游本是农民企业家,并不缺钱花,他做的一切就是给游客们带来快乐,如“给我们担任导游的是一位名叫张仰瑞的老人,此人非常搞笑,上身穿一件挺括的西服,下身穿一条皱巴巴的运动裤,头上戴一顶白色礼帽,脚下拖一双破凉鞋,说话也是南腔北调,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浑身都充满了喜感。”由是观之,导游境界难得。作为一名有名气的企业家,并不缺钱花,从此可以导出结论:他乐于给游客们担任导游并非因功利之心所趋,完全是为了取悦游客,让他们快乐。在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当下,像这样的导游实属少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导游对自己的儿子也是采取放手的态度,他不强求儿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准许儿子外出骑自行车旅游……
综上所述,泰顺的人是自由的,生活在泰顺是幸福的。换言之,生活在泰顺的人基本上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语),我们读者怎能不向往泰顺这个好去处?
张友文,评论家,现居湖北武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