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蓉
由于我县边远的地理位置,少数民族间的语言障碍,种种原因给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重重困境,针对这些状况,需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调整。作为一门带有实践性内容的课程,包括数学课外延伸知识阅读,听数学家的故事,观看数学家的动手学数学、动手玩数学的视频,还包括学生对某些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写出心得感受,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查资料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我们调整的内容为:
一、增加适合民族地区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对一些知识进行适当删减。增加的是与课本知识相连的课后阅读材料,如,多个数学家的故事(阿基米德、祖冲之、高斯),通过对这些数学家的再认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感人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以及一些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历史上中外杰出的数学家的生平和数学成就;有助于感受前辈大师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二、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就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加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各项能力不可或缺的形式。小学生认识的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都源于社会,只有让学生走出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深入地观察、认识和了解社会,也只有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增加综合评比活动,数学综合评比活动所提供的内容,一般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通过趣题解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竞赛、智力测验,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探索的精神。
总之,上述仅是我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教学的认识与做法,如何更有效地开设数学综合应用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