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育
开展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求知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所谓创新意识即是人们结合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激发出创造新事物的动机,同时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个人意向、愿望以及设想。一直以来数学都属于一种相对抽象的课程,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良好的思维习惯往往表现于是否敢于质疑和思考,这就让我们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时间,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为其创新意识的提升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和学好知识的,对于现阶段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数学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方法着手,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其创新意识的关键途径,所谓求异思维即是教会学生不因循守旧、不死守教条形式,能够具备自身独到的见解和独立的思维方式。比如说笔者在教学下面这样一个问题时:假设某圆锥体体积与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已知圆锥底面积为27平方分米,求圆锥的高?对于这样一道应用题,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思考步骤是首先计算正方体体积:3×3×3=27,再计算出圆锥体的高:27÷27÷1/3=3。这是比较传统的解题方法,而我们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相互讨论,能够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如:1÷1/3=3。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取自己编写习题或者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说:修建一栋房屋,前4天修建完成20%,按照这一速度,修完此水渠还需要几天?这道题学生使用一般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答案,而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来寻求出更加简便的方法:4÷20%-4=16(天)。
我们知道,创新意识属于一种隐形的思维活动,而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收获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好动,所以我们应当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同时也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知识,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当创设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去看、听、摸、数、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探索,让学生自己来找出数学的规律。我们应当善于运用教学辅助工具,给学生创设更多参与教学的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手脑齐动,在实践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比如说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形与三角形的框架,然后让他们自己分别挤压两个框架,学生会明显感觉到三角形框架更加坚固稳定,而长方形框架却发生了变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这一数学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很多伟大的发明最开始也是源于疑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疑,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自由质疑和提问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说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具用“滚一滚”(用圆形模具从尺子上滚动一圈)和“围一围”(用绳子围住圆一圈后测量绳的长度)的办法得到圆的周长,之后又向学生提问:大家能够使用这些办法测出地球的周长么?之后学生讨论得出上述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再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大家能否思考出圆形周长的计算规律呢?这一问题再次激发出了学生思维的欲望,他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终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得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我们借助于这种方式有效的激发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多的途径,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心理,科学的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激发,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余玲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15(04).
[2]张春亮.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