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

2015-06-16 11:36饶毅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分析

饶毅

摘 要:西南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因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说明了旅游业是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34-04

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旅游产业结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孙厚琴在其编著的《旅游经济学》中说,“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的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这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产业结构下的定义。它主要包括旅游产业部门结构、旅游产业的地域结构、旅游产业的组织结构、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和旅游产业的所有制结构等几个方面内容。狭义角度的旅游产业结构是指以食、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业内部构成以及各大行业间的经济联系与比例关系,也就是旅游业的部门结构。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明显优势。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外向型经济产业,其强劲的关联作用和“造血”功能决定了它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与支柱地位。旅游产业在西南民族地区是实现资源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载体,良好的旅游市场前景和日渐成熟的旅游开发运作将使旅游业成为西南民族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述要

与国际上发达的旅游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产业起步晚,总体水平低;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存在着底子薄、总体水平低的问题。概而言之,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发展势头快、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地区内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状况。

(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普遍滞后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资源优势是一种不对等状态。该地区拥有特别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些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极品,如九寨沟、黄龙、香格里拉、布达拉宫、石林、黄果树瀑布等。但是,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并充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迄今为止,中国旅游产业“东强西弱”的传统格局依旧没有被打破(见表1)。2013年,我国旅游收入达29 475亿元,西南6省(区)的旅游收入为11 780亿元,只占全国的39%。

(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提升较快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许多地方的产业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粗放阶段,没能形成集约化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模式。西南民族地区各地各级政府已认识到旅游业强大的联动性和比较优势,纷纷以政府为主导,健全了旅游管理机构,强化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观念,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旅游产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拓宽了筹资渠道,使得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三)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前提。近年来,由于各省(区)政府旅游发展意识的增强和旅游投入力度的加大,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空前加快,尤其是旅游饭店、景区景点设施和区域旅游交通条件大为改观。西南民族地区许多优质旅游资源景区的“可进入性差”的状况一直是困扰其旅游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困扰西南民族地区可进入性差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境内的多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竣工建成,多条线路开通了旅游直达列车、旅游包机、旅游客车等,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旅游产业出现了艮好的发展势头。

(四)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区内发展差异明显

就东、中、西部比较而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而从个别省份的发展水平看,云南省和四川省可算得上我国的“旅游大省”甚至“旅游强省”,两省无论是在海外接待规模,还是在旅游创汇方面都大大高于中部地区的9省市,在全国居于前列。两省的创汇总和比区内4省(区)的创汇总和还要多,云南省2010年的旅游创汇就是西藏的11倍。在全国旅游创汇的排序表中,西南民族地区除了云南省进入前10位外,其他省份均位于10名以后,尤其是西藏、贵州都位于20名以外。

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特点

由于受到发展历程、现实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西南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结构的某些方面与我国其他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地域结构特点

1.旅游资源地势构造对产品可进入性的影响较大

因为西南民族地区处于高原向平原过渡地段,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起伏较大,横断峡谷和高山峻岭较多,这些既定事实影响了其在一定时段内、一定条件下的可进入性。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由此可见,西南民族地区在可进入性方面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基础条件的。如西南民族地区通往某些景区的道路常常因为气候、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诸如山体滑坡、泥石流、道路桥梁坍塌等,阻碍了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2.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较弱

在中国旅游业兴起的初期,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起步早,在全国旅游产业中所占比重高,而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区位、交通、经济、对外开放度等方面的原因,旅游产业在全国中的比重小,与旅游资源在该区的分布比例差别较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在需求拉动、丰富的旅游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需要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

(二)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供求特点

1.区域内同质旅游吸引物较多

由于西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区域内的某一范围内,其旅游资源的特征在总体上说往往具有相似性。以四川省为例,省内具有较大共同性的特点之一是山高、水美,由此开发出了九寨沟这样的风景名胜区。跟随其后便出现了自称“小九寨”以吸引游客的其他旅游风景区,或没有打这个牌号,而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景区。此类特点还会体现在不同地区民族及风俗相同的旅游区、地理风貌相同的旅游区,例如,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州中有很多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景区。

2.客源市场地域范围广

西南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古代、现代文明和宗教文化)、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使之区别于其他地区,乃至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其特点都是相对突出的。这为该区域的旅游业赢得了较广泛的潜在客源市场。比如名扬中外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由于其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体现出“垄断”特征,使其客源市场遍及全球各个地区。

