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启动“海丝之路”申遗

2015-06-17 07:45林上军
文化交流 2015年5期
关键词:岱山普陀山鉴真

林上军

“海上丝路”大通道深深烙下舟山印记

2015年3月13日,舟山市政府授予19位“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聘书。此前,“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申遗工作已实质性启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是基于一条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海路,那是当时中国与东亚、西亚、西方沟通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种种考证表明,由于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舟山群岛成为这条大通道的主要节点和重要站点。目前,舟山是“海丝”中遗址、遗迹和文献非常丰富的地方。从秦汉到明清,这条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深深地烙下了舟山的印记。嵊泗大悲山的鉴真东渡遗迹、岱山的徐福东渡遗迹、从朱家尖到普陀山洋面上的新罗礁以及十六世纪的自贸港六横双屿港,都是重要的“海丝”遗址遗迹,尤其普陀山更是这段历史最直接、延续时间最长的见证者。

专家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和朝鲜半岛,南海航线主要是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宋朝之前东海航线主要以宁波作为进出港。东海航线又大致有三条线:山东半岛、胶东半岛出发的是北线;杭州、宁波出发的是中线;福建泉州一带出发的是南线。“舟山可以说是起始点,也可以说是枢纽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说,“因为古代船舶主要依靠风力和洋流,所以无论北线还是中线,舟山都是必经之地。”

1997年6月15日,中国和韩国的5位探险勇士乘坐自制的“东亚地中海”号竹筏,从舟山朱家尖岛的南沙海域出发,于7月8日下午顺利漂抵目的地——韩国仁川港。此次漂流成功,为确认东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新认识历史上中国东南部与朝鲜半岛交流的事实等一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佐证。

2006年12月,泉州、宁波、广州等城市“海丝”进入“海丝之路”(中国段),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后,申报工作又得到扬州、蓬莱、北海、福州、漳州、南京等6个城市的响应。2012年11月,泉州等9个城市联手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行列。根据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时间表”,2015年我国将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2016年开始申报。目前参与联合申遗的9个城市以及沿海其他更多城市正积极规划和布局,参与申遗工作。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历史的沿革和积淀,陆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给了我们启示:一个以海为生、临海而居的城市,一个肩负国家海洋战略使命的新区是否做好了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准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于自身历史的发掘与战略定位。在全国多个城市“海丝”申报方兴未艾之时,舟山这座数千年来一直处在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交汇点的前沿城市,有很多故事亟待我们挖掘与讲述。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要“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包括宁波—舟山的沿海城市港口建设,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为此,响应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发挥舟山海洋“两区”的独特优势,找准海上丝路建设中的舟山战略定位尤显迫切。舟山正在积极推进海上丝路的规划建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态度,促进区域合作,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共创海上丝路建设的美好愿景。

丰厚遗址、遗存是申遗宝贵资源

舟山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地,“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成为舟山加强对重点文化遗址、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优化文物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实现融入国家战略、谋求自身突破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根据现有掌握的文物分布情况审视,舟山主要有五大类遗存可提请申报:佛教遗存、妈祖遗迹、战争遗址、水下文物、导航设施。专家们建议尽快全面梳理舟山“海丝”文物资原,综合评价申报历史遗存点,强化与“海丝”带兄弟城市的对接,加大申遗宣传,并借此机会发掘舟山海洋文化遗产。

舟山普陀山岛

普陀山岛面积近13平方公里,是全国最著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莲花洋时,因船搁礁不能通行,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把观音圣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中。从此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慧锷也成了普陀山的开山祖师。在宋、元、明、清许多古籍和志书中大量记载着舟山的普陀山是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中转港的史料。舟山普陀山岛也是明末清初中国唯一对日交易港口。

舟山沿海导航灯塔

据浙江省文物考古考证、研究,舟山沿海导航灯塔是中国开埠通商的见证。

浙东舟山沿海导航灯塔是我国最早建设的一批现代灯塔,100多年来担当着引导船舶出入长江口、贯通中国南北航运及东南亚航运畅通的职责,是中外船舶进入上海、浙江沿海港口的门户标,也是上海、浙江至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以及经过太平洋的远洋国际航线绝不可少的重要灯塔,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助航作用。

徐福东渡史实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后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日本,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史料中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就在如今的舟山群岛。其中蓬莱是如今的舟山岱山岛。

就徐福的足迹来看,他在舟山行迹并非岱山一处,岱山则是徐福东渡求仙的第一站。以李白诗为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东晋孙绰曰:“登陆则四明、天台,入海则方丈、蓬莱。”岱山至今仍称蓬莱仙岛,瀛洲则是舟山古代称谓。岱山还有许多关于徐福的文物,如超果寺,相传当年徐福寄迹于此;海天一览亭的亭柱上有楹联:“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近年发现的一些舟山诗文中,很多都与徐福东渡有关。如唐·胡僧的《咏史诗》,宋·无学祖元的《致祭诗》,明·宋濂的《日东曲》,清·潇湘的《岱山竹枝词(九)》等。数量众多的诗文,显示岱山乃至舟山的徐福文化底蕴。

嵊泗大悲山

嵊泗大悲山位于舟山泗礁本岛东部,为嵊泗列岛第三高峰。后晋天福八年(943),即有僧人在山上建资福院,可谓嵊泗的佛教圣地。清同治十一年(1873)建灵音寺,作为普陀山圆通庵的分寺,香火甚盛,1987年重建后更显辉煌。山顶是登高揽胜的好去处,昔称“大悲极顶”。极目则岛礁远近耸峙,茫茫碧海蓝天间,云物涌动,游人犹如置身蓬莱仙境。大悲山上有鉴真东渡泊舟埠头、东渡船模、鉴真一行东渡群体雕塑系列石刻、东渡事迹碑文、山顶观景台、仿唐建筑海景长廊等景观。新近开放的鉴真东渡史迹展览馆,陈列有来自日本唐招提寺的鉴真像和《鉴真大师画传》及《万里慧灯照》彩色系列画。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和尚鉴真。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高僧。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史料。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东海踏浪,丝路花开。舟山所具有的丰厚“海丝”历史文化遗址、遗存,是申遗的宝贵资源与独特优势。

舟山市市长周江勇说,“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利于把舟山特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国家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培育新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舟山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申遗是历史为现实服务的重要途径,能够带动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助推旅游新业态的产生;申遗是培育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挖掘舟山海洋文化的底蕴特质,唤起市民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和共鸣,进一步发扬舟山的海洋文化精神。他表示要充分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

猜你喜欢
岱山普陀山鉴真
国道岱山项目钢栈桥全部施工完成
在气头上不说话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普陀山に見る観音信仰中日交流の歴史を検証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岱山方言与定海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比较及其成因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