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萍
[摘 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对教学语言提出不同的要求:导入语要以情定调,提问语要激活思维,评价语要激励引导,总结语则要画龙点睛。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33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地锤炼课堂语言,以达到“点石成金,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这里,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探求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导入语,以情定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应该重视导入环节,用巧妙的语言,将学生置身于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
(一)旧知导入法
导入时,在复习旧知后,教师简单的一句:“以上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学们想获得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发现,更多的知识吗?请跟老师一起迈入新课的大门。”这样便可成功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质疑激趣法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一走进教室就兴奋地问学生:“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我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说也想知道,我大声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课前的质疑,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使整个教学效果很好。
(三)情感感染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用语言来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用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例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我设计了以下导语:“大漠的风沙历经上亿年塑造了黄土高原,也沉淀了厚重的原生态的中华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用原始生活方式和质朴的生命形式来歌颂生命的人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洋溢着生命力量的人们,去聆听那响彻山河的安塞腰鼓吧!”孩子们心潮澎湃起来,学习热情高涨。
二、提问语,激活思维
“读了这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从这儿你读懂了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相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会时有听到。这样的提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是再好的菜,吃久了也会觉得食之无味的,再妙的提问用多了也会失效的。教师的提问要有个性,让学生时不时有种“惊艳”的感觉,这样他们才会有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回答。如果提问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积极性就得不到调动,效果就不好。同时,教师的提问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提问的衔接语言要恰当;二是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问在关键处;三是要注重问题的系统性;四是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切合学生的实际。无论如何,教师的提问语言一定要能让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三、评价语,激励引导
(一)评价语要精当
评价语言一定要言简意赅,少而精,以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如,在《珍珠鸟》一课的指导朗读中,我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我觉得你把‘这个小家伙’这五个字停得太重了,能不能再轻一点……”这样让学生明白自己朗读的情况,并及时改进。
(二)评价语要情真意切
只有充满爱的声音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心中的赞歌。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充满感情,做到情真意切。如,“你们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啊!老师都不敢读了。”“你的嗓音真好听,这可不是恭维,老师是真诚地赞美你的……”
四、总结语,画龙点睛
如果说好的导语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精彩的结束语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将结束时,我向学生出示了几句海伦写的充满爱的名句,并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深情地总结:“正是因为海伦的心中有爱,她才能把这个世界想象得这般的美妙,她才能感觉到生命中有了新的开始,她也才会将一生的全部心血、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海伦才有了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写成了感动世界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学们,相信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你一定会对海伦·凯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的,请去阅读吧!”如此充满感情的课堂结束语,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不断扩大阅读面,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