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珍
日记,是一种让人感到亲切而又极其自由的写作方式,不会给人带来精神压力,反而可以满足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日常教学中,我将日记与习作教学相结合,进行“习作版”日记训练,巧妙地解决了学生“习作难”的问题。
一、 续段成篇——续写扩写日记训练
续段成篇是把一段话日记进行续写或扩写,加上开头和结尾,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做到前后文观点一致,体裁一致,语言特点一致,人物性格一致,使人感到前后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与原文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四年级申盼盼同学的《我想笑自己》为例:
【一段话日记】
下午,我学完了英语,往回家的路上走。忽然发现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一边大喊“妈妈,妈妈”,一边跑了过去。那妇女仿佛听见了我的声音,转过身来奇怪地看着我。不是我的妈妈,我的脸立刻涨得通红。
【“习作版”日记】
今天,发生了一件难堪的事。
下午,我学完了英语,往回家的路上走。忽然发现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在晃动:乌黑的头发,身穿一件没膝大红羽绒服,一条竖条纹裤子,还有绿色的电动车……那分明就是下班回家的妈妈!于是,我大喊起来:“妈妈,妈妈!”可能是相隔太远,可能是路上人声嘈杂,妈妈始终没有答应。
……那妇女仿佛听见了我的声音,转过身来奇怪地看着我,路人们也停下脚步,来探个究竟。谁知,那妇女竟不是我的妈妈,我的脸立刻涨得通红。这可怎么办呀?丢死人了!
那位被我无辜称作“妈妈”的妇女,显然莫名其妙,用惊诧的目光打量着我。
我下意识地摸摸脸,不用说,已经是滚烫滚烫的了。我急忙采取应急措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向前跑,嘴里还喊着:“妈妈,妈妈……”我企图让那人(自然包括在场的其他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我根本不是叫她,而是要去追赶前面的“妈妈”。走掉之后,我脸上的热潮久久没有褪去。唉!我当时太冲动了,现在想想,真是觉得好笑!
二、 “同题异构”——同一内容日记训练
所谓“同题异构”就是同样的内容却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我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需要,或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写,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或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等等。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做到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就能使得一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洗衣服”,是学生经常写到的家务劳动,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妈妈洗衣服的过程,作为“习作版”日记的内容。第一次,学生大都写出了洗衣服的几个主要环节:拿盆、放衣服、放洗衣粉、洗涤衣服、晾晒,但环节间多用“后来”这个词过渡,语言缺乏生动性。第二天,老师布置的日记内容,仍然是观察妈妈洗衣服,并提醒学生要注意洗衣服时先洗哪部分,后洗哪部分,哪里比较难洗。这一提示,学生的日记有了进步,有些同学在写日记时,能准确用上“先……然后……再……最后……”这样的顺序词。第三天,老师布置的日记内容依然是观察妈妈洗衣服,要求不仅仅要观察洗衣服的顺序,还要特别注意妈妈洗衣服时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这次,学生的日记内容不仅条理有序,而且生动、具体、形象。
三、 以点带面——自主命题日记训练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真情实感上下工夫: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真实表达出来,怎样想就怎样写,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让学生在平实的表达中流露真实的情感,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肯定学生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哪怕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写得好,也应该从欣赏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如:在2008年5月19日这个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特别日子里,在“降半旗”的特别仪式上,老师要求学生抓住感动点,写一篇“习作版”日记。本以为这感人的一幕会让学生的感情如决堤洪流,一发不可收拾。可是,看看那一篇篇习作,仅仅是整个仪式的流水账。地震给他们的震撼就是这样吗?怎样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弄明白了几个问题:这次升旗仪式上的感动点是什么?“降半旗”这三个字是怎么说出来的,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意义,给你怎样的震撼,由这三个字你会联想到什么……在此基础上,自主命题重写日记,很明显,这次写得比第一遍精彩多了。
四、 巧妙迁移——教材习作日记训练
教材中安排的习作训练,可以先在平日的日记中进行,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再写大作文时,学生便可信手拈来,进行润色修饰,推敲加工,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优秀习作。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训练内容为: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玩具,引导学生从玩具的形状、颜色、结构、质感等方面入手,写下一篇篇日记。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一件非常精致有趣的景德镇瓷器——瓷汉,写得很形象生动。
有了对玩具形象的描述介绍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和玩具一起玩耍的情景,想象玩具就是你的一个朋友,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接下来,这位学生的日记是这样的:
3月1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回家,我突然发现,瓷汉不见了,我一下子懵了。
这两天,因为爷爷生病住院了,全家人忙里忙外,顾不得送我上学,就把我送到了离学校较近的小姨家。今天是周末,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正想和瓷汉一起去医院看望爷爷,没想到,他竟然不见了。
晚上,我一个人躺在被窝里,没有了瓷汉的陪伴,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的,我看到瓷汉回来了。
原来,瓷汉听说爷爷病了之后,非常着急,便请求仙山道人救爷爷。仙山道人告诉他,要救爷爷的病,只有找到天山雪莲、乌克苏草和黑白双驼的眼泪。瓷汉一听,就带领着他的五个小徒弟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雪域高原……他们又来到北极冰川……
“萱萱,快起来,去看爷爷了。”原来是个梦啊。我跟随爸爸来到医院,一进爷爷的病房,一下子就看到了瓷汉摆在爷爷的床头,再看爷爷,已经完全康复了。我一把抱起瓷汉,扑向爷爷的怀抱。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作。此时,相信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了玩具的特点,而且把玩具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伙伴,了解了玩具的喜怒哀乐,和玩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每个学生写作的水平绝不仅是量的变化,还有质的提升。
“习作版”日记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留心观察事物,勤于动脑思考;陶冶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学生在“习作版”日记的伴随下,健康快乐地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