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数学源于生活,既需要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又需要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双向流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建议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传统。传统课程观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数学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学好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基础。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征以及原有的认知基础,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变传统的在书本上学数学为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行措施
1.享受现实生活,凝练数学思想
用心生活,生活中只要用心体会,便从中感受到不少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实用性”特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后练习的布置上则强调通过亲自的实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来的数据,并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用电的意识等。
2.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和归宿,教师要用好生活资源。教学时,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结合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创设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使学生喜欢数学,感到数学并不陌生,它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课改轰轰烈烈的背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就真正实现了生活化?是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完美结合了?
由于一些教师观念上的理解错误与对新课改的解读过于表面化,以致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只要是数学知识,就进行生活化处理,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使用电脑时,拖动边框上的箭头就可以实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新知的导入上,教师花了心思的,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1∶2还是2∶1是将图形放大上产生疑惑。
冷静思考,热闹背后,学生真的学到知识了吗?照现在这样子的做法,部分教师追求表面的热闹,将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弄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时缺少了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反而适得其反。一次次测验,教师相当惊讶,为什么课堂上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真的动笔做起来,却什么都不会呢?
四、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的建议
学校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布置,如在走廊胖挂一些知识图片,在校园内竖一些有关数学与生活的海报。这样能在无形之中传递学生以知识,增强小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改正教学观念,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弄清楚“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区别。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务必要参照所学的知识点,结合教材所选素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形象的现实情境。
参考文献:
林燕娟.“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江苏教育,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