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

2015-06-16 11:53邹丽莉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胳膊人物形象物体

邹丽莉

中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造型上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中班幼儿知识技能不够成熟造成的,而实际上反映了幼儿的绘画心理。

一、形象细节中的“问题”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线条、形状,以简单的图式描绘物体的形象,但这些图式只是一个粗略的表征,与现实中真实的物体相距甚远,还常常缺少相应的细节,给人以画错的印象。具体表现有:

“问题”一:丢失“零件”

图一作者画的主题是:我和好朋友在花园里玩。她以发型和服装来区别人物的性别,还画了大朵的螺旋形花、直线形草作为背景,可令人惊讶的是画面中的人物都没有胳膊。当我问她:“好朋友的手到哪里去了呀?”她这才注意到忘记画手了,笑着说:“哎呀,忘记画了,变成没有手的丑八怪了。”

有研究表明:“即使在躯干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实体出现以后,儿童也并不总能画出胳膊。”〔1〕中班幼儿不仅画人物时会省略胳膊,在画其他物体时也时常丢失“零件”,如画鸟时不画嘴,画花时不画茎上的叶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首先,儿童绘画需要同时协调时间与空间,也就是说他们既要在时间上决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要在空间上决定是从上至下画还是从左至右画。以人物形象为例,中班幼儿一般都是先画头,然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人们对线性有序的材料有一种强烈的自然偏向。”〔2〕对中班幼儿来说,人物形象从头到身体到脚,正是一个纵向的线性材料,手在这组纵向的线性材料之外。画人物时,幼儿知道手在身体的两侧,但他们往往把头部作为顶端,把腿作为末尾,他们在画了腿以后,往往认为自己已完成了这个人物造型而忽略了左右两侧的手。

其次,中班幼儿在绘画时有追求简约形式的趋势,往往关注物体的主要架构,表现他们认为的最主要的部分或最重要的部分。每个物体都由多个视觉单元组成,但幼儿会有选择地关注大部件,忽略小细节。以鸟为例,幼儿首先关注的是三个大部件:头、身体、翅膀,嘴属于细小部件,容易被忽略。同样的,幼儿会根据需要画出或省略胳膊。研究表明,当绘画主题涉及需要用胳膊去完成的任务时,例如要求幼儿画“我拿着气球”时,幼儿画胳膊的概率就高。

“问题”二:忽略数量

图二作者画了两个小朋友在玩吹泡泡游戏。她不仅比较老练地画出了正面直立人的形象,还描绘出人物在服装、发型上的细节。但仔细看,我们发现她画的人物手指的数量都不正确。中班上学期幼儿通常都知道人有五个手指,也能正确进行5以内的点数,但为什么不能按正确的数量画呢?

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指出:“在确定一种量的时候,大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通过计数或度量达到,二是通过把握其感性结构达到。”〔3〕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用处。当进行科学活动时,我们无疑需要第一种方式,而在艺术活动中,很多时候数量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因为艺术作品强调的是视觉上形体的整体构造。所以,中班幼儿画画时,并不注意数量是否与事实相符,手指的数量往往是根据他当时的实际感觉而定的。

“问题”三:装错位置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绘画造型的发展遵循着“一般分化律”这一重要原则,即从简单的整体的形象向复杂的分化的形象发展,分化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要素;二是添加要素,引起形象的彻底重构。中班幼儿正经历着从蝌蚪人向有躯干的人的人物形象分化的过程,这样的分化起初大多是通过从作为头部的圆形下方延伸垂直线来完成的,平行的垂直线开始代表身体和腿。从图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是怎么做的:她在头部下方画了两条比较长的垂直平行线,然后在平行线的中部画了一条横线,使平行线的上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类似方形的轮廓表示躯干。我们可以看到,该幼儿已经尝试着对蝌蚪人形象进行了重构,只是她仍旧把手画在了圆形的两侧。有关身体比例研究的数据表明:“人物形象的样子承载了更多的权重。如果一个单元相对大一些,它往往就会被确定成一个整体的人物形象,胳膊也就有可能从其中伸出。在一些情况下,儿童从整体单元中伸出胳膊是与平衡和凸显的原则相一致的。”〔4〕这就是说,图三作者虽然画出了躯干,但作为头部的圆形比作为躯干的方形大很多,该幼儿实际上仍把头部作为整体的人物形象来考虑,并且认为从大圆上画出人的胳膊,结构上更平衡。

形象分化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幼儿用图形和结构来尝试,直到找到满意的图画表征方式。“装错位置”并不是幼儿不动脑筋画错了,而是他们大胆探索的表现。

二、组合结构中的“问题”

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物体的形象,不仅涉及画线、画形的技能,还涉及把一个物体各个部分组合起来的技能。中班幼儿表现物体结构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问题”一:形形脱离

实物仙人掌的肉质茎是一个接着一个层叠生长的。图四作者却把每一个肉质茎都画成独立的,每个形状都有着各自独立的空间,相互之间完全脱离。如果教师从写实角度评价这一作品,就会以为这是幼儿造型上的一种错误。事实上,这反映了儿童特殊的绘画心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为了画出一幅简单而清晰的画,往往喜欢把各个视觉单元相互分离开来,尽力保证每个形状的整体性,避免一个形状侵入另一个形状,以使每个形状都能从背景中清楚地呈现出来,而不受周围形状的影响。因为各个视觉单元如果混在一起,它们的结构就会复杂起来。也就是说,在这里,幼儿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清晰效果,把仙人掌的结构简化了。

“问题”二:垂直水平排列

实物仙人掌的肉质茎是以倾斜角度不规则地向各个方向生长的。中班幼儿在观察实物后画出的仙人掌,却几乎都如图五、图六那样把肉质茎画成整齐的一排或者一列,其中以纵向排列为最多。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违反了现实的结构,但实际上却是幼儿努力追求秩序和平衡的一种创造。中班幼儿通过不断的绘画实践,已经意识到画纸空间的二维性:水平——垂直空间。幼儿为了追求形象的组织秩序和平衡,根据简化的原则,往往以水平垂直规则组合各部分来表现物体,即忽略任何倾斜角度,在方向上作出简化。阿恩海姆说得好:“儿童有时候往往为了保持式样结构上的简单性和对称性,而牺牲它们的逼真性……尽管这种以某种具有良好结构的式样去代表现实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做法有着一定的缺陷……但是,它毕竟是人的一种创造发明,它与那种机械模仿或机械描述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5〕

可见,中班幼儿绘画造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技能不成熟或者知识错误的表现,而是他们从自身绘画心理出发的自主创造。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他们的作品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如实描绘,而是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创造的现实世界结构等同物。所以,面对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任何尝试,即使他们的作品看上去违反了现实,教师也应该抱着尊重、理解、接纳、支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2〕〔4〕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李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75,48,60.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317.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44.endprint

猜你喜欢
胳膊人物形象物体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长个不停的胳膊(西瓜版)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