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 柳金阳
摘 要 恩施州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地理标志制度起到了很好的品牌效应和推广功能。但在茶叶市场中出现的地理标志胡乱使用的现象反映了该制度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审查、推动龙头企业、推广茶叶文化等一系列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地理标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9-114-0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种植茶叶历史悠久且名品甚多[1]。近年来,恩施州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地理标志作为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在推动恩施茶叶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恩施自治州共有地理标志36项,其中茶叶地理标志共7项,分别是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恩施富硒茶、来风藤茶、马坡茶、鹤峰茶和咸丰帝茶。
1 恩施州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概况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目前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系统登记[2]。恩施自治州在国家质检总局登记的有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来凤藤茶和鹤峰茶。在工商总局商标局登记的有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咸丰帝茶、鹤峰茶及马坡茶。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记的有伍家台贡茶、鹤峰茶和马坡茶(详见表1~表3)。
2 恩施州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地建设管理质量偏低
以恩施市为例,茶园在基础设施、管理措施等方面
达到标准化要求的面积约为0.2万hm2,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0%左右;茶园化学农药农肥的施用有待规范,部分茶园尚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2.2 企业普遍缺乏周转资金
由于茶叶生产季节集中,资金需求量大,库存压力大等原因,被调查企业90%以上反映茶叶收购、库存周转资金不足。仅少部分获得政府调度资金的企业,在通过其他渠道另外筹集部分资金后,才勉强解决资金短缺的后顾之忧。
2.3 茶叶销售市场规模偏小
一是本市目前的茶叶专业市场规模太小,不能与茶叶产销规模配套;二是恩施茶叶在外地没有形成规模的市场和固定的消费群体;三是恩施茶叶网络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占有率极低。
3 恩施州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3.1 恩施茶叶产业品牌多、杂而不精
恩施州茶企数量超过1 900家,而龙头茶企数量仅53家,比重不足3%。除恩施玉露、伍家台绿针、鹤峰绿茶等少数品牌外,在国内享有知名度的品牌很少。随着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的提升和茶企品牌竞争加剧,近年来,恩施州政府实施了茶叶品牌化发展战略,全州茶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州共培育茶叶品牌超过600个,极大地促进全州茶叶产业的发展。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恩施州茶叶品牌建设上却凸显“多、小、杂、散”的特点,大多数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在供销社解体后销售渠道不畅,严重制约着恩施州茶叶的产业化发展。除恩施玉露、鹤峰翠泉等少数几个品牌外,在全国范围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很少,被列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的则更是少之又少。以宣恩县为例,全县共有茶叶加工企业80余家,先后申报茶叶品牌20多个,然而被列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的品牌仅1个,全州知名商标的仅5个。
3.2 地域性品牌产权不明晰,品牌培育中“搭便车”现象突出
作为公共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产权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即是公众的[3]。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人人得而用之,这样的局面虽然造福了多数人,但导致了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对于公共品牌,不乏有些企业、生产基地和作坊抱有机会主义,不珍惜品牌带来的外部经济,对于维护品牌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公共品牌形象无辜受损。恩施玉露、皇恩宠锡是恩施州最有名的湖北省乃至全国性的茶叶品牌,但这样的品牌被许多小作坊、小企业模仿利用,由于具有散、小、杂的特点,品牌治理难度非常大。而小企业、小作坊的理性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其没有投入却可以利用的心理现象越来越盛行,想不付费而受益或者少付费而受益,甚至出现滥用的行为,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和价值。在恩施部分茶叶市场,以地理标志品牌包装的次茶、普通炒茶混迹其中,大量包装为“恩施玉露”的茶叶其实并没有遵循“恩施玉露”的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而是普通炒制的绿茶,无论是在工艺流程还是产品质量标准上都无法与该地理标志产品相匹配[4]。这种地理标志品牌的滥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3.3 地理标志品牌效应不明显
恩施部分地理标志品牌已经展现一定竞争力,但整体综合竞争力较弱。“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茶”等地理标志品牌已经表现出一定影响力,在恩施乃至湖北地区都有比较好的推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影响力不如“西湖龙井”等传统茶叶地理标志[5]。恩施茶叶品牌突出资源和特色优势,整体特色是富硒,大多数产品都打着富硒的招牌,品牌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定位比较单一,不利于发展地方特色茶叶品牌。虽然恩施州获国家、省部级奖项的名优茶品种很多,州内各茶叶生产企业也纷纷推出其商标和品牌,但各品牌各自为政、良莠不齐,同茶异名的现象比较普遍,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4 关于发展地理标志品牌的建议
4.1 加强地理标志准入审查,严格控制品牌质量
对于申请地理标志商标的企业,要采取有效的审查,严格限制使用地理标志商标的企业数量,努力做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不予以批准。对于已经授予地理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应自觉遵守茶叶行业协会制定的品牌生产标准,行业协会也对使用地理标志的企业进行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在品牌的维护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打假,通过采用媒体、自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方法对假冒伪劣茶叶生产和销售者进行有效监督[6];二是树真,通过建立 一个规范化的产品标准,健全防伪检查体系,要注意从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制作工艺等不同的环节进行控制。
4.2 扶持茶叶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地域特色
通过举办茶叶博览会对当地茶叶进行宣传,吸引市场资本进入本地茶叶市场,推动当地茶叶产业标准化工业化发展,让小的低效的品质差的茶叶作坊、茶叶企业逐渐退出市场,着力打造高品质、高效益的品牌企业、龙头企业,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突出当地茶叶品牌特色,打造有恩施特色的富硒茶叶。
4.3 保护恩施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茶叶文化
恩施不仅有得天独厚的硒茶瑰宝,还有悠久的茶叶文化。通过推广恩施地区茶文化[7],保护茶叶相关的制作工艺、饮茶茶歌文化,来推动茶产业发展,在挖掘与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当地茶叶地理标志的保护,发挥品牌效应,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芙蓉.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以TRIPS协议为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刘之杨,孙志国.武陵山片区恩施州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8):1983.
[4]杨安文,潘泽江,秦健.恩施州茶叶产业地域性品牌培育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4):46-47.
[5]赵振军,朱家琳,黎星辉.恩施土家族茶文化底蕴探析[J].农业考古,2013(5):53.黄木.让特色茶文化为旅游带来一抹清香---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J]. 农业考古,2013(2).
[6]侯伟华,张强,崔清梅,等.恩施州茶叶产业化发展思考[J].中国茶叶,2010(2):16-1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