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李小绵 张琰
摘 要: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该文针对该课题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并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了岗位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绘制了立体式人才培养路线图,图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和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式结构。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式发展的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本科 培养路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c)-0221-02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的工学本科专业包含机械类、电气类、土木类和化工类等31个专业类,专业类又下设了100多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者的一项研究课题,该文针对该课题进行了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的内涵
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此类人才应具备几个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既区别于工程科学人才,又区别于高级技师人才。即他们应具有知识的适时性、理论的适用性、能力的针对性、技术的先进性、思维的创新性。也就是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近期的实用性,又要有长远的可塑性。所以,在培养模式中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的相互关系,此乃是构建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关键。
下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对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2 自动化专业人才调研分析
针对5个层次的企业或行业进行了调研,分别为:研究所(设计院)、国有和民营中大型厂矿企业、外企、自动化销售公司和小微企业。针对的岗位主要有: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维修技术员、生产技术工人和其他综合岗位。发放问卷300多份,回收问卷280份。
同时2015年4月对某第三批本科学院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岗位跟踪调查,该专业的就业岗位分布为销售岗位占30%,技术岗位占30%,工人岗位占10%,继续深造占13%,其他占17%。
根据以上调研问卷可以达到以下结论,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来确立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系统。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
3 确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培养方案
根据能力培养的原则,可以将培养方案分为3个平台,分别为通识课程平台、学科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通识教学课程平台占比分别约为30%,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占比约为40%。
其中学科课程平台中必修课占78%,选修课占22%;专业工程技术课主要设置与专业岗位相关的课程。
建立独立实践模块——即构建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该模块在培养计划中的学分占比超过30%,即本科教育中有一年时间为实践教学。其中独立实践模块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训、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组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4 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与特色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以能力为主线,坚持宽口径、重应用的工程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处理以及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鉴于目前本科教学的现状,有必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以自动化专业为例,确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路线。
由图1可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路线分为3个层次,即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3个层次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维立体交叉式结构。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与职业资格证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培养最具优势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能力培养与知识培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相互贯穿,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5 结语
总之,应用型工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培养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均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并建立开放性的知识体系,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芬,彭直兴.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42-144.
[2] 李小绵,杨燕.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劳动保障世界,2015(9):20-21.
[3] 康贤刚.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9):153-161.
[4] 黄水林.大学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2(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