三、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一)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同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一样,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相对落后的,不论是国际旅游业还是国内旅游业,其产业规模、外汇收入、接待人数等指标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区)横向比较,差距都很大。这一现象的产生与西部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先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腾飞,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西南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正确认识困难和障碍。制约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落后,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西南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由于经济水平滞后,西南民族地区整体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资源为主体的产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致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也难以实现快速增长。一方面,由于总体经济落后,西南民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许多地方经济在为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而奋斗,难以形成促动效应、产生较强的旅游需求,因而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国内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总体经济实力不济和各省(区)实力差距较大,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投入的力度不足且区域间投资水平差距拉大,对于一些必须投资量大,回收期长的旅游基础设施显得力不从心。软件建设跟进也较慢,配套性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远离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西南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空间距离远,可进入性差,因而发展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面临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远离主要的客源市场。就国内旅游而言,我国东部旅游者富集地区普遍离大多数西南民族地区城市过于遥远,且西南民族地区航空口岸数量太少(或远离航空口岸),国际旅游者进入西南民族地区都必须从东南沿海远道辗转而来,迂回飞行,无形中又增大了时空距离。远离旅游市场所带来的问题至少有两个:一是交通费用高;二是途中耗时多。此外,空间距离远还使得其他交通工具(如火车或汽车)的替代性颇低,造成回头客少,重访率低,大大降低了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

迄今为止,因为各种原因,西南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不利于旅游业大发展,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占全国的比重也非常少(见表2),这与西南民族地区地域广阔和发展需求形成巨大的落差。如西藏对外开放的县、市只有17个,大部分景点分布在非开放地区,外国旅游者到非开放地区旅行,需要公安外管办出具的《外国人旅行证》、军区的批准函等证明文件,手续繁杂,严重制约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发挥西藏旅游资源的优势,不利于发挥沿边优势。类似这样的规定在西部许多其他的地方也存在。能否圆满地解决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的问题,成了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当务之急。

3.季节性强,旅游生态系统脆弱

西南民族地区的一些省(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自然条件所致,季节差异特别大,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旺季短、淡季长的明显问题。旅游淡季长达5个月以上,在此期间,旅游人数不多,旅游设施闲置量大;而适宜旅游的季节,集中在5月到10月的五个月左右,此时旅游者纷纷涌入,人满为患,交通运输极度紧张,极为有限的接待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出现了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不仅如此,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个旅游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一些古老的村落、民居、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都是因为交通不便,当地没能很好的保护。与此同时,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落后,使得当地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显得非常脆弱,西南民族地区一些地方风沙大、气候差、水源短缺、植被不佳,破坏起来轻而易举,要恢复原状却是难上加难。

4.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高水平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据中国旅游年鉴2010年数据,西南民族地区国际旅游从业人数总和仅占全国的10%,旅游院校的学生人数也仅占全国的12%,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同时,人员素质低也导致在风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欠缺。要解决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高质量地引进一批熟悉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能熟练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管理技术的专业适用人才、金融运作人才、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人才、旅游教育人才和服务人才及导游人员。

5.旅游产品与市场结构较为单一

目前,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和深度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结构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合理的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西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但目前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内容比较单一,自然景色和观光旅游构成了目前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的主要形式,而与之相配套的休闲、度假、探险、生态和文化旅游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因而西南民族地区目前的旅游产业难以形成明显的特色与优势。

另外,旅游产品定位不明确,缺少面向国内普通游客消费线路的现象也严重束缚了西南民族地区国内旅游的发展。根据旅游活动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500—800美元阶段时,是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9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70美元,但国内旅游的增长幅度还远未达到理论值,总的利润上升空间还很大。旅游业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在整体规划上自然应该是本着高起点和着眼国际市场的原则。但就目前市场形势而言,应该优先发展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游客人均消费额低,适合普通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需求量大是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西南民族地区适合国内游客消费水平的饭店和娱乐餐饮场所相对不足,这是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从宏观上看,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几大机遇,如果能够切实把握好这些契机,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总体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国家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会拉动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200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上升到GDP的5%,2010年将达到8%,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将日趋显现。2000年国家计委已把旅游项目列为国债项目,国家经贸委制定出了旅游产业政策,财政部尽力增加了对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国家为支持旅游业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无疑对拉动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抓住机遇,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旅游业作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和朝阳产业,目前已在西南民族地区获得长足发展,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正是由于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和带动作用,西南民族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对旅游产业进行了产业发展目标的定位,作为各省、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远景目标。

2.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可以使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政策的逐步到位将给旅游业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将会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快发展;上游产业的质量提高,将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国民经济产业链条的下游,现在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上游产业质量不高,如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等,上游产业供给的质量不断提高也会促进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3.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为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旅游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为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腾飞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向西部倾斜,为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技术、人才、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基础条件。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韦东海.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企业经济,2011,(9).

[4] 董鸿安.基于PEST框架的宁波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7,(1).

[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