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成”的良机

2015-06-16 06:26谢碧英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个桃画图桃子

谢碧英

上个学期,按照藤县教研室的安排,我县特级教师林柱仙与津北中心校的石北征老师一行带课到我校,开展“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石老师曾经参加全国苏教版教材赛课获一等奖,这次来,她为我们执教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这节课,她以“猴子一家到农村游览”的故事来设置教学情境。

师:小猴子一家高高兴兴地来到乡下游玩,热情的农民伯伯端出水果招待他们,请看——

(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及示意图。示意图见图1)

师:一个西瓜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得到多少呢?

生:1/4。

师:谁能说说,这1/4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自主表达)

师:就在猴子们吃得正香的时候,好客的农民伯伯又端来了一盘桃(见图2)。要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你们会分吗?

生答: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1个桃子。

师:大家再想想,每只猴子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生:1/4。

师:这个1/4又是怎么得来的?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说一说。

师:一个西瓜平均分给4只猴子,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都得到了1/4。大家想想,这两个1/4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答:都是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不同的是分的总数不同。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也明白了,不仅仅一个物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多个物体也能看成一个整体。

师:懂事的猴子让给爸妈吃。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又会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在4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室里开始嗡嗡起来。大约2分钟后,教室的左前方忽然清晰地传出了这样的声音:“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当然是我的2/4对啦!”学生们“刷”的安静下来,一个个眼睛直勾勾地望向那个角落。石老师没有迟疑,直接发问:“赞同分得这盘桃2/4的,请举手!”约有半数学生举手。石老师再问:“还有别的答案吗?请站起来说说。”教室冷场了差不多10秒,才有一个小姑娘站起来,低声说:“我认为是1/2。”我心下暗喜,满以为石老师会说:“对,就是1/2呀,表扬她。”没料到石老师却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有两个答案了。干脆,我们来个辩论会吧!赞同2/4的与赞同1/2的各分成一个组,大家讨论3分钟,为各自的答案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

辩论会开始了。角落里的男生迫不及待地发言:“按上面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1/4的方法,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出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分得2/4了。”很明显,这名男生认为自己是运用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得到了2/4。

而认为1/2对的那名女生,用的是画图的方法。她拿着自己的练习本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图(见图3),然后说道:“我是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图帮助理解的。因为是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就是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只猴子要其中的1份,所以我的答案是1/2,而不是2/4。”

赞同1/2的另外一名学生补充道:“我们刚才讨论,还有一种说明方法,就是2/4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2,也得到1/2。”

赞同2/4的另一名学生接着说:“我们刚才也讨论到了这个问题呀,2/4与1/2是相等的。”

看看两边的学生达成了共识,石老师打了一个暂停的手势,然后利用画图,结合分数的含义进行精讲:图文结合呈现,要根据图文理解,是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的份数作分母,表示其中的几份作分子,所以每只猴子得到的就是它的1/2。这样的话,用1/2表示比较合理。

就这样,一次自主探究学习在石老师的巧妙调控下,完美地呈现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中,教与学就这么顺遂地在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轻松完成,同时也让我的思维如醍醐灌顶般通透起来:平时,我们应该感谢孩子们在课堂中的不同思维,正是他们的不同思维,才让同伴有机会去慢慢感悟、交流概念的本质,并引出教师的精讲、点拨,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样的教法,我也可以做到!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桃画图桃子
怎样画图
最后才吃梨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10个桃品种在河北保定的引种表现
桃子
桃子
画图理解“多多少”
兄妹分桃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