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种文明
人性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管理的规则,而不是人性。
姜汝祥
北京锡恩咨询集团董事长,曾获中华海外归国十大创业人物称号,著有《差距》《请给我结果》等十多本管理专著,著名战略执行咨询专家。
生意的本质是交换客户的偏好。所谓“客户第一”,就是说在交易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客户的“偏好”,而不完全是产品的价值。而所谓成交,无非是在说,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与价值。客户是第一位的,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是第一位的,客户价值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人性的心理游戏。
生意的本质是客户的偏好,那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经营公司就是追求利润,追求利润就是追求客户认可,而要客户认可公司,首先我们的员工要认可公司。本质上,经营或管理公司就是在经营员工的心,是在用员工的心来获得客户的心。没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没有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如何做得好企业?
所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文明,而不是强权。因为人心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强迫的。人们并不反对服从或跟从,人们反对的是强迫的服从或跟从。
但也有人会问,管理中不也有强迫?是的,管理也有强迫,但那是一种事先获得员工认可的强迫。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贪婪。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承认抑制人性之恶更多的不是道德,而是一个交易:当规范的制定是“为我好”“为我们大家好”的时候,我们就愿意认可公开制定的制度与规范,并自愿地接受违规的处罚。
这种基于事先约定、或者共同约定的处罚就叫法治,而法治化的企业管理就是一种制度文明。管理作为一种制度文明,它强调的是,可以改变的是规则,而不是人性!也就是说,与其相信别人的良心,不如不给犯错的机会。
但是,企业毕竟是一个盈利组织,对内制约的目的是换取外在客户的认可,自我约束的目的是为了客户的利益回报,在外在利益的意义上,管理还是一种责任文明!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价值,是要客户回报,而如何才能让客户回报?回答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相信客户的人性是善良,并为之投资奉献,你获得的就是善报。你相信客户是恶的,去掠夺去索取,最后得到的就是恶报!
因此,管理的制度文明与责任文明,实际上对应着企业的两种价值渠道——对内的制度文明对应的是员工价值,对外的责任文明对应的是客户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业绩不好,要么是对内没有从制度文明的角度抑制人性之恶,让员工获得成长;要么是对外没有从责任文明的角度弘扬员工的人性之善,让客户获得价值。
经营公司最大悲剧,莫过于出发点完全做反了,对内相信人性是善良的,让员工吃大锅饭;对外却纵容人性之恶去掠夺客户!
人性善恶是人的自然本能。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当我们说管理是一种文明,不是强迫,强调的是人性之善恶,没有对错,只有得失。关键不是对与错,关键是对的时候,你获得什么,当错的时候,失去什么。没有得失,就无所谓对错。
在这样一种逻辑下,业绩问题也就简单了。业绩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对员工与客户的投资问题。
首先,我们看如何投资客户来获得业绩?在投资客户的时候,你必须相信客户是善良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客户让你感到不“善”的时候,那实际上是因为客户在保护自己,因为有些公司在利用他们的善良,在欺骗他们的善良。而公司管理者的使命,就是让客户相信,公司是客户真正的伙伴,是值得相信的,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二次不行,再来三次,重复,坚韧,精诚所至,顽石为开!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客户价值。客户的忠诚,合作或共赢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内心的交换,人们只会被你的人感动,不可能被你的产品感动。人们只相信你的人,才会相信你的产品。懂得了这些道理,心态就安定了,客户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搞定的。种下投资的心态,你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价值,因为产品价值的背后,首先是你自己的价值。
其次,我们再来看如何投资员工来获得业绩。当我们说人有恶习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恶习是天生的,但恶习是被纵容还是被抑制,却是后天教育或管理决定的。而恶习的自愿抑制,就是管理中责任文明的最大体现。
什么情况下人们会自愿抑制恶习?当人们获得的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或是成就感,人们就会用责任来代替放纵!在这里,重要的是成长的环境,环境决定了成长空间与成就感。雄鹰只能生存于天空,不可能生存在鸟笼中;猛虎只能生存于森林,不可能生存在平原;鲨鱼只能生存在深海,不可能生存于湖泊!
一句话,任何业绩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人性善恶与得失的对应。人性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管理的规则,而不是人性!这就是管理文明!
(责任编辑/姚源清)