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荣 杨丹丹 张洪英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优质护理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效果,不断改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有效的缓解肿瘤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到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观察并记录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焦虑感等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统计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肿瘤外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广泛应用于肿瘤外科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关键词]优质护理;肿瘤外科;应用
优质护理就是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储备和技术水平。其次将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的做好本职工作。最后优化护理流程,为肿瘤外科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简单的说优质护理就是尽力的满足病人的生活、心理需求,帮助患者缓解生理上的不适、排解心理上的困扰,力求在不增加护理成本的前提下为提高患者和社会的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护理环节:入院护理、日间护理、夜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床护理、舒适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患者安全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到医院肿瘤外科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3岁,肝癌患者25例,胃癌患者15例,乳腺癌患者8例,其他癌症1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4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54±2.9岁,肝癌患者23例,胃癌患者20例,乳腺癌患者7例,其他癌症10例。
1.2研究对象的选择
在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位患者没有其他的先天性疾病或者并发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能够保证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3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优化护理的各个环节,提高护理质量。严格记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心理变化等。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按照旧的护理流程进行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并记录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心理变化。将两组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1.4效果评价于统计学分析
按照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睡眠质量、康复速度等综合的对护理工作进行打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说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定量数据,用x2检验定性数据,若P<0.05则证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患者的满意度划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通过记录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有46例患者表示满意、12例患者表示一般、仅有2例患者表示不满意。对照组有38例患者表示满意、16例患者表示一般、6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护理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分为43±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4.8分。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3.讨论
由结果可以看出优质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如何实现优质护理成为了医院的重要工作。
首先,转变护理思想。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要作为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把提高患者满意度作为最根本的工作目标。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其次,制定完善的护理标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再次,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充实护理人员的理论基础,提高其技术水平。
最后,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积极听取患者、基层护士对于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季度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从护士的操作技术、仪容仪表、健康宣教、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反馈。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方便,不能随意推诿患者的请求,对患者“摆脸色”。以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奖励患者喜欢的护理人员。
4.结语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去。
(通讯作者:齐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