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妍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 150000)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刘 妍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 150000)
经济学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把建构主义结合到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运用这种方式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意义。
建构主义;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经济学基础理论内容偏多,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加大老师的授课难度,而且会使学生们觉得索然无味,达不到理想效果。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习的过程并非被动接受,而是由老师传授知识点与信息资源,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结合有关学习资料,不断摸索,并主动构建体系的过程。这与新课程教学大纲倡导的自主、研究、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是一致的,有利于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因此,在进行经济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立足建构主义视角,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让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媒介。
最初建构主义的创建来源于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因为儿童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运用建构主义能够准确地描述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地说明为何人类需要学习、如何建构事物规律、如何形成理论、情境都含有哪些重要因素等问题。总而言之,在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导下,能够形成一个全新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而且能在这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情境。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是主动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个体,同时也是认知新知识的主体,是学习行为过程中的建造者,能在教师的细心指导或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依据现有的情境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高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一人讲,满堂讲”的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角色,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紧扣“意义建构”,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举行一些能迎合学生真实水平的实践活动,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老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带领学生深入学习
经济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在理论的分析与介绍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图形、公式与模型,还会用到数学分析的方法。经济学基础也是一门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性能力的课程,与市场营销、生产经营管理等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原来的高校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不注意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状态,照搬课本上的知识,不能给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丧失对所学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更谈不上构建了。所以,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根实际情况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更加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讲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融会贯通经济学的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时,应合理布置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自主参与,深刻理解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分析时,教师可领导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去商场进行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的消费氛围,又能体会到销售者和购买者的不同的心里状态。分析“销售者与消费者”这一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扮演每一个角色。
在建构主义的角度下,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学人员用于传递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也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影像资料、文字内容等信息资源和工具的辅助下自觉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在高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尤其是CAI等电子教学手段。
如需改进学习环境,可建立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对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充实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能让经济学的教学途径更加广阔,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CAI等相关设备,不断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水平,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的事先学习、自主测试等,加强学习目的,不断充实学习内容。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前提,以学生为核心,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氛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给学生营造出完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学习经济学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要参考文献
[1]邱东博,李伟,张宁.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2).
[2]王娜丽.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3).
[3]吴伟萍.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4
F224.0-4;G712
A
1673-0194(2015)12-0246-01
2015-04-13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