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框架的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研究

2015-06-16 08:51王靖宇
商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对策建议

王靖宇

[摘 要] 黑龙江省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利途径。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此进行分析,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环境方面都有利于旅游城镇化发展的一面,另一方面旅游城镇化发展缺少专项政策体系,现存政策存在缺陷,经济发展增速缓慢且不平衡,就业问题突出,资源整合能力弱,服务价值观未建立,旅游点基础设施差。黑龙江省应加速构建旅游城镇化政策体系,积极扶持经济建设,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促进软硬件条件建设。

[关键词] 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PEST框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拥有了明确的建设目标、战略选择和配套制度,为全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在《规划》的指导下,201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江苏、安徽两个省及62个城市(镇)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其中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黑龙江省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黑龙江省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下也是良好契机。

就黑龙江省而言,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含义应是:黑龙江省农村辖区向现代化的城市型农业社区转型,农业人口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向市民型多职业经营者自由转变的过程。本文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宏观环境层面进行分析,为推进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对策建议。

二、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是一种对事物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以研究对象所处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

(一)政治政策环境分析

2009年5月,黑龙江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打造冰雪旅游、生态避暑和边境旅游三大旅游产品的特色旅游开发区,为黑龙江省将旅游业培育为重要支柱产业提供了战略支持,也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扫清了障碍。2010年11月,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百镇”及重点旅游名镇建设的若干政策》,从用地制度、贷款贴息、财政奖励、税费减免、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为“百镇”、旅游名镇及相关企业给予了政策支持。2015年2月黑龙江省三个城市被列入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发展机遇。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陲省份,共有53个民族,且与多国接壤或邻近。在国内外多民族交汇的特殊环境下,黑龙江省不仅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政治的稳定,而且形成了多样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一带一路”战略将黑龙江省纳入“东北-蒙东经济区”和北线A发展路线,为黑龙江省之后的发展提供了贯通国内外的良好机会。

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良好政治政策环境,但其中也存在阻碍因素:一是缺少针对旅游城镇化建设的专项政策体系,现有相关政策多是作为各领域政策的附属条款而提及,政策较为笼统和粗糙。二是旅游城镇化建设相关政策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或是存在无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因素,亟待改革和完善。

(二)经济环境分析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环境近年来发展良好,2013年各项数据均有上涨:地区生产总值为14382.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509元,比去年增长5.0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47.9亿元,增长7.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634元,增长1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97元,增长10.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53.1亿元,增长17.11%;就业人员合计2060.4万人,增长1.61%;国内旅游人数达29004万人次,增长15.21%;国内旅游收入1348亿元,增长8.01%。

总体来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贡献率由2000年的-5.1%、74.6%、30.5%到2013年的7.4%、40.8%、51.8%,第三产业贡献率逐年增长,三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体现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由发展农业和重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过程。

虽然黑龙江省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不足:一是经济发展增速缓慢,2014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速仅为5.6%,在全国排名垫底,2015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目前东北存在严重的经济下行压力。二是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哈大齐一带的大中城市,抚远、大兴安岭等地区发展滞后,边境地区发展缺少增长点和发展依托。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013年黑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黑龙江省城镇人口为2201.3万人,比去年增加0.91%;乡村人口为1633.7万人,比去年减少1.1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2%,比上一年下降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比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也从2012年的1.8%缩小至2013年的0.6%,说明城乡居民不仅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差距也进一步缩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升,2013年达到57.40%,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列第11位。

黑龙江省由于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多民族杂居的民族构成,使黑龙江省孕育出极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理条件不仅为黑龙江省提供了国外游客客源,也促进了文化交融,使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文化环境,形成了异国风情游、冰雪旅游、避暑旅游等旅游资源。

尽管黑龙江省社会文化环境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是黑龙江省就业问题较为严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常年处在4%以上,2013年失业率达4.43%,为全国最高,说明黑龙江省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行业发展不足或滞后。二是旅游项目与文化资源缺乏融合,目前的旅游项目多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文旅游和民俗旅游项目建设严重滞后,使得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旅游城镇化建设遇到瓶颈。endprint

(四)技术环境分析

对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而言,技术环境因素可以理解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设置。《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包括哈尔滨、五大连池、扎龙湿地等十大旅游开发区的发展构想,以及塑造冰雪游、生态游和边境游为重点的旅游产品开发,在此规划指导下,黑龙江省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加,社会服务功能趋于完善。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链接城乡和各城镇的交通网络日渐增加,省内外国内外航班线路的增加也促进了地域联系。2013年黑龙江省公路线路里程为160206公里,与2009年相比增长8736公里,涨幅为5.77%;2013年黑龙江省定期航班里程为319043公里,与2009年相比增长136800公里,涨幅达75.07%。不断发展的交通运输行业不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城镇化发展建立了互通有无的沟通桥梁。

经过几年的发展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技术环境明显改观,但仍存在一些深刻问题:一是尚未形成服务于旅游城镇化建设的价值观,现有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未能成为旅游城镇化建设的推手,比如环保意识淡薄、顾客服务观念缺失等。二是旅游点接待设施薄弱,主要表现为缺少直达乡村旅游景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新兴旅游城镇景区配套设施及管理办法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等,这些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构建旅游城镇化政策体系

为有效推进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需要加速构建相关政策体系,从多方面、多领域入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发挥政策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角色由“划桨人”向“掌舵人”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引导职能;二是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将各行业各领域相关政策中涉及旅游城镇化的内容凝聚成为新的专项政策体系;三是简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四是完善旅游城镇化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适时调整法规内容,以适应旅游城镇化建设及市场变化的需要。

(二)积极扶持旅游小城镇经济建设

目前,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建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后劲不足的问题,为此,黑龙江省应积极利用政策手段扩大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扶持力度。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思路,改变以往依赖农业经济和传统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积极将旅游经济发展为黑龙江省支柱产业,并以此为增长点带动乡村城镇化建设;二是加大财政对新兴旅游景区及旅游城镇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税费等手段降低当地居民经济负担和生产压力,激励旅游城镇居民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中去;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作用,拓展旅游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的参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雄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

(三)整合旅游城镇化社会文化资源

旅游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能有效吸纳社会劳动力,并通过旅游消费实现社会资本的转移和搬运,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可以说,旅游城镇化发展能有效解决黑龙江省失业率较高和各地区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从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为促进旅游城镇化建设,黑龙江省应加快改革推行步伐,消除城乡壁垒,促进劳动力在农村与城市间流动;二是加强各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探寻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交通网络将新兴旅游小城镇与既有大型旅游景区串联,通过旅游景区的辐射作用刺激沿线小城镇发展。

(四)促进旅游城镇软硬件条件建设

为促进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和城镇化质量,应积极促进相关设施和服务建设,推进软硬件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拓展现有交通网络,通过借港出海、借道出境等手段,与邻近的海港城市和枢纽城市形成战略合作,比如俄罗斯的海参崴、吉林的珲春等城市,打开黑龙江省对外门户、拓宽客源,促进区域合作;二是加强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兴旅游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旅游目的地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三是加强旅游服务培训,推广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为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农业人口向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转变、实现新兴小城镇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提供教育支持。

[参 考 文 献]

[1]王曙光,孙晴.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及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5):127-132

[2]吕兢.中越边境旅游发展的PEST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2(7):18-22

[3]张越,曲博,廉永生.黑龙江省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7-88

[4]马璇,苏晓光.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3(5):33

[5]高原.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35-436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对策建议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